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了,累了,就喝东鹏特饮 ",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正在打入海外市场。
近日,东鹏特饮连发 40 多条公告,公布 2024 年财报、分红计划、港股上市计划等,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一连串的消息公布后,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净利润 33 亿元,增速超过 60%,分红 13 亿,还能拿出 110 亿元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年报呈现多个亮点,A 股市值已破千亿的东鹏特饮明显 " 不缺钱 ",为何还要奔赴港股二次上市呢?
" 不缺钱 " 的东鹏特饮
2024 年,在功能饮料行业的激战中,东鹏特饮(605499.SH)堪称行业 " 六边形战士 ",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全年营收 158.39 亿元,同比增长 40.63%;归母净利润 33.27 亿元,同比大增 63.09%。
全年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每季度营收增速持续保持在 25% 以上的稳健曲线。分季度看,其增长势头贯穿全年,尤其是第二、第三季度营收增速均超 47%,净利润增幅更达 74% 以上。即便在传统淡季的第四季度,净利润仍保持 61% 的高增长。
分品类来看,2024 年,超级大单品东鹏特饮(能量饮料)能量饮料销售量占比攀升至 47.9%,销售额份额达到 34.9%,将 " 中国能量饮料销量第一 " 的宝座连续霸占四年。
东鹏特饮之前被诟病过度依赖单一品类,公司明显这几年在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发力。2024 年,东鹏特饮电解质饮料收入暴涨 280.4%,占比从 3.49% 提高至 9.45%。
目前,东鹏特饮(能量饮料)与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合计贡献超 80% 营收。而咖啡饮料、无糖茶饮等新品类收入翻倍,将非能量饮料收入占比提升至 15%,产品矩阵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东鹏特饮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已经初步构建起 " 双引擎 + 多品类 " 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实现从单一品类向综合性饮料集团的战略升级,能够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在分红上,公司宣布每 10 股派 25 元,分红总额 13 亿元,分红比例从 49% 提升至 78%,同时计划投入 110 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东鹏特饮在初期被认为是红牛的追随者,2014 年借红牛更换广告语之机,推出 "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快速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认知,后期通过大容量、性价比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以 500ml 大瓶装为例,其终端售价仅为红牛同容量产品的 60%~70%。
如今,年赚 33 亿元、账上现金超百亿、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东鹏特饮的 " 不差钱 " 已成市场共识。2024 年,鹏饮料股价延续高位震荡走势,接近翻倍增长,总市值突破 1100 亿。
但伴随市值的上涨,东鹏饮料股东频繁减持也被投资者所诟病。据 wind 数据统计,近几年来,公司已经发布了 6 次减持公告,涉及的股东包括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以及第三大股东鲲鹏等。
对于减持的原因,市场猜测不一,但减持在短期内会对股价造成一定的压力。最近一次股东减持公告发布于 2 月 20 日,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计划减持公司不超过 716.89 万股,约占总股本的 1.3786%。公告发布次日,公司股价大跌超 7%,最终收盘下跌 6.52%。
为何二次上市?
对于东鹏特饮二次上市的消息,关注这家企业的人应该早有耳闻,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都曾有过传闻,东鹏特饮当时的态度是未明确否认,也未肯定。然而在 3 月 7 日晚间一口气发了 40 多条公告,东鹏特饮明确马上赴港上市!
东鹏特饮表示公司发行 H 股,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
某食品饮料行业证券分析师表示,东鹏特饮虽不缺钱,但港股上市可能带来两方面的红利:" 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投资者提升品牌全球认知,另一方面,它融资后的资金可以直接投资到海外区域,对海外市场的布局有利。"
东鹏特饮二次上市的野心其实早有伏笔。早在 2022 年,东鹏特饮尝试通过全球存托凭证(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因外部环境等原因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2024 年,东鹏特饮明显加速了海外市场的布局。2024 年 1 月,东鹏特饮投资 2 亿的印尼基地敲定,首个海外基地规划年产能 50 万吨,计划今年投产。11 月,东鹏特饮投资 12 亿元在海口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化关税及清关流程,提升东南亚市场响应速度。12 月,东鹏特饮设立印尼子公司,围绕软饮料的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
目前,其产品已进入 25 个国家和地区,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成为突破口。在东南亚市场,东鹏特饮复制了国内市场的打法。针对当地高温作业场景,推出小规格低价产品快速铺货,配合 " 喝东鹏,干整夜 " 的本地化营销,半年内跻身越南便利店热销榜。
东鹏特饮的选择并非个例。2023 年以来,顺丰控股、美的集团、赤峰黄金、宁德时代等 A 股企业都在赴港二次上市,华润饮料、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消费企业扎堆港股 IPO,其中蜜雪冰城 IPO 甚至冻结万亿申购资金。
某位证券公司从业者表示,在港股上市可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对想要出海走国际化的企业来说是有利的,消费企业去港股还可以规避 A 股的估值偏见。" 港股估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看是全球市场估值最低。反观美股,估值处于高位,当下国际资本出现了高低切换的趋势,即卖出美股转而买入港股。因此,港股 IPO 融资相对较为容易,众多机构也愿意投资港股 IPO 的公司,蜜雪冰城锁定万亿资金就是最好的例证。"
很多内地投资者都对 A 股企业去港股上市,存在摊薄收益的担忧。对此,该从业者指出:" 短期内会摊薄每股收益,是利空,A 股一般会对跌一下。但长期看,如果出海成功,走出第二增长曲线,业绩增长,每股收益也会增加,能够消耗这种利空。"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的增长机会。参考王老吉、农夫山泉等其他饮料品牌出海经验,国际化明显是一个长期输血的过程,而东鹏特饮想要变身 " 国际饮料巨头 " 还需打上一场持久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和讯商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孟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