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7 日,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港股出现较大震荡。今日早盘,恒生指数低开 9.28%,盘中一度跌超 10%,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下跌 11.15%,创下 2020 年 3 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市场遭遇的短期冲击,并不会改变港股市场的长期韧性。2018 年以来,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已在多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市场结构性的优势,必然将在后市展现出足够的抗压能力。
港股年内表现仍领跑全球
尽管短期剧烈波动,恒生指数在周一早间就下跌近 10%,但纵观今年以来的表现,港股仍领跑全球主要股指。截至 4 月 7 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约 3%,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依旧达到 3.75%。
再看全球其他市场主要股指,截至 4 月 4 日,美股主要股指全线暴跌,纳斯达克指数年内跌幅 19%,道琼斯指数下跌近 10%,标普 500 指数下跌超 13%。
亚太市场,今年初以来,日经 225 指数跌到 20%,印度 SENSEX30 指数下跌 5.46%,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股指均大幅下挫。
再看欧洲主要股市,除了德国 DAX 指数外,其余主要股指均表现落后于恒指。
港股生态已深刻巨变
港股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之后,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行业结构上,出现了从传统主导,到新经济崛起的巨变。新经济行业领域,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等板块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金流向方面,南向资金逐渐成为主角。
数据统计显示,2024 年全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飙升至 8079 亿港元,创十年新高,较 2023 年增加超过一倍。而今年一季度净买入额 4400 亿元,已超过 2023 年全年。
海富通基金纪君凯表示,当前港股定价权正在向南向资金转移。去年 9 月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成为推动市场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南向资金的持仓占比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南向资金的目前占比已增长至接近 20%,相较 2022 年不到 6% 的占比已经翻两倍了。从成交占比来看,南向资金也已占到港股总成交的近 50%,这一变化意味着港股定价权实质上已经在向南向资金转移。
系统性优势明显,布局港股着眼长远
实际上,除了市场结构、资金流向等因素外,对比 2018 年的行情,港股市场还具备更多深层次优势。
首先是政策面的强力托底。证监会明确,继续推动资本市场 " 惠港 5 条 " 政策落实落地,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港交所 " 上市规则 " 第 18C 章节根据资本市场环境,于 2024 年 8 月就相关上市条件进行了调整,较大幅度降低了相关企业上市的门槛。这一调整,将吸引硬科技企业上市,市场结构从金融地产转向科技主导。
兴业证券此前表示,港股的资产,现在依然处于值得战略性配置的区间。短期看,3、4 月份,由于前期高波动的资金蜂拥而至港股,追高的资金较为亢奋,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获利回吐的压力。但是这种获利回吐的调整,恰恰让牛市主升浪的时间持续更长,对中期的行情是有利的。兴业证券非常明确,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逢低布局、逢低配置优质资产的好时机。总体来说,节奏上,不要追高,要坚定地看牛市逻辑——以科技牛为主,牢牢抓住这次 AI 科技行情的核心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