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陀螺 前天
AR含金量爆表,AI时代被低估的歌尔股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VR 陀螺

2025 年伊始,人工智能领域捷报频传,以 DeepSeek、Manus、阿里 Qwen 为代表的国产 AI 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与此同时,国际 AI 巨头如 OpenAI、Anthropic、Google 等也在持续创新,推出了 GPT-4.5、Claude 3.7 Sonnet 和 Gemini 2.5 Pro 系列等前沿模型,将 AI 模型的能力推上新的高度。在这场跨国技术角力与融合中,智能终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AI 的实力跃升和成本优化为下一代智能设备铺平了道路,开源生态的繁荣更是为创新提供了沃土。

在 AI 技术的加持下,AI 眼镜获得了自然语言理解、复杂场景识别和实时交互的能力,改变了人们与科技交互的方式。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我们正站在 AI 眼镜爆发的前夜。

据陀螺研究院《全新万亿消费电子市场!2025 年 AI+AR 眼镜产业报告》预计 2025 年全球 AI 眼镜出货量或将达到 550 万台,未来市场规模超万亿。

全新百亿市场格局下,中国厂商从上游供应链技术,到品牌全面、深度参与。作为 XR 行业的龙头,歌尔在声、光、电等技术方面已有多年沉淀,手握多家大厂 AI 眼镜订单,正续写它的辉煌。

  高性能、低成本、开源,AI 大模型提速  

  在全球 AI 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智能终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两年来,AI 模型在性能和能力上取得了质的飞跃。与两年前相比,当时的 AI 模型在复杂推理、深度自然语言理解、创造性内容生成以及多模态能力方面还存在明显局限,难以处理需要深入逻辑分析的任务,生成的内容往往生硬缺乏想象力,对多种信息形式的融合理解也处于初级阶段。

而今,OpenAI 的 GPT-4.5、Anthropic 的 Claude 3.7 Sonnet、Google 的 Gemini 系列,以及中国的 DeepSeek R1、阿里巴巴的 Qwen 等模型在基准测试中展现出接近甚至超越人类水平的能力。它们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推理,生成更具创意和连贯性的文本、图像甚至视频,多模态能力的突破更让 AI 能够理解和交互复杂世界,为智能终端开辟了全新可能,也为开发功能强大的 AI 眼镜和其他智能终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 AI 技术的另一个关键优势在于成本效益和可行性的显著提升。不仅是 DeepSeek 模型的开发成本远低于竞争对手,全球范围内,开源高效的 AI 模型不断涌现,大幅降低了 AI 应用门槛。Meta 的 Llama 系列和法国初创公司 Mistral AI 等采取的相对开放策略,降低了许可成本,使全球制造商在将先进 AI 集成到智能眼镜等终端设备时更具经济可行性,从而有望为消费者提供更实惠的产品,加速市场普及。

开源已成为全球 AI 发展的重要趋势。DeepSeek、Qwen 的开放源代码策略,Manus 的开源计划,以及 Meta 的 Llama 系列、Stability AI,甚至是长期以来被戏称为 "CloseAI" 的 OpenAI 都宣布推出开源推理模型,这些厂商共同推动了开源生态的蓬勃发展。这种开放性催生了充满活力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他们可以共同改进和定制这些模型,以适应 AI 眼镜等不同智能终端的特定应用场景,从而加速创新并形成竞争激烈的市场生态。

这些全球 AI 技术的崛起,代表的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动着 AI 手机、AI PC、AI 眼镜等智能终端的落地与普及。

这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数据,Canalys 曾预测 2024 年,AI 手机出货量预计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 16%,到 2028 年,这一比例将激增至 54%,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 63%。

对于近期市场热门的 AI 眼镜:Ray-Ban Meta 销量已经累积超过两百万,而陀螺研究院预测,到了 2030 年,AI 眼镜出货量将达到 8000 万副。

图源:陀螺研究院

「眼镜」形态— AI 大模型的最佳载体  

  AI 时代序幕下为何 AI 眼镜会脱颖而出?

以 Ray-Ban Meta 为例。这款由 Meta 与雷朋合作打造的爆款产品,凭借时尚外观、多模态交互(语音、视觉、音频)和轻量化设计,成功破圈。其核心功能如第一视角拍摄、AI 语音助手、AI 翻译、AI 识曲等,直击用户对 " 无感交互 " 的需求痛点。

作为最接近人类五官的可穿戴设备,AI 眼镜的本质是传统光学眼镜、太阳镜的数字化延伸,应用场景则是手机部分应用场景的迁移。产品的底层设计不在于「技术幻想与产品颠覆」,而在于如何利用现有的可穿戴产品逻辑做更高效的应用落地。如 BB 机,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进化,普通手表到智能手表的数字化。

在多模态 AI 加速发展的背景下,AI 眼镜正全面涌入市场。据 VR 陀螺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 50 家厂商布局 AI 眼镜,包括 Meta、苹果、三星、字节跳动、传音、小米、OPPO、雷鸟创新、Rokid、星纪魅族、影目、雷神科技、闪极科技等厂商均已入局,覆盖 AI 音频眼镜、AI 拍摄眼镜、AI+AR 眼镜三大产品形态。

从技术迭代的逻辑来看,AI+AR 眼镜无疑是未来智能眼镜产品的终极形态。去年 Meta 展示的 Orion 正是这样一款探索级产品,虽然全彩 Micro-LED+ 碳化硅材质的衍射光波导目前仍面临技术难,成本高的难题,不过单绿 Micro-LED+ 衍射光波导方案已然非常成熟,全彩只是时间问题。

终极形态的 AI+AR 眼镜可以带来更加逼真,实时的混合现实,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效率,优化 3D 视觉,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元宇宙概念。在 VR 陀螺看来,AI+AR 眼镜或是未来人手一副的必备智能硬件。

关于 AI/AR 眼镜的独特价值,这里有必要再进一步展开。理想的 AI 终端的价值在于全天候的 Agent 以及 Copilot,基于这种需求倒推产品形态,它必须是可穿戴设备,必须能够实时识别、处理用户的各种生活 / 工作需求,目前综合来看最为契合的产品之一便是 AR 眼镜。

对此,业内也已经有初步共识,如 Meta CEO 扎克伯格曾表示," 眼镜是人工智能的理想设备。原因在于眼镜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让人们看到你所看到的,听到你所听到的。它们会给你非常微妙的反馈。"

而比尔盖茨也曾提到," 硬件的具体形态并不那么关键 ...... 但能够将任意视频投射到你视野中的智能眼镜,将是人机交互的新形式。"

如果大胆设想,AR 眼镜背后,很可能是比肩手机、电脑的新计算平台级的蓝海市场,它将会成为人手一个的超级硬件。(作为参考,贝哲斯咨询调研数据指出,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为 5507.8 亿美元,另外同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2.4 亿台。)

  歌尔:AI+ 浪潮下 XR 赛道的潜力先锋  

现在中国企业在 AI 浪潮下正处于某种天然利好的位置,首先新时代入口明确,下一代计算终端很有可能会是前文所提到的 AR 眼镜,此外,由于中国企业具备 " 智能硬件完整产业链 + 全球 TOP 3 级别 AI 能力 " 的双重优势,我们有很大机会主导新一轮科技军备竞赛。从 AI 时代生态卡位以及技术储备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歌尔很可能是一家被低估的企业。

此前,歌尔给大众的标签中国头部声学以及代工厂商,但在 XR(VR、AR、MR)布局方面,歌尔同样走在了最前面。自 2012 年起,歌尔便进开始布局 VR 领域,2016 年进入 AR 领域。

根据歌尔披露的 2024 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企业全年总营收突破 1009.54 亿元,净利润达 26.65 亿元,同比增长 144.93%,巨幅增长背后核心原因归结于 "AI 等新技术推动消费电子行业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中智能硬件业务(涵盖 VR、MR、AR、AI 眼镜、AI 可穿戴设备等)实现营收 571 亿元。

歌尔 2024 财报,图源:歌尔股份

  展开来看,歌尔股份在 AR 领域的核心价值都反映在哪些方面?

1、声学。音频喇叭、麦克风等声学器件是 AR/VR 的核心部件之一,而声学一直是歌尔的强项。歌尔目前开发了 Rhythm 大音平台系列扬声器,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已经在手机、平板、VR、AR 等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歌尔也是目前大多数 VR/AR 设备(如 Vision Pro、Ray-Ban Meta、Quest 3 等)的声学器件供应商。

除喇叭模组外,在音频技术方面,歌尔推出行业首个 XR 一站式音频解决方案,并于 2025 年 CES 上推出融合 VPU 传感器和 DNN 算法的降噪技术,开发防声泄露音腔和自研算法等适用于 AI 眼镜等设备的开放式音频技术,为 AI 眼镜提供隐秘且沉浸的声学体验。

2、光学显示。这是 AR 最具含金量的部分,光学显示在 AR 眼镜的 BOM 成本占比可高达 30% 以上。歌尔在光学领域的布局相当超前,有关信息指出,歌尔早在 2012 年,便开始研发光学零组、2018 年曾对海外光波导企业 Waveoptics、微显示公司 Kopin 有过投资。去年,歌尔还以 7.95 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知名光学技术开发商驭光科技。

伴随着这些年大量的研发投入,企业已在 AR、VR 等领域具备了从光学研发到生产制造的一站式能力。

在光学端,歌尔对于目前 AR 眼镜主流的衍射光波导技术有过大量研究,并且成功推出了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树脂 / 玻璃波导产品。此外,今年 SPIE 期间,歌尔还展示了前沿技术路线:基于刻蚀工艺的 AR 全彩光波导显示模组 Star G-E1(Meta Orion 也采用了该技术路线),刻蚀工艺相较于此前的纳米压印在画面、良率等方面具有明显提升,它为后续大 FoV、显示效果出色的 AR 眼镜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显示端,企业已经成功开发并量产 0.7cc 全彩 LCoS 显示 AR 光机模组以及 0.15cc 单绿 Micro-LED 树脂衍射光波导 AR 光机模组,后者体积控制是同类产品中数一数二的水平。

对于 VR,企业对非球面、菲尼尔、Pancake 镜片等均具备研发生产能力,此外,歌尔也是全球首家实现 Pancake 显示模组量产的厂商。

  歌尔在 SPIE 2025 现场,图源:网络

  3、关于歌尔在 AR 眼镜的整机能力,我们可以从今年其 CES 所展示的两款参考设计中略窥一二。Mulan2 搭载全息波导镜片以及 Micro-LED 光机,采用自研的超薄碳纤维框架、超小型 SiP 模组、超轻钛合金铰链和单体镜腿设计,仅重 36 克。

Wood2 光学方案为 Micro-LED+ 体全息光栅波导镜片,进一步支持 1200 万像素拍摄以及双目全彩显示,重量控制在了 58g。Wood2 这款产品里面其实有着很多代表 AR 眼镜发展方向的技术亮点,如定制的 SiP 模组可将多个组件集成在一个封装中,这符合 AR 眼镜小型化趋势;自研 VPU 鼻托模组,可有效提升眼镜的提高空间利用率;配备智能戒指,提供了更多精细化的多模态交互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 4 月,歌尔获得了国际权威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 SGS 的佩戴舒适度及声学测试 QTL 认可实验室证书,该认证是全球首个消费电子类产品佩戴舒适度 QTL 认证,这无疑是对歌尔在可穿戴设备的佩戴体验舒适度检测与设计能力的重要肯定。

  Wood 2,图源:网络

  综上所述,歌尔在 AR 赛道最核心的光学、声学以及 ID 设计等均具有极强的技术实力。由于以 AR 眼镜作为核心入口的元宇宙、空间计算愿景已愈发清晰,歌尔正走在前沿且明朗的道路上。

  写在最后  

  比尔盖茨曾说过," 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低估未来 10 年的变革。" 这句话其实深刻揭示了 AI 时代当下的困惑。对于价值的短视、摇摆以及投机情绪,有可能会让我们看不清市场的真正价值所在。

长远来看, AI 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性能、效率、成本和开放性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目前已经在手机、PC、AI 眼镜等市场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 AI 模型、终端品牌以及上下游厂商的紧密协作下,全球智能科技领域将加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共同迎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一时间了解 XR 资讯  

  关注 VR 陀螺官网(vrtuoluo.cn)

VR 陀螺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 :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寻求免费曝光: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google 供应链 歌尔 开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