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昨天
理想动刀销售体系,终于看懂激励设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穆胜

据媒体报道,从 4 月初开始,理想汽车进行了大范围的组织调整,涉及品牌部、产品部、商业部、战略部、供应部等部门,调整范围大概为 500 余人。而在这次的调整中,理想汽车将零售和交付总部的职能合并为销售。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对于组织的研究是相对深入的,其之前曾深度对标华为,力图打造出华为的 " 集成式流程 "" 项目制管理 ",让组织变得敏捷高效。从业绩上看,理想也算是造车新势力中的优等生。

但此番的调整纠偏,却显示出其在组织和激励的设计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集成 " 的精髓,可能尚未触及。

01  问题——分工分家,各管一段?

在理想的销售体系中,有两个主要的部门——零售和交付。客户先是在体验店体验、下单,再到交付中心提车。这种零售和交付分开的模式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引入的,蔚来、极氪等新势力也采用了这套体系。

表面上看,这种分工是清晰,但事实上,由于零售团队和交付团队的业绩指标不同,却会造成双方 " 各管一段 ",不仅内耗,还可能损害客户体验。

销售团队的职责是向客户详细介绍产品特性,并安排试驾体验,对" 核定销量 "负责。一旦消费者决定购买并在 24 小时内未提出退款,订单将被系统锁定,核定为销售人员的 " 销量 "。销售人员的相应薪资或奖金将在当月发放,与消费者实际提车的时间无关。

对于负责交付的团队来说,需要对" 交付率 "负责。如果消费者因自身资金周转、等待优惠政策等原因推迟提车,这将会影响交付团队的业绩。为了维持业绩,交付团队可能会建议一些消费者先取消订单,然后在能够提车的月份重新下单。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对零售团队的 " 核定销量 " 产生负面影响。

理想内部人士的说法是,零售和交付团队合并之后,目标趋于一致,更利于整体的销量增长。这显然是一次纠偏,好处显而易见。

但问题是,把两个部门合成一个,就没有部门墙了吗?在这个新的大部门内部,就不存在 " 各管一段 " 的问题了吗?显然,需要理想去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02  趋势——以客户为中心分钱

组织变革往往与激励机制绑在一起,但凡进行组织调整的企业,必然涉及到考核指标的重新调整,这就会影响激励机制。所以,一般的组织变革项目,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激励机制变革的模块。

现代组织设计和激励机制的趋势,其实很明显——以客户为中心分钱。这句话很简单,但内容却不简单,这里,我们尝试拆解为两条铁律:

铁律 1 ——应该统一客户界面,不应该让客户同时与几个部门打交道。

因为部门之间的分工和考核不一样,一定会让客户体验形成撕裂。这种组织设计下,客户听到最多的话可能是 " 对不起,我们部门负责的是…… " 这句话最让人讨厌,因为客户对的不是几个部门,客户对的是企业这个整体。客户心想:" 你们的分工关我什么事?我买辆车难道还要学习你们的组织结构图、部门职责文件和 KPI 指标?算了算了,这么麻烦的话,我去别家…… "

铁律 2 ——应该分一个奖金包," 薪源 " 应该来自客户而不是预算。

所谓 " 薪源 ",是指这个钱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 " 预算付薪 " 还是 " 客户付薪 "。

传统的激励机制是 " 预算付薪 ",企业用自己的预算,按不同部门完成 KPI 的情况发放薪酬。这里问题就来了,很多部门的任务不能换算成经营业绩(赚到的钱),但企业却必须划拨一笔预算,按人家的表现把钱发出去。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部门可能会用无效业绩换取奖金,或者说,两个部门的业绩都是有效的,但放到一起会打架,但企业却不得不按照绩效考核的约定把钱发给人家。理想汽车的销售体系里遇到的问题,显然就是这种情况。

新兴的激励机制是 " 客户付薪 "。各个能够创造经营价值的部门派出节点,对赌投入(相当于歃血为盟),形成一个个经营单元,他们共同创造客户买单,再获得奖金包,而后内部按贡献进行分配。员工和企业相当于共担风险、共创价值、共享收益。华为的铁三角(CC3)、集成产品研发团队(PDT),海尔的小微生态圈、链群等都是类似的模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为 特斯拉 中国市场 界面 考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