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网 03-20
DeepSeek的光芒,“遮”住了Kimi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短短一个假期,因 DeepSeek 的出现,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较量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而这个来自我国的初创公司及其产品,在全球科技圈引发的 " 地震 " 仍在持续。

2 月 5 日,受益于 DeepSeek 概念火爆,我国 A 股市场近 20 家公司股票强势涨停,在北交所挂牌的并行科技以 30cm 涨停,每日互动继续一字涨停,涨幅为 20cm。与之相反,美股不太好看,自 1 月 20 日以来,英伟达市值已累计蒸发 13.84%,台积电累跌 3.52%,刚发布了财报的谷歌和美国超微公司,尽管实现了强劲增长,可华尔街却并不买账。

DeepSeek 横空出世,不仅提振了我国科技公司的信心,连欧洲也受到了鼓舞,他们认为自己 " 还有望成为 AI 创新的关键参与者 "。

但在这巨大的欣喜和狂热之外,与 DeepSeek 几乎同一时间推出新模型的 Kimi 似乎正沦为 " 配角 "。

Kimi" 失宠 "?

去年," 人人都在谈 Kimi",今年变成了 " 人人都在谈 DeepSeek"。

春节前夕,国产大模型纷纷赶在节前更新,在 DeepSeek 发布 DeepSeek-R1 模型的同一时间,月之暗面也推出了 Kimi k1.5 新模型,这两款推理模型,均全面对标 OpenAI o1 完整版。起初,DeepSeek 和月之暗面的新模型一经发布,其实已经在海外用户群中引发了热议,但 DeepSeek 迅速引爆 AI 圈后,全球科技的焦点几乎都投射在 DeepSeek 身上了。

在海外,前几日欧美主流媒体纷纷 " 周末加班、连夜报道 ",他们用 " 震动硅谷 " 形容其带给美国的行业震撼,英伟达更是罕见发表声明,称赞 R1 模型是 " 一项出色的人工智能进步 "。

随着热度的不断攀高,DeepSeek 的用户增长也加快提速。

根据国内 AI 产品榜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DeepSeek 应用在上线仅 20 天后,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日活跃用户数迅速突破 2000 万大关,具体数字高达 2215 万,成功超越了豆包的日活跃用户数 1695 万,并且已达到 ChatGPT 日活跃用户的 41.6%。更夸张的是,DeepSeek 在上线仅 21 天时,其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了 3370 万。

在 DeepSeek 的一路高歌和赞美中,Kimi 的新模型自然有些尴尬。去年,作为第一个出圈、并成功在 C 端爆发的 AI 应用,Kimi 可以说是出尽风头,月之暗面的新模型更是被业内寄予厚望,但谁承想 DeepSeek 一鸣惊人,它以极低的成本成功训练出了与 ChatGPT-4o 相媲美的模型,在这一成果的对比下,Kimi 新模型的技术进步就显得不太亮眼和突出了。

尤其是按照 DeepSeek 的增长速度,别说超越 Kimi 智能助手和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在全球与 ChatGPT 并驾齐驱,似乎也指日可待。

DeepSeek" 奇袭 " 硅谷科技公司,其实不只是 OpenAI 感到寒意。如果 DeepSeek 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广大用户心目中的 " 第一 " 位置,那么豆包、Kimi 智能助手这两款短暂领先的 AI 应用对用户的吸引力自然会削弱。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已经对 DeepSeek 和豆包、Kimi 智能助手之间的差距有所感受,甚至在使用了 DeepSeek 后,开始 " 嫌弃 " 其他大模型。一位用户直言,我两个产品都在用,但只有 DeepSeek 没响应的时候才用 Kimi k1.5,它太平庸了,而 DeepSeek 总能给我震撼,尤其是想象力这方面。

用户和舆论的倒向,短时间内尽管不会让 Kimi 智能助手等其他产品丧失吸引力,可是一旦 DeepSeek 的优势压倒性超越它们,流量和资本很可能也会抛弃 Kimi 及背后的公司。尤其是对喜欢烧钱的月之暗面而言,届时将意味着更大的危机。

" 营销派 " 和 " 技术流 "

2023 年 10 月,Kimi 首次亮相,背靠千亿参数大模型,支持输入的长文本达到 20 万字,首次将对话框容量做到了全球第一。5 个月后,Kimi 再度跨了一大步,升级到 200 万字。

把长文本作为主打的优势,是 Kimi 在一众国产大模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但是 Kimi 出圈和走红、用户量大规模增长,靠的却不是技术,而是营销。

从 2024 年春节开始,Kimi 瞄准 B 站开始了疯狂的投流,当时在 B 站首页,或是在视频的推荐区,用户总能看到一个名叫 "Kimi AI 智能助手 " 的推广链接。受益于 B 站,Kimi 的访问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与其他应用拉开了差距,也由此奠定了它成为现象级 AI 应用的基础。

Kimi 点燃了 AI 投流的战火,将越来越多的大厂及大模型初创公司卷入了营销战,但不可否认,这一举动在我国生成式 AI 还未出现突破的情况下,为 AI 应用打开 to C 市场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不过,如今 DeepSeek 出现并爆火,证实了国产大模型和应用完全可以凭借技术或成本优势征服市场,而这对 Kimi" 营销为王 " 的发展路线带来了一定的 " 威胁 "。

过去一年,Kimi 在 C 端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外界看到了一个「Killer APP」的潜能,可是 DeepSeek 令人震撼的能力,无疑意味着它比 Kimi 更接近一个「Killer APP」。

事实上,科技圈内对月之暗面大规模烧钱、靠营销维持用户增长的路线,已经产生了质疑。

一是,无休止的投流不断拉高了 AI 应用的获客成本,让很多融资能力不强的初创公司苦不堪言;根据 APPGrowing 的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3 月开始,几乎每月 Kimi 的广告投放都达到上千万元,10 月达到 2.2 亿元,11 月达到 2 亿元。

二是,投流、烧钱固然换回了用户量的猛增,可是用户留存并不高。之前,一组大模型留存数据在业内流传。数据显示,大模型产品在 30 天后的用户留存率均不到 1%。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买量之后是留住用户,很早就是行业共识,只是现在的产品形态未必接得住,"Kimi 这类产品本质还是工具,用户时长跟留存率天生就不会太高。"

选技术还是选市场,这个问题在国产大模型中早有讨论,其背后公司的选择和侧重各不相同,这种分歧其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各大 AI 应用在 C 端市场上的差距和断层。原本 Kimi 和豆包的领先,让外界更看好面向用户的 " 市场 " 抢夺战略,但现在 DeepSeek 的出现,很可能成为一个行业的分水岭,让技术路线占据主流,相对地,营销带来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弱。

当然,不是说 Kimi 没能兼顾技术,只是其过于依赖营销的问题或许会影响未来的发展。

大模型彻底结束 " 卷 " 长文本的时代?

长文本是 Kimi 的技术支撑点,也正是因为 Kimi,国内大模型公司纷纷 " 卷 " 起了长文本,拓展上下文,但这也导致 Kimi 在长文本上的优势被削减。

比如阿里,2024 年 11 月 20 日,阿里云百炼正式上线了其全新的 Qwen2.5-Turbo 模型,这款模型最大的亮点在于支持长达 100 万 tokens 的超长上下文处理;而根据最新的消息,MiniMax 开源了最新的基础语言模型 MiniMax-Text-01 和视觉多模态模型 MiniMax-VL-01,新模型使得输入的上下文窗口大大变长:一次可处理 400 万 token。

事实上,长文本处理的技术壁垒并不高,Kimi 之所以能以长文本为卖点、成功打响旗号,关键还是营销做得好。

在大模型相关的专业词汇使大众云里雾里时,月之暗面着重强调和解释了 " 长文本 ",在用户心中形成了深刻的认知,也把长文本的 " 标签 " 牢牢和 Kimi 绑在了一起。即使其他大模型在长文本能力上已经超越 Kimi,去年 Kimi 的热度也没有受到影响。

可是从技术上讲,这也意味着长文本能力很难帮助 Kimi 构筑护城河。放眼全球,海外大模型在长文本能力上的争夺赛早已结束,因为他们发现上下文的扩充在达到一定限度以后,对模型整体能力的提升有限。简单来讲,在上下文拓展足够用了之后,想要提升推理能力,还是要从其他方向着手。

国内围绕长文本的竞争热情很可能也要降温。原因无他,DeepSeek 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 OpenAI o1 正式版,尤其是在训练成本上的成就,刷新了科技圈的认知,它的存在很可能会改变或影响未来大模型的竞争焦点和主攻方向。

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说,AI 产业的未来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算力的提升,更在于技术创新和成本效益。正因此,资金的流向可能也会发生改变,从单纯追求高端算力的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的企业和项目。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成本控制,月之暗面的优势都不太显著。一方面,同样的时间,同样对标 OpenAI o1,月之暗面推出的 Kimi k1.5 新模型,并没有像 DeepSeek 一样瞩目,这已然说明了差距;另一方面,训练成本以及居高不下的营销成本,让月之暗面在成本控制上没有什么说服力。

除此之外,月之暗面还有一个隐患尚未解决,即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矛盾。去年年底,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 CTO 张宇韬被前公司循环智能时期的投资人,在中国香港提起仲裁,相关电子仲裁申请书已递交 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成为资本的宠儿,自然也要承担资本带来的 " 甜蜜负担 "。

Kimi 走红,为国产大模型打开了 C 端市场的发展潜力,DeepSeek 爆火,则为国产大模型领先世界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尽管风水轮流转,但这无疑都预示着我国大模型产业蓬勃的创新力。

当然,在这场技术和能力硬碰硬的较量中,谁输谁赢还不能急于下结论。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查看原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kimi ai 英伟达 涨停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