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6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出席记者会,就发展改革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在民生领域反映了不少新期待,群众讨论最多的也是民生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今年的工作中会有哪些针对性的举措?
郑栅洁在回答媒体记者上述提问时表示,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让日子越过越好。过去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增量政策、增量资金,都优先支持民生这件头等大事。2025 年,将继续把努力解决群众 " 急难愁盼 " 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
加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将加力解决群众的 " 难事 "。比如看病就医,部分基层医院缺人才、缺设备,群众看病经常要去大城市、大医院。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人口较多的县乡两级配齐急需的医疗设备,健全高水平医学人才向县乡下沉等机制,力争实现 " 小病不出市县、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人民群众健康的 " 守门人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支持更多的县级医院与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 " 联合体 ",更新配备急需的 CT、B 超、血液透析等医疗设备,改造提升病房等基础条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
关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在此前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2024 年有关部门安排 100 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更新 CT、B 超、血液透析等医疗设备;实施病房改造提升行动,改造升级 2~3 人间病房 3 万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 也被写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关系到亿万群众便利就医的大事。对此,郑栅洁表示,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尽快完成已规划的 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通过大医院知名专家长驻坐诊、远程诊疗,让更多群众更加方便地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改造升级医院病房 3 万间,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重内涵品质提升,加强肿瘤、心脑血管、儿科、精神卫生等紧缺专科建设,加大当地医务人员培养力度,提升自我 " 造血 " 能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近年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19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5 年来,我国已有 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1400 余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应用,跨省、跨区域就医明显减少,为实现 " 看大病在本省解决 " 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