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人卖港口,激起一场大战!
那为什么要卖港口呢?
刚刚,长和公布了 2024 年的账本。超人,好像也没那么神了。
去年归母净利润跌近 3 成,和 2022 年比起来,已经腰斩。
难怪,这次管理层在 3 天前宣布,临时取消了原定线下举办的业绩媒体发布会。
在此前的 3 月 4 日深夜,李嘉诚扔了个炸弹。
卖掉 23 个国家 43 个港口的 199 个泊位,只保留了香港、深圳和南中国运营的港口资源。
这件事,轰动了高层,也再次将李嘉诚推至风口浪尖。
不过,这件事的磋商期为 145 天,也就是至少还有近 5 个月的时间,尚未一锤定音。
但今天从另一个角度——长和的资产和业绩表现,作为观察李家的窗口。
利润下滑和港口有没有关系?李家还有多少资产?
长和年报中,港口不是李嘉诚利润最大的业务,电信才是。
基建是李嘉诚最赚钱业务,港口次之。
怎么理解?
首先,长和去年总收入 4766.82 亿(港元,下同),同比增长 3%。
其中,港口收入为 452.82 亿,大增 11%。
而令长和去年利润下滑的原因是,公司计提了 37.4 亿越南电讯业务减值拨备。
同时,与一家加拿大合资的能源公司去年的贡献减少。
再加上去年税项增加了 30% 至 109.24 亿(本期税项 + 递延税项),进一步挤压了利润。
2024 年,长和归母净利润为 170.9 亿,是自 2009 年以来的新低。
并且,过去两年,净利润一直处于负增长,公司利润承压。
难怪李嘉诚想卖港口了,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加上长和利润低迷,李超人想变现。
而且交易对手美国财团的出价不低—— 228 亿美元,相当于 1772 亿港元,也相当于长和的市值。
在钱面前,李嘉诚也不是 " 超人 " 了。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要传出卖港口了。
早在 2015 年,李嘉诚有意出售部分港口。
只不过今年,有了实质进展,但这笔交易会不会黄?还不知道。
李嘉诚自从当上香港首富后,就再未从这个位置上下来。(以后会不会换人还不知道……)
去年,福布斯的数据显示,李嘉诚的身价约 2824 亿港元。
李嘉诚早年的财富积累是通过房地产实现的,随后涉足港口、零售、基建、电讯等。
2015 年,长和系重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非房业务整合后,便是如今的长和。
而地产、酒店、英国酒馆、基建及实用资产、信托等,通通装到长实里。
除这俩,还有 8 家上市公司在李嘉诚掌控内。
比如,同样是千亿市值的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等。
加起来,李嘉诚旗下的这 10 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就超过了 6000 亿!
前面讨论完长和的情况,再看看李嘉诚的房地产板块。
去年,长实的房地产已经腰斩了,房子也不好卖。
长实物业销售收入为 99.62 亿,下滑 24%,但年度收益只有 22.09 亿,同比下滑 50.6%。
从地区分布看,海外房地产销售收入和收益仍表现增长,香港小幅下滑,但内地腰斩严重,收入跌 51%、收益跌 84%。
长实去年在内地开卖的项目是东莞海逸豪庭、上海高逸尚城及北京誉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内地项目是 1999-2006 年拿地,直到 2025 年还没卖完。
这也是李嘉诚一贯被质疑的 " 囤地 " 策略,拿地二十年后才开卖,房价已涨上天。
而除了房地产外,李嘉诚的酒店、英国酒馆、基建、房地产信托都是他的赚钱工具。
酒店去年收益 16.51 亿、物业管理 3.61 亿、英式酒馆 5.39 亿、基建及实用资产收益 83.63 亿。
长实去年的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净利润跌幅超过 2 成。
不得不佩服李嘉诚的是,这些业务都没有净亏损的,只不过利润不如以往。
自从李嘉诚在 2018 年退休,其长子李泽钜,继任长和、长实的董事会主席。
如今,李嘉诚已经鲜少和媒体公众面对面。
去年的业绩发布会现场图(非今年),右三李泽钜
已经 96 岁的他,又一次卷进 " 别让李嘉诚跑了 " 的漩涡中。
关注说财猫,来评论区聊聊~
————
—— 分割线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