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融媒体 03-31
为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为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来自 " 维和 35 年 · 中国军队新征程 " 学术研讨会的声音

■解放军报记者   张军胜

近日,中国第 15 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医疗分队顺利通过联合国战备能力评估。图为维和工兵进行工程作业演示。张晓昆 摄

3 月 28 日," 维和 35 年 · 中国军队新征程 " 学术研讨会在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及军地院校、智库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研讨中国军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使命担当与实践创新,并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经验交流与前瞻谋划。

35 年来," 中国蓝盔 " 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1990 年,中国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 5 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光辉历程。35 年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人员 5 万余人次,17 位中国军人在执行任务中献出宝贵生命。目前中国已参与联合国 25 项维和行动,高标准完成 8000 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注册工作,如今仍有 1800 余名官兵在 7 个任务区及联合国总部执行任务。

"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联合国维和行动该向何处去?" 这一问题引发与会人员深思。多位专家表示,当前国际冲突呈现多点并发、形态复杂化趋势,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新发安全热点问题时面临严峻考验。受制于资源短缺、地缘博弈等复杂因素,维和行动实际效能受到制约。此外,部分任务区针对联合国人员的袭击事件时有发生,更凸显维和使命的艰巨性。

" 无论是一线维和人员遭遇火力袭击,还是在开展保护平民行动中碰到诸多困难,维和行动总是伴随着各种艰难险阻。" 一位参加过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专家表示,近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难以获得足够的国际支持,而冲突热点持续增加,维和部队正面临 " 小马拉大车 " 的困境。

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何星认为,在当前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他建议,应紧密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大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形成务实协作机制,通过主动引领改革方向为加强维和效能贡献智慧。陆军工程大学副教授王德良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军队持续强化维和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大力加强维和部队指挥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维和待命部队的建设训练水平,为履行维和使命提供坚实保障。

研讨会上,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专家团队提出,推动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将军事外语能力、作战指挥素养、区域与国别文化研究等进行模块化整合;构建先进技术赋能体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维和安全风险预测模型,提升态势感知与决策响应效率;构建多维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维和人才素质从单一能力向复合多能跃升。

与会专家强调,要强化培训机制建设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维和行动国际培训,推广中国维和经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政策制度磋商和制定;加强维和行动国际传播,在联合国官方媒体等平台宣介中国行动、中国理念,凝聚国际社会共识。

回顾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35 年历程,与会专家学者表示," 中国蓝盔 " 高效的行动、积极的贡献、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当前,全球格局深刻演变,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亟待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与突破性的实践路径。中国军队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坚实的行动,为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解放军报南京 3 月 28 日电)

看军事 上军号

军事资讯 早知道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联合国 中国军队 国防科技大学 维和部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