钛媒体 昨天
京东对美团的威胁,究竟能有多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听潮 TI,作者 | 郭佳怡,编辑 | 张晓  

正式官宣做外卖两个月后,京东和美团的竞争终于被直接搬上了台面。

4 月 12 日上午,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在社交媒体公开表达了对京东做外卖的看法,如下图所示,可谓言辞激烈,不留情面:

王莆中社媒截图,图 / 即刻 App

就在王莆中发文前一天,京东外卖上线了百亿补贴,号称将通过 " 全民补贴 + 爆品直降 " 的双重机制,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

同一天晚(其实是 4 月 12 日凌晨),晚点 LatePost 发布了对京东集团 CEO 许冉的专访文章,其中:

在提及京东为什么要做外卖时,许冉说京东外卖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 稍微展开讲,我们看到了比如食品安全的隐患、商家反映佣金过高、骑手基本没有社会保障。京东有意愿也有能力去来解决这些问题 ......"

在提交与美团的竞争关系时,许冉说," 外卖行业本就是一个宽广的赛道,第一它市场规模很大,第二增长依然很快,我认为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王莆中对京东的激进发言,是不是对许冉的回应不得而知,但此番交锋后,起码在 " 嘴仗 " 上,京东不接招了——对于王莆中的亲自下场 " 攻击 ",刘强东表态,"...... 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

这挺陌生的,换到早些年,东哥说不定早已经霸占微博热搜了。2013 年和苏宁打价格战时,他会在微博上直接贴出公司里 " 打苏宁指挥部 " 的横幅、还会说打的不够过瘾,原因只是对方网站老打不开,服务器老挂掉 ...

不过,时移世易,如今不再轻易显露锋芒的刘强东,战力值可一点儿没减弱。

至少过去的两个月里,凭借着给商家免佣、给全职外卖骑手缴纳社保这两项举措,京东外卖没少让美团和饿了么头疼。

但吵归吵闹归闹,双方暗斗也好、明争也罢,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

京东做外卖 / 即时零售,对美团威胁有多大?

外卖局中局:美团慌了吗?

2020 年 7 月时,王莆中在社媒上发了一则动态:

"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是没有胜利,而是胜利看起来如此容易,没有悬念,没有跌宕起伏,也就没有了传播点;就好像足球赛都容易记得大逆转,不容易记得大胜一样(中国队除外)。"

这段内容,是王莆中单纯的个人思考分享还是有所隐喻,不得而知,但当时的美团,在外卖业务上几乎找不到对手了——

同时期里,阿里本地生活内部进行了一次系统反思,过去两年里耗费了大量的钱和资源,在交了一遍学费之后,不再把市场份额放在第一位;抖音外卖也还没有开始做;

王莆中是带来这一局面的核心人物,他善战,美团赢得外卖战事,他也立下了赫赫之功。这让他在 2018 年就成为了美团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又在去年出任了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的 CEO。美团现在有两位 CEO,另一位是创始人王兴,是集团 CEO。

王莆中,图 / 美团官微

按理说,位置越做越高、美团内部很多人也给予他 " 情商高 " 的评价,如今王莆中大可不必在网络上 " 开撕 " 京东,逞口舌之快。事实上是,放在更长的时间线里,从他 2015 年加入美团至今,历经饿了么、滴滴、抖音等对手,类似的事情几乎没做过。

京东外卖真的让美团坐不住了吗?

从基本面来看,现在的京东外卖,要动摇美团根基还不太现实。

根据京东外卖公布的数据,上线 40 天后,其日订单量突破了 100 万单。不过许冉透露,百亿补贴上线后,京东外卖单量增长很迅速,餐饮日订单量预计这周就会被突破 500 万单。

做个对比,2024 年美团仅非餐饮即时零售日单量已经超过了 1800 万单。

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

过去两个月里,京东外卖拿下了 45 万家入驻门店,速度看起来也不算太差,问题在于不解渴—— 2024 年美团的活跃商家数量为 1450 万,饿了么也超过了 400 万。

这样来看,在供给端的商家数量、需求侧的用户心智上,京东外卖依然处于早期,即便美团有所忌惮其后续走势,料想也到不了业务一把手亲自开撕的程度。

更关键的原因或在于,京东外卖与美团过往的每个对手,打法都不同。

说到底,京东外卖这两个月里受到的高关注度和讨论度,本质上与其策略相关——刘强东选择了 " 弹幕 " 最多的打法。

给商家免佣是这样、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是这样、推出百亿补贴也是这样。

这倒不是说,京东外卖来势汹汹倒逼美团和饿了么增加运营成本让他们难受,比这点带来更大压力的,是沉没成本。

过去十年里,美团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最大外卖平台的过程中,在某些时刻其实是被 " 妖魔化 " 的——这是平台型互联网公司都需要面临的课题,但外卖业务链接商家、骑手、用户三端的客观属性,决定了美团天然需要应对更复杂的舆论环境。

而京东外卖上线至今打出的每张牌,客观上都让自己站在了舆论高点。

京东这套打法当然没错。正像许冉说的那样,京东下场做外卖,初心就是要解决行业痛点,现在京东不仅是自己做这件事,客观上还拉动了美团和饿了么一起做,这也是市场喜闻乐见的变化。

只是当京东一次又一次重复自己 " 有意愿也有能力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商家佣金过高、骑手基本没有社会保障 " 的故事,难免给美团和饿了么带去新的压力——他们规模更庞大、生态系统更复杂、对应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会更大。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京东外卖这两个月以来的举措,几乎也是作为行业新挑战者为数不多能打的牌了。过去饿了么的反击失败、抖音外卖的黯淡离场,无一不说明了一点。

无论如何,你能看到的是,京东外卖现在颇有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的魄力,从骑手端到用户侧,都打出了让市场足够兴奋、又让美团和饿了么有点头疼的牌。

京东 O2O 往事:死磕十年,中规中矩

按王莆中的说法,如果把外卖当做即时零售(30 分钟送万物)的一部分,达达和京东到家早在 2014 年就开始了,只不过收效甚微。

这话前半句没啥错,但后半句其实有点言过其实,京东即时零售没那么好,但也不算太差。

早在 2014 年前后,京东就开始着重加入零售业的 O2O 革命大潮中去了,只是这几年,O2O 某种程度上进化成了即时零售,京东继续加码。

乃至从这一角度来看,京东下场做外卖、做即时零售,也是在做老本行,不算是打破边界进入新领域——电商本质上也是零售,它只不过是零售业进阶的一个阶段、一种业态。

当然,以过去十年为一个跨度,京东在电商之后的零售业态探索过程,起初并不顺利。

财经网早年的一则报道中指出,早在 2012 年,还在京东任职、负责京东供应链的侯毅就向刘强东提出了要做 O2O 业务,刘强东研究了下,发现这是电商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开始京东的思路和打法还比较粗糙。2014 年上半年,京东号称与上海、北京、广州等 15 余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达成了 O2O 合作,同时计划在年底覆盖中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早在那时,京东就联手便利店推出了 "1 小时达 "" 定时达 ""15 分钟极速达 "" 上门体验 "" 就近门店售售后服务 " 等口号。

但粗糙就粗糙在,在配送效率和服务上难统一,当时京东 O2O 服务的配送主要分为两块,一是便利店商家自配送,二是京东自营配送团队。

刘强东很快发现了问题,他认为核心有二:

其一,把 O2O 业务放在京东商城下面是推不动的,因为 B2C 业务如日中天时高层不会在意赔钱的到家业务;其二,用京东原有的配送员再来配送到家业务不现实。

再到 2015 年时,京东开始换打法。这年 3 月,京东到家开始内测一款名为 " 拍到家 " 的独立 App。基于 LBS 送货上门,主打零食生鲜三公里内 2 小时送达,涉及品类涵盖生鲜、超市产品、鲜花、外卖送餐等。

一个月后," 拍到家 " 更名为 " 京东到家 "。

刘强东对此抱有厚望。当时他曾公开表示,2015 年将把精力主要放到京东到家上,京东到家的任务就是打败京东。" 对京东到家的期望犹如腾讯对微信的期望,打造高频 App。" 他还这么说。

甚至一直持续到 6 月份之前,刘强东都是亲自带队 O2O,并兼任项目负责人。

大概同一时期里,围绕 O2O 战略,京东的布局动作也在加快、布局力度在加大。其中一个关键举措,是 2016 年 4 月和达达的合并。

双方合并背后,还有过这样一段往事。

2014 年 6 月达达上线之后,起初创始人蒯佳祺主动去找王兴聊过,据说聊得还不错,不过最后选择了和饿了么合作——到这年底时,达达的订单有 80% 以上都是饿了么的外卖,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即时物流公司。

但 2015 年 6 月饿了么自建的蜂鸟配送系统上线后,达达和饿了么的关系迅速降温。蒯佳祺转而自己做了外卖平台 " 派乐趣 "。

这时,已经与大众点评完成合作的美团又找上来了。但王慧文和蒯佳祺聊完不久,美团也上线了外卖众包平台。

接下来,才有了京东到家和达达的合并。双方合并后的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众包物流平台、超市生鲜 O2O 平台,前者继续使用 " 达达 " 品牌,后者继续沿用 " 京东到家 " 的品牌。当时,京东到家的业务覆盖了 13 个城市、300 多万消费者。

那之后,京东到家接下来几年的 GMV 增速,其实还不错。

2020 达达上市那年,京东到家平台的 GMV 为 253 亿,同比翻番。再接下来两年,京东到家的 GMV 分别为 431 亿元、633 亿元。

但跟美团相比,京东的速度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美团闪购业务 2018 年才上线,带队的还是王莆中。短短一年后,其日均订单量就有了小几百万单,年成交规模达到几百亿;再到 2021 年时,闪购的总交易额就达到了 600-700 亿元的水平,京东到家被快速拉开差距。

不止如此,即时零售更复杂的战局也已经展开了——阿里还在狙击、抖音也下场了。

但轻易认输就不是刘强东了。过去的两三年里,随着刘强东重回一线,他开始发力了。

即时零售鏖战:美团继续守擂

京东做即时零售,当然不止靠京东到家。

事实上,2019 年以来,京东围绕即时零售业务的布局和变革,就一直在加快。

细数过去几年,京东其实就三个关键词:资源整合、统一品牌、战略定调。

首先,京东重点做了一件事,把商超相关业务整合到了一起,开始统御集团资源,逐步加码同城零售。

2019 年 9 月,京东超市推出 " 物竞天择 " 项目,核心内容是京东与品牌商联合推出线上线下联通的 " 最后一公里 30 分钟消费 " 解决方案,涵盖的线下网点,包括了京东便利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京东之家、前置仓等。

2020 年 4 月,京东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整合了原有的消费品事业部、新通路事业部、7FRESH 和 1 号店。

再到这年下半年,京东和达达集团联合打造的 " 京东小时购 "(也叫京东小时达)业务上线,算是统一了京东即时零售业务面向消费者的品牌。

此时,京东开始逐步深化达达与京东集团的协同,达达也加速融入京东体系。

2022 年 2 月,京东增持达达集团股份至 52%,正式接手京东的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同时京东并表达达;去年 9 月,京东再次收购沃尔玛所持有的达达全部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 63.2%;再到今年 1 月 27 日,达达收到了京东的私有化要约,将成为京东的子公司。

其次,京东开始将原先分散在不同触点的即时零售业务进一步聚拢。

去年 5 月,京东即时零售业务品牌再次升级——由原来的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整合为了 " 京东秒送 ",京东 App 也开放了一级流量入口。

由此不难发现,绕了一圈以后,京东做即时零食,跟十年前开始做 O2O 时一样,还是回到了京东商城下面,只不过跟当时比起来,如今的即时零售赛道早已呈现出确定性增量,京东也可以依托达达的配送体系来布局到家业务。

同样跟十年前相似的是,即时零售业务的战略地位也提了上来。2024 年," 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即时零售 ",被京东内部称为 " 三大必赢之战 "。

能不能赢另说,至少在那段评价京东做外卖的发文中,提到即时零售业务时,王莆中的言辞更加锋利。

他透露美团非餐饮品类的日均订单已经突破了 1800 万单,这让某些公司 " 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暗指京东;

他还说即时零售的发展大势挡不住," ‘狗急跳墙’也好,‘围魏救赵’也罢,‘ 30 分钟送万物’创造的新体验一定会满足更多用户需要,把那些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扫进历史垃圾堆。" 当然也是在暗指京东。

王莆中此番主观表态,其实暗含了三个观点:

第一,自然是强调了自身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领先地位;

第二,喊话京东,寄希望于通过外卖业务抢到更多即时零售市场份额,没那么容易;

第三,比起京东做即时零售的仓配模式,美团的模式更优。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第三点——美团和京东,其实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模式分化。

当下,美团的即时零售网络中,除了闪购之外,旗下还有:

平台模式的美团医药,包括了自营和加盟两种模式;生鲜品类上,自营的小象超市(原来的美团买菜);酒类,自营的歪马送酒;自营的闪电仓松鼠便利。

不过美团现阶段扩充即时零售网络规模更依托的是 " 闪电仓 "。

去年 10 月 16 日,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王莆中透露,预计到 2027 年,美团闪电仓的数量将超过 10 万个。

图 / 美团官网

美团认为,即时零售行业近年来冒出了很多模式的物种,包括罗森这种 " 仓即是店 " 的业态、永辉、大润发这种 " 店包含仓 " 的业态,以及小象超市、叮咚买菜、美团闪电仓一样的独立仓业态,进化到现在,闪电仓是更好的业态。

" 美团闪电仓业态代表了当前即时零售的进化趋势,是促进即时零售供给生态繁荣的关键所在。" 王莆中这么说道。

对比之下,京东现阶段的一个重点,则在于自营的七鲜,仓配模式是 "1 店 +N 仓 " ——

围绕一个门店建设多个卫星仓,门店既可以服务周边三公里订单的配送,又可以满足用户逛店体验并强化品质心智,卫星仓则用来满足消费者的随机性消费需求。这也是盒马正在尝试的模式。

今年以来,基于这一模式,七鲜的开店速度也在明显加快。

有接近京东内部的人士此前向剁椒 Spicy 表示,京东七鲜计划到今年年底前,北京的店 + 仓总数突破 100 家,实现对北京区域的全覆盖。

这样来看,无论是基于自营还是基于平台,在即时零售赛道,美团和京东的交锋都在持续升级。

只不过,面向美团闪电仓,京东目前尚未出招,倒是饿了么步步紧逼美团。

去年 10 月 23 日,美团刚刚宣布完 10 万闪电仓的布局目标后不到一周,饿了么就在 2024 即时电商未来商业峰会上,发布了 " 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 " 项目,计划在未来三年开出 10 万家官方旗舰店。

你瞧,哪还有什么容易的竞争,无论是京东还是美团,放眼望去,他们的对手何止彼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京东 美团 许冉 苏宁 ce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