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03-25
车企智驾大战打响后,有头部激光雷达厂称:“爆单了”,三巨头吞掉超9成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禾赛科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3 月 25 日讯(记者 李卓玲)3 月以来,激光雷达密集上车的消息不断。

一方面,车企开始押注多激光雷达配置的车型。日前,鸿蒙智行新款问界 M9 上市,不仅首搭华为 4D 毫米波雷达,还将原来的 1 个激光雷达升级为 4 个;极氪则宣称其 L3 级智能驾驶技术架构将采用 5 个激光雷达的布置方案,包括 1 个长距激光雷达和 4 个 Dtof 补盲激光雷达。

另一边,激光雷达车型价格在不断下探。先是广汽丰田首款纯电 SUV 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的价格打入 14 万级;再是零跑汽车旗下零跑 B10 预售,直接将带激光雷达硬件的高阶智驾产品下探至 12 万级别;更早前,长安则预告将在 10 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

车企智驾 " 军备竞赛 " 升级,激光雷达厂商显然成了大赢家。有头部激光雷达厂商内部人士向蓝鲸汽车称," 爆单了 "。" 对于激光雷达供应商来说的话,通过定点基本上就能看得出来自己未来 1-2 年的量,今年是会大规模再上量的一年。"

不过,在爆单的背后,另有激光雷达厂商内部人士对蓝鲸汽车表示,这一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但头部间暗潮汹涌,在车企上量后采取 AB 供趋势下,激光雷达厂商的订单互相都有可能会被切,比如目前比亚迪在合作速腾聚创外,有部分车型也由禾赛科技供应。

感知路线之争,激光雷达方案受追捧

纵观当前市面上主流智驾感知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技术方案,另一类则为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方案。

据悉,纯视觉方案主要依赖摄像头和算法,模拟人眼驾驶,其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但恶劣天气成像较差,对算力要求高;激光雷达路线的测距精度高,不受光照影响,恶劣天气适应性强,但成本高,数据处理复杂,极端天气探测效果可能受影响。

过去几年,行业对这两种路线的争论不休。作为纯视觉路线的拥趸,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多次炮轰激光雷达 " 是错误的解决方案 "" 昂贵且非必需 ",在其看来,在复杂的道路驾驶环境中,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才是最为有效的技术路径。

紧跟特斯拉之后,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日前在其 2024 年业绩电话会上宣称,从 P7+ 开始所有的新品,包括近期上市的 2025 款 G6 和 G9,都会搭载纯视觉 AI 智驾,并且做到全系标配,无需选装。" 从技术上看,我们相信小鹏和特斯拉是全球唯二有能力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用一套软件在各个车型上实现‘全球都好用’的 AI 科技探索者。"

那么,是否意味着小鹏汽车已 " 抛弃 " 激光雷达,后续所有新车将不再搭载?蓝鲸汽车就此采访了小鹏汽车,相关人士回应称," 近期规划的车型采用鹰眼视觉方案,做到硬件标配,软件免费。后续更高阶车型感知方案还不能透露。"

而对大多数中国车企而言,则更为追捧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方案。蔚来 CEO 李斌此前在受访时曾表示," 谁说激光雷达没用,肯定非蠢即坏,激光雷达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的作用不一样,特斯拉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

理想汽车 CEO 李想也曾在去年年底的 " 理想 AI Talk" 上直言,保留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 中国和美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经常在中国晚上夜路开车,你会看到有尾灯坏了的大货车、甚至可能尾灯坏的大货车会直接停在主路上。我相信如果马斯克在中国,在深夜里不同的高速开过车,他也会选择把前面的一颗激光雷达保留下来。"

速腾聚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爆单:企业提前扩产

除了安全考量外,降本带来的价格下探,让激光雷达迎来了由 " 贵族选配 " 向 " 平价标配 " 的蜕变,为激光雷达车型的进一步普及铺平了道路。

" 现在很多主机厂被成本逼得很紧,他们希望传感器、域控芯片等,成本越低越好,这个我完全理解,但我觉得大家忽略了一个事情,从硬件降本只是表面的降本,真正要跑通纯视觉的隐性成本很高。" 禾赛科技 CEO 李一帆去年 4 月曾公开表示,大部分车企都不具备模仿特斯拉的条件,一旦禾赛科技等厂商将激光雷达的成本打下来,特斯拉也未必真的不会用。

对此,有激光雷达产业链人士对蓝鲸汽车称,激光雷达的成本相较很多年前降低了相当多,大家都用得起,"2017 年、2018 年的时候,美国的激光雷达产品差不多要 8 万美金,与现在相比差了有 100 倍。"

而去年,激光雷达行业更经历了一场 " 千元机革命 "。据速腾聚创方面人士对蓝鲸汽车表示," 去年 4 月我们就发了全球首款千元机—— MX,后来各家友商都开始跟上了 "。据悉,MX 为速腾聚创 M 平台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首次将激光雷达的价格打到了 200 美元(约合 1450 元人民币)以内。

相距几日,禾赛科技也对外发布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构的超广角远距激光雷达 ATX。ATX 是禾赛彼时主力产品 AT128 的升级版,体积较 AT128 缩小 60%,重量减少 50%,可实现更远的探测距离、更好的分辨率、更广阔的视野,成本将下降两到三成。

前述速腾聚创方面人士对蓝鲸汽车表示,其 M 平台(Main 主雷达系列)产品均具有平台化、芯片化、数字化三个特性,目前主销的是 M2 产品,价格区间在 350-400 美金,前述 " 千元机产品 "MX 今年上车,目前已有相关车型上市。

" 今年供货的主力产品是 ATX。"禾赛科技方面人士同样对蓝鲸汽车透露,ATX 价格大概会在 200 美金左右。"(降本)主要还是靠垂直整合,也就是芯片化。另外,激光雷达也起量了,对于降本也起到很大作用。"

据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SAE)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前装激光雷达车型已达 47 款,较 2021 年增长 6 倍。以速腾聚创为例,其 2024 年激光雷达总销量超 54.42 万台,相较 2023 年暴涨 109.63%。

据禾赛科技去年 12 月底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 年,禾赛前装量产业务获得突破性进展,接连斩获一系列 2025-2026 年新车型量产定点,客户包括国内头部新势力、主流欧美合资车企等等,截至去年 12 月,禾赛科技已累计获得来自 21 家主机厂客户超过 100 款前装量产定点车型。

爆单之下,厂商们已提前备好产能。

据速腾聚创方面人士对蓝鲸汽车表示,产能在去年已经扩过了,目前在深汕合作区那边有个新的工厂。据公开资料显示,速腾聚创 "MARS 智造总部基地 " 项目于去年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彼时预计今年第一季度,首批 MX 产品从这一基地出厂并实现量产上车应用。

禾赛科技方面人士则对蓝鲸汽车表示," 产能我们今年规划是 200 万台。"作为参考,禾赛 2025 年瞄准实现 100 万台的年度交付量并达成规模化盈利的目标。

暗涌:座次更迭,AB 供成趋势

市场渗透率在不断上扬,但目前激光雷达行业的头部效应明显,头部三巨头吃下了超 9 成市场份额。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 3 月 21 日发布的最新国内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数据显示,今年 1 月,华为技术、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37.5%、28.4%、26.6%,三家合计达 92.5%。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下,头部间竞争态势正在加剧。去年以来,这一榜单的前三座次在不断更迭。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速腾聚创以 514995 颗的装机量位于榜单首位,占据了 33.5% 的市场份额;华为技术则凭 420538 颗的装机量占据 27.4% 的市场份额;禾赛科技以 392571 颗的装机量位列第三,占据了 25.6% 的市场份额。

前述激光雷达厂商内部人士对蓝鲸汽车表示,与此前车企由一家激光雷达厂商独家供应相比,目前行业 AB 供正在成为趋势。" 我们很多客户目前都是独家供应,但后续随着这些车企起量,可能都会学比亚迪。"

其以比亚迪为例,在比亚迪 2 月 10 日发布全民智驾战略的次日,禾赛科技就官宣了与比亚迪加深合作,搭载禾赛激光雷达的车型将于今年量产交付。前述激光雷达厂商内部人士透露,其实在比亚迪目前智驾车型的激光雷达供应量方面,速腾的比例更大,可能在八成左右," 不过,在禾赛官宣与比亚迪合作时,外界还以为速腾被切了,其实不然。"

比亚迪并非特例。再者如奇瑞,3 月 19 日,禾赛在奇瑞汽车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次日发文称,禾赛激光雷达将支持其多款车型量产上市,加速推动智驾平权;几日后的 3 月 21 日,速腾也发文,其持续赋能奇瑞汽车,已助力星纪元 ET、星纪元 ES 等多款车型成功上市,未来将继续支持奇瑞智能化业务发展。

显然,在车企高调开打智驾战下,隐于背后的激光雷达厂商同样暗潮汹涌。对于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头部之争,前述激光雷达厂商内部人士认为谁会一直占据榜首很难说,最终还是要看哪款车卖得好。

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厂商开始不断将目光瞄准机器人市场寻更多增量。据悉,在机器人自主导航和避障方面,激光雷达凭借其高精度的环境感知能力,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传感器。

速腾聚创于今年初正式发布机器人平台公司战略,明确 " 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 " 定位,为 AI 机器人行业提供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同期,适用于机器人的 E1R、Airy 等激光雷达产品,以及全新机器人视觉品类 Active Camera、灵巧手 Papert 2.0 等首批创新产品亮相发布。据知情人士向蓝鲸汽车透露,今年在春晚上大火的宇树科技机器人产品,其头部就搭载了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无独有偶,禾赛也在发力这一市场,据其今年 2 月发文称,基于禾赛第四代芯片架构打造的禾赛 FTX 和 JT 系列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类智能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嵌入不同位置,为其提供超广视野的实时 3D 感知。

当激光雷达厂商由车载市场卷向机器人市场,行业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变局,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激光雷达 特斯拉 ceo 禾赛科技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