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04-01
港股首家营收突破50亿的企业级AI公司!第四范式(06682.HK)持续巩固AI赛道隐形冠军地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全球资本市场的 AI 叙事正迎来历史性重构——中国科技资产经历着从 " 海外映射 " 到 " 本土辐射 " 的逻辑更迭。当资产荒遭遇技术奇点,技术突破与资本共振驱动了价值重估。

而在年报季的镁光灯下,市场正经历着价值发现的 " 奥德赛时刻 "。

在检验 " 创新 " 成色的关键时刻中,第四范式(06682.HK, 下称范式)向市场递出一份答卷:这家过去没有在大众面前过多 " 显山露水 " 的公司,竟是企业级 AI 赛道的隐形冠军——其以超过 50 亿元营收规模,悄然登顶港股与 A 股已披露财报的纯 AI 赛道企业榜首。

一、明牌——稳:业绩潜力释放确定性阿尔法

范式以极具说服力的财务数据完成战略验证。

根据业绩报告,范式 2024 年的营收达 52.61 亿元,刷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25.1%。若将时间轴拉长至五年维度(2019-2024),其营收从 4.6 亿元增长到 52.61 亿元,实现 1043% 的裂变增长,增速十分可观。

其中,作为核心增长极的 " 先知 AI 平台 " 展现出强劲动能,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长 46.7%,贡献了 69.9% 的集团总收入。上半年,公司发布先知 AI 平台 5.0 版本。该版本能有效实现标准化模型生产并进行高效复用,实现构建周期降至天级别,促进 AI 应用规模化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能源电力、金融、运营商、交通运输等行业,并在智能制造、医疗、零售、水利等新战略领域获得新的业务拓展。公司服务的标杆用户数为 161 个,2024 年标杆用户的 NDER(净收入增长率)为 110%,标杆客户平均收入近 2000 万。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范式的收入规模首次进入半百俱乐部,并已经超过老牌 AI 小龙商汤、云从科技,以及诸多 AI 新秀,成为目前已披露业绩的纯 AI 商业模式的公司中营收体量最大的公司。根据 IDC 的数据,范式连续六年稳居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

在 " 研发投入 - 客户沉淀 - 场景渗透 " 的正向循环驱动下,2024 年,公司的归母净亏损同比缩窄 70.4%,系自 2021 年以来连续 4 个会计年度环比减亏,朝着盈利的目标又走了一大部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相信盈利指日可待。

在 2024 年全球 AI 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范式推出企业级 AI Agent 开发平台,该平台可以按需、灵活、高效的搭建具备认知、决策、执行能力的业务 AI Agent 应用,开发周期普遍可以缩短 95% 以上。范式 " 世界模型 +Agent" 双核架构形成。

" 在企业服务端,我们对 Agent 应用的理解是生成式 AI 改造企业软件,这是我们 2023 年提出并实践的理念。" 范式创始人戴文渊表示。

2025 年正被业界公认为 AI Agent 元年。全球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正将 AI Agent 视为战略制高点。Salesforce 2025 财年 Q4 业绩显示,其 AI Agent 平台 AgentForce 推动营收突破百亿美元里程碑,订单同比增长达 7.6%。Third Bridge 分析师 Charlie Miner 指出:"AI Agent 的规模化应用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转折点 "。

尽管这已成为产业共识,但 AI Agent 的商业化仍面临不少核心挑战。例如,大模型输出错误可能引发决策链的系统性偏差。在 B 端场景中,即使单个环节的误差率仅为 2%-3%,整体失误率也可能呈指数级攀升。此外,实验室中表现优异的系统在面对真实环境变量时,性能往往会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物理世界动态数据的采集成本高昂,且仿真数据与真实场景之间存在结构性偏差。

在这场 AI Agent 的比拼中,兼具行业 Know-How 沉淀与混合架构创新能力的玩家,或许将率先冲破技术成熟度的 " 奇点 " 过去 10 年,范式通过世界模型为 20 多个行业的上千家企业提供了 AI 服务,构建了海量模型,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知如何针对不同问题调用合适的模型。

目前,范式已经在金融信贷风控、水电设备运维、水文数据监测、慢性病管理、智能课程学习、汽车制造 MES 系统管理、空气动力设计等诸多领域落地了数百个 Agent 应用,大幅提升了企业业务人员与底层决策系统之间的交互与协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AI Agent 并非孤立的业务单元。它能够与公司先知平台等板块互联互通,实现赋能与协同发展。这种模式已经在 Salesforce 身上得到了验证。Salesforce 打造了 Customer 360 apps、Data Cloud 和 AgentForce 的 " 三位一体 " 架构。AgentForce 一边连接着公司的基础大模型,与 Data Cloud 形成协同效应,为 Salesforce 的原业务赋能。

AI Agent 在范式身上有类似的效应。戴文渊表示,增量的 Agent 场景带动了客户端对平台算力的需求增长,从而拉动先知平台的快速扩张。"

" 我们目前的核心业务仍然是面向企业端(B 端),并且今年将持续深挖企业客户的各项 Agent 落地相关需求。" 戴文渊称," 我们将充分利用过去在企业服务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跑赢竞争对手,保持业务的稳健增长。"

通过深耕应用场景、赋能客户以及推动科技进步,范式正在企业服务领域夯实坚实的竞争壁垒,确保核心业务稳步前行。

二、暗线——进:场景裂变激活万亿级市场

2024 年,范式的战略蓝图迎来重要升级——戴文渊宣布集团化战略落地,正式推出消费电子业务 Phancy,并将上市公司主体更名为 " 范式集团 "。范式集团将形成两大战略支点:企业级 AI 业务持续深耕 B 端主航道,消费电子业务 Phancy 聚焦端侧智能新蓝海。

" 我们所有的业务都统一在上市公司体系下,也就是范式集团的框架内。" 戴文渊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 原来的企业服务业务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子业务,而新推出的消费电子业务 Phancy 同样是范式集团旗下的子业务。它们共同构成了范式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核心架构。"

这场看似从 To B 向 To C 的跨界布局,实则暗含清晰的双层商业逻辑:1、看似跨度很大,但这其实是范式凭借企业端积累的丰富经验,发现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客户痛点,并提炼出共性解决方案,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大应用场景——消费电子 To C 场景;2、这是范式通过 "Agent+ 世界模型 " 技术底座的迁移赋能,搭建起连接产业智能化与消费电子革命的桥梁。

" 其(消费电子业务)核心逻辑仍然是‘ Agent+ 世界模型’的模式。" 戴文渊表示," 只不过,随着 AI 与人沟通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的业务也开始与消费者直接互动。"

范式的消费电子业务旨在为消费电子市场提供 AI 软硬件解决方案,解决客户落地 " 最后一厘米 " 的 AI 问题。比如,范式已经与兰博基尼展开合作。戴文渊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如果兰博基尼想推出一款手表或耳机,范式可以帮助他们轻松实现。他们只需要设计一个外壳,打上品牌 logo,就可以快速推出一款高端消费电子产品。" 在范式的赋能下,品牌方可以根据需求和成本灵活选配和定制,快速推出从百元到千元不同定位的产品。

具体来看,范式的消费电子业务涵盖了 AI 成品 / 半成品、AI Agent 智能体模组、PCBA 定制开发、软件配套开发以及 AI 云服务等多个领域。公司通过将大模型能力注入硬件载体,并利用 AI Agent 智能体模组实现 " 即插即用 "。

在合作伙伴方面,范式已经与康佳、宏碁等传统电子厂商达成合作,通过 AI 模组为其存量智能产品线实现 AI 升级。其中,范式与联想合作推出的智能手表已经实现了超过 10 万台的出货量还与兰博基尼、李小龙品牌等跨界玩家合作,赋能非传统消费电子品牌。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端侧 AI 市场规模在 2023 年已达 2000 亿元,并将以 58% 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预计到 2028 年将突破 1.9 万亿元。

三、三大维度捕捉市场认知差

在科技革命重塑全球资产定价锚点的进程中,中国 AI 企业正经历从 " 技术溢价 " 到 " 价值释放 " 的估值范式切换。但像范式这种非大型 AI 公司的投资价值或仍存在预期差。

当前估值体系尚未充分反映三重关键变量:

一、Beta 有待重估:

市场资金仍显露出路径依赖特征——恒生科技指数年内近 21% 的涨幅背后,资金向头部 AI 巨头的集聚效应显著,而范式这类具备硬核技术壁垒的成长股尚未获得充分定价。

尽管表面来看,公司的股价较历史低点实现超 100% 的修复,但这种修复很大程度源于市场对解禁情绪的过度反应(港股市场通常对解禁较为敏感),另一部分则是受益于 AI 行业整体估值的提升。

然而,由于范式处于成长期,其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迅速消化了 PS(市销率)估值的提升。目前,公司的 PS 市值已经降至不到 5 倍。相比之下,像腾讯这样以 PE(市盈率)估值为主的成熟期公司,其 PS 估值通常更低。但目前范式目前的 PS 估值不到腾讯的六成,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2、从 " 一元 " 到 " 二元 " 的估值改变:

企业服务的业绩韧性提供了足够的 " 安全垫 ",而新的消费电子业务打开了更具想象的估值空间。

在企业级 AI 领域,范式的企业服务业务可对标 Palantir(PLTR.US)。2024 年,Palantir 的营收达到 2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与范式的企业服务业务增速相近。然而,Palantir 的 PS 估值已突破 70 倍,而范式在这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更值得期待的是,范式新增的 AI Agent 业务有望打开新的业务空间。尽管 Agent 这一概念早已出现,此前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如今全球企业客户都对这一趋势高度重视,2025 年被视为 AI Agent 的元年。

以美国市场为例,Salesforce 的 AgentForce 自 2024 年 10 月推出以来,交易量已达 5000 笔,其中付费交易达 3000 笔。摩根士丹利预测,AgentForce 在美国客户服务代表市场中的保守预期市场规模为 20 亿美元,而乐观预期则高达 200 亿美元。Salesforce 预计,其现有的 13.5 万客户未来都将通过 AgentForce 实现数据整理和工作流程优化。参照 Salesforce 的成功经验,范式也可以利用 AI Agent 把现有客户 " 做一遍 ",这还不包括潜在的增量客户空间。

在消费电子领域,范式与联想的合作已成功落地十万台产品。范式致力于将 AI 从 " 功能附加项 " 转变为 " 设备的新基建设施 ",以激活庞大的 " 长尾市场 " 潜力。此外,随着 AI 技术的推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正在复苏,AI 新品层出不穷,市场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

3、生态升维下的价值重估

企业服务与消费电子的协同效应,正在突破传统估值模型的边界。技术层面,"Agent+ 世界模型 " 架构形成数据闭环:终端设备持续反哺优化垂直行业模型;工业场景沉淀的 Know-How 数据与世界模型,通过轻量化改造赋能消费终端智能化。商业层面上,企业服务与消费电子业务的网络效应持续释放,带动规模效应提升;在未来空间层面上,这种协同体现为 " 滚雪球式 " 的边界扩张——消费电子场景就是 "Agent+ 世界模型 " 落地的新应用场景,未来这样的架构可能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随着生态效应持续释放,或将进一步改写这个 AI 龙头的价值评估模型。

结语

在 AI 产业从技术狂热转向价值验证的关键阶段,当资本叙事转向硬核创新,真正具备能力的 AI 企业正在默默交出 " 硬核成绩 "。

当技术护城河与生态扩张力共振,认知差终将转化为价值重估的澎湃动能。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港股 a股 资本市场 智能制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