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识研究所 03-31
可灵,难让慢脚重拾“快”基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快手的 AI,似乎还是明天的 " 故事 "

AI,能让稍显落后的慢脚重新成为快手吗?

3 月 25 日,快手发布了 2024 年 Q4 及全年财报。其中直播、电商、广告三大业务均有所承压。不过,市场的注意力却几乎都在可灵之上。

而快手也很懂市场的敏感之处,同样把可灵与 AI 生态当成了本财季的最大亮点。

于是,在这份年报中,AI 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全年业绩摘要的第一句便是董事长程一笑对 AI 的肯定,"2024 年我们在‘科技为本,用户为先’的理念下,用 AI 技术赋能现有内容和商业生态,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强劲的业绩表现。"

而在财报后的业绩会上,投资者们也连问多个有关可灵与 AI 的问题,而程一笑则表示," 可灵 AI 目前是国内商业化变现规模第一的视频生成 AI 应用 ",并认为对于快手来说,当前最好的选择就是依托 AI 对现有业务进行升级,迅速形成研发投入和收益的正循环,让快手 AI 真正具有穿越市场周期的能力。

那么,收入首超 1 亿的可灵能否成为继电商后快手的又一规模足够的赚钱产品?AI 对于现阶段快手又充当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1

可灵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还远远不够

从 OpenAI 公开首支 Sora 预告片到现在,短短的一年中文生视频领域的排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灵从众多竞争者中杀出一条血路,而能拥有这样的成绩,和快手的大力投入不无关系。

据程一笑业绩会上的 QA,可灵 AI 是快手从去年年初开始内部孵化的项目。自去年 6 月 6 日首次上线开放测试至今的不到一年中,共经历了 20 多个版本的迭代,平均两周就要更新一次。

公司内部也十分看重可灵的发展,无论是组织方面对于算法和视频理解领域的人才积累,还是算力方面聚焦资源在了视频大模型研发上、寄希望于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的决策,抑或者是算法提升方面更精准的技术判断、系统化的选型以及大量的算法创新,无一不显示快手押宝可灵的决心。

巨大的投入也如期换来了回报。据雷峰网报道,在大模型测评网站 artificialanalaysis.ai 的排名中可灵 AI 位列前茅,技术实力处于国际第一梯队。而程一笑更是自信,宣称 "我们有信心,目前可灵 AI ‘图生视频’功能的综合效果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

(artificialanalaysis.ai 排名截图)

除了榜单上遥遥领先外,可灵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赚钱的 AI 产品。

据程一笑所述,可灵 AI 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商业化变现尝试开始,月度营收规模环比快速增长。自开始商业化至 2025 年 2 月,可灵 AI 累计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人民币 1 亿元。目前可灵 AI 也是国内商业化变现规模第一的视频生成 AI 应用。此外,海外 C 端用户的营收规模也在高速增长。

不过,当前阶段可灵赚的钱,大多还是从 C 端用户身上来的。

据白鲸出海报道,2 月份可灵国内外的独立访客数分别为 99 万和 376 万。鉴于 AI 生成视频的使用习惯,Web 端的收入应该不低。按照程一笑透露的收入水平推算,这些收入绝大多数都是 C 端用户的贡献。

但是,对于 C 端用户来说,AI 视频是一个高度新兴的市场。尽管这一产品在初期凭借技术猎奇性吸引了大量尝鲜用户,但如何在第一波吸引到那些愿意主动接纳新事物的用户后再次开拓市场,让更多的 C 端用户使用 AI 视频产品,是可灵乃至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而为了可持续发展,快手也做出了努力,包括邀请李少红、贾樟柯、董润年在内九位知名导演共同完成国内首个 AIGC 电影实验短片,或是频繁举办各类比赛、展播,其实都是为了打造一个 AI 视频的生态,用以留住 C 端用户。

但是,结果看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尽如人意。想要在 C 端拿下十倍、数十倍的增长还是太过困难,不过这并不是可灵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当下 AI 生成视频技术上限的桎梏。

如果你想要直观的感受的话,打开可灵 AI 的 " 创意圈 " 就可以了。里面会有一些在 AI 视频中质量还算不错的作品,但真要和当前塞满互联网的其他视频资源相比,立马就拉开了差距,根本没有真的 " 路人 " 愿意去看这样的 AI 视频。

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哪怕 C 端用户花了不少钱和不少时间 " 抽卡 ",创作出来的 AI 视频质量仍然很普通。这很可能变成 " 圈地自萌 ",在 AI 视频创作圈中流传和讨论,并没有可能大规模地吸引更多没有接触过 AI 视频的 C 端用户进入。

不过,可灵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当前 AI 视频技术整体处于早期阶段的根本体现。哪怕像可灵这样的优等生也无法解答,这也注定了其试图通过 C 端市场实现商业化突破,将面临很大阻力。

2

可灵的 AI 故事,解决不了快手的燃眉之急

既然在 C 端,可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那么 B 端呢?按理来说,技术力遥遥领先于同业的可灵 AI 有望在 B 端撕开一道口子。

在财报中,快手并未透露过多有关 B 端大客户的进展。在电话会议上程一笑也只表示,目前已经与包括小米、蓝色光标、AWS 中国、Freepik 等在内的数千家国内外企业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关系的深度、截至目前带来的收入均没有透露。这也意味着,可灵 AI 在 B 端可能仍处于一个爬坡阶段。

但是,这个坡好爬吗?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当前 AI 视频的生成成本已经降低到了几毛钱一秒的水平,但可控性弱的问题仍然存在。作为对产品质量和效率同时有要求的 B 端客户,全面接入仍需时日。

更何况,很多 B 端用户并不会仅仅考虑效果的问题,性价比也会成为决定接入哪家 AI 视频大模型 API 的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想要赚钱的可灵如果真的正面对上字节和阿里,其实并不占多少优势,这都是可灵与快手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而在最高频被提及的可灵之外,快手多次强调的 AI 战略,已经融入了多个其他业务线中。

在最基本的视频业务上,财报显示快手借助大模型对短视频、直播、评论和用户兴趣的理解,为用户推荐更精准的内容,有效提升了用户时长和活跃度。

在快手的广告业务上,其线上营销服务收入 Q4 及全年能完成同比长 13.3% 和 20.1% 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优化的智能营销解决方案以及 AI 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营销客户的投放消耗。

此外,在电商业务场景中,去年 Q4 快手 AIGC 营销素材日均消耗超 3000 万元人民币。相较于上一个季度 2000 万的数据增长了 50%。如果按照第四季度有 92 天计算,AIGC 营销素材去年 Q4 的总消耗约 27.6 亿元,占线上营销收入的 13.4%。

但是,在看到 AI 对业务的拉动的同时,也得明白 AI 战略可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

电话会上,快手首席财务官金秉在 QA 环节用很委婉地言语告诉大家," 在 AI 相关的资本支出投入方面。我们预计,2025 年较 2024 年仍然会持续增长,但增长规模相对可控 …… 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在 AI 方面的投入对经调整净利润率的影响在 1 到 2 个百分点左右的水平 …… 我们也会结合业务进展,动态地调整我们在 AI 方面的投入规模 "。

也就是说,AI 战略当下还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战略。哪怕快手的投入属于很理性很克制不烧钱的那一卦,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仍然不可能成为快手增长的新引擎。

不过,在大环境承压导致快手广告业务收入增速同比下滑、直播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电商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下滑的情况下,这一次用 AI" 堵 " 住市场的嘴,快手终归还是要面临这些问题。

而 " 老铁们 " 的潜力究竟还有多少,市场希冀一直增长的业绩能否撑到 AI 前来救场,所有大厂都在角逐的 AI 又是否能为快手带来超过竞争对手们的收入,都是未知之数。这些从目前的可灵看,还远远无法给出解答。

作者:杨启隆

编辑:丁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快手 效果 词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