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 03-20
2025年了,5G还有三个新变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最近舆论开始讨论 5G 为什么不火了?5G 是不是停滞发展了。

实际上,5G 不仅在发展,还迎来了它的升级版 5G-A。

在今年西班牙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5G-A 就是焦点之一。

被誉为全球通信领域风向标的 MWC,汇聚了华为、中兴通讯等 2700 多家全球顶尖科技企业。

大会现场,中国联通推出 "5G-A+AI" 双引擎驱动的智能交通系统,打造 AI 车联专网;中兴通讯展示了 5G-A 极简专网无线直播方案,彻底摆脱有线束缚;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 AI-Centric 5.5G 架构,通过 AI 大模型实现网络资源智能调度……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MWC2025,看看 5G-A 在速度、智能、通感一体等方面还有哪些新变化吧。

5G-A 是 5G 技术的演进和增强,目前已经进入商用阶段。

MWC2025 成了最前沿的 5G-A 试炼场。从展会最新动向来看,依托通信、智能与感知三位一体的 5G-A,运营商的网络正从单一的数据管道升级为 " 智能体 "。

5G-A 的第一大优势是快。在传统 5G 时代,尽管网络速率已显著提升,但仍受限于带宽与时延的瓶颈。例如大型活动直播长期依赖有线网络传输,导致机位部署灵活性受限。而 5G-A 通过载波聚合、毫米波频谱利用及通感一体化技术,将下行速率推至 10Gbps、时延压缩至毫秒级,连接数达到 1000 亿,进一步突破了物理极限。

中兴通讯在 MWC2025 展示的 "5G-A 极简专网无线直播方案 ",利用毫米波频段与基站级算力引擎,实现了多机位无线直播的空口平均时延仅 4 毫秒,端到端时延低于 100 毫秒,彻底摆脱了有线设备的束缚。摄影师可自由移动拍摄,而画面流畅度媲美传统有线方案。

中国移动的 " 星罗算力网络 " 结合 5G-A 智能控制面(NWDAF),通过无线 AI 技术优化用户体验效率达 40%,其搭建的 L4 级车联网在 5G-A 加码下时延低至毫秒级。

5G-A 的第二大优势是智能。传统 5G 网络的运维高度依赖人工经验,面对复杂场景时难以实现资源动态调度与故障预判。工业网络需专人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响应延迟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摆;用户流量高峰时网络拥塞频发,影响体验一致性。5G-A 加码 AI,就像给网络装上了 " 大脑 ",让它不仅能传输数据,还能思考、决策,通过 AI 大模型、数字孪生站点与智能资源调度算法,实现了网络规划、运维与优化的全流程自动化。

比如华为在 MWC2025 发布全球首个 AI-Centric 5.5G 解决方案,将 AI 技术深度嵌入无线网络,故障预判效率提升 30%,并推出 AI WAN 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降低 30% 网络运维成本。

5G-A 的第三大技术优势是通感一体。传统通信网络主要聚焦于数据传输,缺乏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轨迹监测依赖于多种传感器和复杂的协同系统,成本高且效率低。而通过将通信与感知功能深度融合,5G-A 网络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环境感知和实时反馈。

中国电信联合华为、迅蚁、浙江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 5G 无人机医疗配送网荣获 GSMA GLOMO" 最佳移动互联健康与福祉创新奖 "。高精度的定位识别感知功能大幅缩短单次运送时间,单架次可满足 1 — 2 人紧急用血需求,让乡村范围内的 " 紧急补血 " 成为可能。

MWC2025 不仅是一场技术秀,更通过实际案例展现了 5G-A 在行业端的规模化商用潜力与市场价值。

传统 5G 网络在低空经济、工业物联网等新兴场景中,仍面临成本高、部署难、协同弱的挑战。而 5G-A 通过 RedCap(轻量化 5G)技术、无源物联(P-IoT)及通感一体化创新,将连接边界拓展至地面、低空、海洋等全域空间。

过去,时延抖动导致生产线难以动态调整,是工业领域的一大难题。海尔洗衣机工厂,传统电缆系统由于频繁的移动和弯折,产线切换需数小时停机调试。

面对这一难题,广东联通联合格力与华为打造的全球最大 5G-A 黑灯工厂亮相 MWC2025 展会,斩获 GSMA 全球移动大奖 " 最佳专用网络解决方案奖 " 和 " 最佳互联经济移动创新奖 "。该工厂采用 5G-A 原生专网解决方案,通过部署风筝 L 专网,支持 5G-LAN 与 RedCap 技术,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全流程部署上万个智能移动联接,生产效率提升 86%,成本降低 20%,年产分体空调 1200 万台,产品实现零缺陷。

低空经济领域,低空通信的时延和稳定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无人机物流和应急救援的效率。在 MWC 2025 上,中国电信展示了全球首个 5G-A 全域覆盖网络,通过低空通信技术实现了无人机物流 " 抗震救灾 " 的毫米级精准管控。"5G-A+8K-VR" 低空直播系统能够实时回传高清画面辅助决策,显著提升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和精准度,为低空经济商业化落地扫清障碍。

工业场景中,设备远程操控的高时延问题一直是制约生产效率和灵活性的难题。对此,爱立信的 " 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 ",通过将 AR 眼镜与 5G-A 网络结合,工厂设备远程操控时延被缩短至低于 5 毫秒,工人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总体来看,MWC2025 上展示了大量已落地的 5G-A 场景与案例,如车联网、高端制造、低空飞行等,说明 5G-A 在重点领域,已经打开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MWC2025 的 5G-A 成果爆发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用户需求升级、运营商战略转型与产业链成熟的三重合力。

消费者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持续攀升,例如 XR、8K 直播等场景,倒逼网络性能升级。比如 5G-A 的下行速率达 10Gbps、时延低至毫秒级,能够支撑亚冬会 8K 超高清直播的雪粒细节呈现,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企业用户则追求确定性网络,例如格力工厂要求 99.999% 的网络可靠性,只有 5G-A 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5G-A 与 AI 技术的双向奔赴,为运营商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推动其从 " 流量经营 " 向 " 体验经营 " 转型。随着 AI 技术的普及,人类大规模生产 tokens,预计到 2030 年,token 消耗带动的流量将超过当前移动互联网接入总流量的 3.5 倍。而 token 流量高度依赖实时交互、低时延与超高密度连接,5G-A 成为海量 token 稳定高效传输的有力支撑。

成本方面,随着 RedCap(轻量化 5G)模组成本的显著降低,物联网模组成本从 50 美元降至 20 美元以下,让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接入成为可能。以中国电信为例,已经完成了 150 个城市超 1.59 亿设备连接。5G-A 已经进入大规模低成本部署的节点。

需求、技术、成本三重合力,共同推动了 5G-A 的发展。从 MWC2025 来看,5G-A 的变革绝非单点突破,而是速度、连接、智能三大维度共振的结果。

5G-A 正通过降低成本与拓展场景,从连接 " 可选项 " 变为产业升级的 " 必选项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必要底座,打开万亿级增长空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5g ai 华为 中兴通讯 中国移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