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开年以来,港股技术性牛市下的创新药企价值重估窗口开启。
富途数据显示,年内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 2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更以超 40% 的阶段涨幅跑在市场前列。这一轮上涨不仅是流动性改善和政策预期驱动的估值修复,更是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逻辑的重新定价。
随着 AI 医疗技术突破、政策全链条支持及商业化兑现能力提升,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港股创新药的 " 估值扩张弹性和空间 " 或强于 A 股。
在此背景下,一批长期被低估、兼具差异化创新管线与商业化潜力的药企正成为市场焦点。这类企业的共性在于,通过技术护城河构建、商业化放量加速等优势,正突破传统估值框架,进入戴维斯双击通道。
近日,乐普生物发布的 2024 年财报验证了这一逻辑。商业化产品快速放量、三大管线覆盖肿瘤免疫治疗前沿领域的差异化优势,以及国际化合作的持续突破,不仅推动公司估值进入修复通道,更揭示了港股创新药板块价值重估的一大核心路径。
PD-1 爆发式增长 3 倍,商业化能力进阶的 " 滚雪球 " 效应
2024 年,乐普生物凭借普佑恒 ®(普特利单抗注射液,HX008)的爆发式放量,全年公司实现收入约 3.68 亿元,商业化能力进一步强化。
作为公司营收增长的绝对主力,普佑恒 ® 年内收入高达约 3 亿元,较 2023 年 1 亿元的历史基数实现 3 倍的跨越式增长。同时,CMG901 许可的里程碑收入约 2200 万元,CDMO 收入约 4550 万元,共同推动公司现金流进入良性循环。
在财务健康度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 4.0 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为后续更多临床管线推进等战略布局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进一步来看,乐普生物商业化能力的进阶体现在全链条体系构建上。
一方面,公司通过打造专业化营销团队,建立起覆盖产品定位、品牌管理、学术推广的完整商业化闭环。此前普佑恒 ® 凭借明确的临床价值定位,早已成功纳入 2023 年 CSCO 及 CSGO 指南,覆盖黑色素瘤、MSI-H/dMMR 实体瘤等核心适应症,获得领域内顶级专家的临床背书,为市场渗透奠定专业信任基础。
另一方面,公司加速渠道网络下沉,截至 2024 年底,已完成全国 27 个省级采购平台准入,各种销售渠道覆盖约 81 个核心城市。
从中不难判断,依托普佑恒 ® 已验证的放量路径及覆盖全国的渠道网络,叠加更多新增适应症带来的市场扩容机遇,以及 ADC 等重磅管线逐步进入 NDA 阶段,公司正在通过产品力和渠道力的共振效应,构建具备持续造血能力的商业引擎。
技术协同与临床突破,三大差异化管线构筑竞争壁垒
在稳步强化商业化能力的同时,乐普生物的研发管线正加速向临床价值与商业潜力兼具的靶点聚焦。
目前,公司战略性构建出 "ADC+ 癌症免疫疗法 + 溶瘤病毒 " 三大管线协同驱动的研发矩阵,并通过联用策略探索治疗窗突破。这种单药疗效验证与联合方案拓界的递进式开发路径,既降低了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敞口,又为后续商业化创造组合价值。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其 ADC 管线的差异化突围。
以即将商业化的核心产品 MRG003 为例,该药物的 ADC 技术能够通过高亲和力 EGFR 单抗与 MMAE 毒素的 vc 链接体偶联,精准锁定鼻咽癌(NPC)、头颈部鳞癌(HNSCC)等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适应症。
在临床设计方面,其作用机制具有双重竞争优势,一方面,EGFR 靶向设计可规避 HER2 等热门靶点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毒素载荷的强效性使其展现出替代化疗和逆转耐药的潜力。
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其商业价值天花板。无论是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方面,MRG003 都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MRG003 在国内的上市申请已获 NMPA 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且还获得 FDA 孤儿药资格及快速通道资格,同时获得 CDE、FDA 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
除了即将迈向收获期的 MRG003 外,乐普生物后续 ADC 管线的梯队布局则进一步强化了竞争优势。
(1)MRG004A:I/II 期临床,拥有跨癌种治疗的突破潜力
针对组织因子(TF)这一泛实体瘤靶点设计,MRG004A 通过抗体精准递送毒素至肿瘤微环境,在胰腺癌(PC)、三阴性乳腺癌(TNBC)及宫颈癌(CC)等 TF 高表达瘤种中开辟差异化竞争路径。
当前,MRG004A 的中美双报战略已获实质进展。除 FDA 授予 PC 适应症的快速通道及孤儿药资格外,其在中国开展的 I 期临床亦展现出良好疗效。
2024 年 ASCO 大会披露的 I/II 期数据显示,MRG004A 不仅在 PC 患者中观察到显著抗肿瘤活性,还对 TNBC 及 CC 患者有疗效,为公司后续推进 MRG004A 的临床奠定了基础。
(2)MRG006A:I 期临床,潜在同类最佳靶向 GPC3 的 ADC
目前,MRG006A 正在国内进行 I 期临床试验,同时也已获得 FDA 的 IND 批准。
在 2024 年 AACR 大会上,MRG006A 的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在多种不同 GPC3 表达水平的肝癌 CDX 模型和 PDX 模型中均表现出强大且剂量依赖的抗肿瘤功能,同时还在探索性毒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3)MRG007:临床前阶段,针对消化道癌的潜在同类最佳 ADC
MRG007 凭借独特的机制设计,在消化道癌的床前模型中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并在 IND 支持性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指数。
据悉,今年 1 月,乐普生物与 ArriVent 就 MRG007 达成合作,ArriVent 获得 MRG007 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以外地区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全球独家权益。而乐普生物将有资格收取合计超 12 亿美元的款项,包括首付款、开发、注册和销售等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此次合作展现出双重战略价值,一方面,通过与深耕实体瘤赛道的 ArriVent 强强联合,MRG007 可借助其全球临床资源加速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高达 12 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不仅反映国际药企对乐普生物 ADC 创新药物的认可,更通过首付、里程碑,以及销售分成的弹性支付结构,实现短期现金流补充与长期收益绑定的平衡。
当然,在癌症免疫疗法和溶瘤病毒领域,乐普生物也不断通过技术协同延伸治疗边界,打开更多增量空间。
例如,新一代 T 细胞激动性抗 CTM012 依托于良好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去年在中国及美国提交了 CTM012 的 pre-IND 申请。
CG0070 作为一款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溶瘤病毒免疫疗法,目前公司正在中国已完成 I 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且获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用于治疗对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
同时,公司的美国合作伙伴 CG Oncology 也在进行针对该适应症的 MRCT III 期临床研究,最新临床结果显示,接受单剂治疗后任何时间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比例达 75.5%(截至 2025 年 1 月 20 日)。
总体而言,乐普生物的研发战略已形成清晰的闭环逻辑。从单一技术突围转向系统性能力构建,从本土市场验证升级为全球价值兑现。相信随着 MRG003 等更多管线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乐普生物的业绩增长动能正在积聚。
政策红利与资本回暖双击,行业共振下的估值弹性
站在行业周期视角审视,在政策支持与资本回暖的双重驱动中,乐普生物的增长逻辑也更加清晰和明确。
一方面,政策支撑有望从中期维度带动行业加速发展,也是板块估值和情绪修复的重要催化。
例如,去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发布、今年初丙类目录(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的提及、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及 " 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 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全球医药产业投融资活动回暖,亦有利创新药企融资现金流改善,从而提振估值。
国金证券指出,2024 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融资总额为 582 亿美元左右,同比增加 1.39%,经历了 2022 年和 2023 两年连续大幅度的萎缩后,同比增速企稳转正标志着投融资活动的边际回暖信号。结合历史股价表现来看,在行业投融资周期的明显上行阶段,创新药板块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往往都较为出色。
在这一大环境下,乐普生物已经处于业绩与估值双击的临界点,其凭借商业化能力强化,以及三大管线矩阵的突破,正在按下价值重构的快进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