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成分简单、更接近天然状态的食品更受市场青睐。乳企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纷纷推出 " 零添加 " 产品。
有企业推出 " 不添加蔗糖 " 的酸奶,以满足消费者对控糖的需求;还有企业推出 " 不添加香精香料 " 的奶粉,让注重婴幼儿食品安全的家长更加放心。这些产品的出现,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纯净饮食的心理,企业也通过打造 " 零添加 " 的卖点,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有观点认为," 不添加 " 只能代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该类成分,并不能保证食品最终的配料或成分含量中没有该类物质。这样的表述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产品中没有该类成分。
3 月 2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以下简称 "《标签通则》"),当中明确规定 " 食品标签上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等同义语词汇 "。
目前国内市场上,印有 "0 添加 ""0 香精 / 蔗糖 / 防腐剂 " 等标识的乳品主要涉及哪些品牌?新版《标签通则》的施行将对乳业带来什么影响?
乳业 "0 添加 " 主要集中在酸奶领域
据《消费者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知名乳企均有推出 "0 添加 ""0 香精 / 蔗糖 / 防腐剂 " 等标识相关产品。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 "0 添加牛奶 " 可以看到,主流乳业品牌基本在列表内。其中,标示 "0 添加 " 等宣传用语的乳品多为酸奶产品。
" ‘零添加’这个词汇,最开始是酸奶企业在使用,然后才从乳品企业延伸到其他食品企业。" 乳业专家宋亮向《消费者报道》记者介绍道,在乳制品高端化发展的过程中,乳企出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的需求,推出 " 零添加 " 概念的营销用语。
宋亮还指出,2005-2015 年间,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彼时国内酸奶被爆添加大量防腐剂," 皮革奶 " 事件(用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通过水解提炼提升奶产品中的蛋白质等)也让公众对酸奶产生抵触心理。
直到 2015 年,一款主打生牛乳、糖、和乳酸菌,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的 " 无添加 " 酸奶推出,迅速打开了国内 "0 添加 " 酸奶市场,众多乳企也纷纷效仿。
新规将促进行业标签规范化
《消费者报道》记者注意到,《标签通则》第 4.4.2.1 款中指出," 使用‘无’‘不含’等词汇时,其相应配料或成分含量应为‘ 0 ’。" 但第 4.4.2.2 款中又称," 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他同义语词汇。"
前一条规定允许使用 " 无 "" 不含 ",后一条规定却禁止使用 " 不添加 "" 不使用 ",那二者间是否存在矛盾?
对此,从事食品检测工作的小陈向《消费者报道》介绍,第 4.4.2.1 款主要是从最终产品的成分含量出发,而第 4.2.2.2 款则是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添加物而制定的规则。以风味酸奶为例,若配料表中不含任何蔗糖成分(包括白砂糖、可能含有蔗糖的浓缩果酱等配料),即产品蔗糖检出量 =0,则生产厂商可在包装处标示 " 无蔗糖 "" 不含蔗糖 ""0 蔗糖 " 等用语,但不能标注 " 不添加蔗糖 "" 不使用蔗糖 " 等用语。
新版《标签通则》实施后,将对乳品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 目前国内的奶源品质较高,主流的白奶本就无需另外添加其他成分,企业在标签处加上‘零添加’原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好,让消费者放心选择,但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宋亮解释道,新版《标签通则》出台后,禁止使用 " 零添加 " 类宣传用语,对乳企的影响不大。尤其是自 " 零添加 " 酱油事件后," 零添加 " 被部分消费者曲解是不良标签,不少乳企都计划清理库存去 "0" 化。
此外,宋亮还指出,部分乳品如酸奶、乳酸饮料等会标识 "0 糖 "" 不含糖 " 等词汇,这种标签需要辩证看待。从消费者知情权的角度出发,部分消费者不喜欢或不能摄入糖分,企业在产品包装处标示 "0 糖 "" 不含糖 " 等,可以让消费者更加快速区分产品是否含糖从而做出采购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糖对人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它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缓解低血糖、改善心情等,从企业用 "0 糖 "" 不含糖 " 字眼作为宣传噱头的角度来讲,宋亮不建议乳企用糖醇来替代糖。他认为,新版《标签通则》实施后,将对乳业市场的标签规范和引导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