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03-05
蓝宝石RX 9070/RX 9070 XT显卡首测 2K价格4K体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万众期待的 AMD RX 9000 系显卡终于发布了,首发的共有两个型号,分别为 RX 9070 以及 RX 9070 XT,并且解禁时间相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张卡的性能如何,是否能像型号命名一样 " 一飞冲天 "。本次评测的产品为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及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两张显卡。

AMD 这一代显卡最早有传言流出时,便吸引了大量目光,除了新品热度外。AMD 的命名方式又双叒叕变了,也是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好不容易从 RX 5000 到 RX 7000 系熟悉了三代,这次则直接来到了 RX 9000 系。

而除了代数,本代在系列上的划分也区别以往。如 RX 7000 系性能自上而下为:RX 79xx、RX 78xx、RX 77xx,再遇小幅升级则十位数变动,如:RX 7650 GRE。

本次发布的 RX 9000 系显卡不仅跳过了 "8000" 这个数字,更在系列上以十位数加减划分,RX 9070 级别则对应中端产品,熟悉 NVIDIA 显卡的玩家想必对这种命名方式并不陌生。

当然名字只是代号,是否值得被玩家记住,还要看实力如何。作为 AMD 最新一代显卡,RX 9000 系采用了最新的 RDNA 4 架构,下面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其中变化。

1 RDNA 4 架构

本次 RX 9000 系显卡发布,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全新的 RDNA 4 架构,本代 RDNA 4 架构采用先进的 4nm 工艺。在计算单元方面,RDNA 4 架构对比 RDNA 3 架构来说,拥有增强的显存管理、动态的寄存器分配、扩展的标量指令以及更高的效率和时钟速度。

RDNA 4 架构还重构了光线追踪加速器,相比 RDNA 3 带来了两倍的光线交叉引擎、全新的光线变化引擎以及全新的定向包围盒,通过双倍的光线交叉引擎以及先进的光追技术,RDNA 4 相比 RDNA 3 每计算单元光追性能翻了一倍。而在加速机器学习方面,RDNA 4 上新的 FP8 计算格式带来了更强大的运算性能,使其全面胜于 RDNA 3 架构。

而在多媒体播放上面,RDNA 4 架构采用了增强型多媒体引擎,在同样格式、同样码率的视频上,可以明显看出二者在画面表现上的区别。全新的 RDNA 4 架构支持 H.264,HEVC,AV1 等多种编码格式,支持至高 8K/80Hz 的编解码性能的同时,还不限制会话次数 / 编码流数量,并且能够加速后处理效果,提升工作效率。AMD 通过持续创新,从 RDNA 时期的 7nm 工艺一直到 RDNA 架构的 4nm 工艺,通过不断迭代工艺,只为将发烧级游戏体验带给更多玩家。

除了硬件架构上的提升外,AMD 还着手软件优化,通过 AMD HYPR-RX 以及 AMD FSR 共同为玩家带来高速流畅的游戏体验。以 FSR 为例,最早可追溯到 2021 年,AMD 在 FSR 上提出了空间超分辨率这个概念,随后通过经年累月的升级,在 FSR 2 上增加了时间超分辨率,在 FSR 3 时期增加了帧生成技术,在 FSR 3.1 上提出了画质改进和可升级 API。

而随着 RDNA 4 一起登场的 FSR 4 通过基于 ML 的超分辨率技术,带来了高质量、低延迟的游戏体验,作为完全在 AMD 平台上开发、训练和优化出来的 FSR 4,采用了可升级的 API 框架,支持 FSR 3.1 的游戏可以直接升级到 FSR 4,有效节省开发者的时间。

2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概览

下面首先来看一下本次评测的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这个系列看起来比较陌生,但实际上可以把它看作以往的【超白金】系列,本代蓝宝石主要是根据 NiTRO 这个英文释义来重新划定的系列名称,让两者更加贴合。

当然除了名称上的改变,在外观设计上,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

外包装以 NiTRO+ 的系列 logo,机器人面甲作为主视觉,主色调为蓝宝石标志性的蓝色,右下角则是型号名称,整体的红蓝设计非常具有代表性。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导流罩采用了全新的格栅设计语言,整体为钛灰色,质感极强。尺寸为 330.8×128.5×65.68mm,采用三风扇全尺寸设计,占用 3.2 槽空间。

同时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显卡采用一体式框架设计,通过导风罩和背板的多点结合,形成坚固的箱体结构。

新一代 NiTRO+ 氮动显卡内置高强度冷轧钢框架,冷轧钢以其卓越的强度和刚性著称,并具备出色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为显卡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撑结构,有效减少因外力或温度变化导致的形变和振动。

这种坚固的结构为显卡内部组件提供保护,降低搬运或安装过程中损坏的风险。中间夹层的刚性框架提供更强的稳定性和强度,使显卡能抵抗意外冲击或压力,确保 GPU、内存和显存等精密元件安全。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采用 3 个 7 叶飞翼轴流风扇,可提供更大的风压和风量,并优化设计使得噪音更低,搭配双滚珠轴承结构,可高效散热并延长风扇使用寿命。同时采用了快拆设计,内部为触点卡扣链接风扇,为用户提供方便后期风扇清洁与维护。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显卡创新的采用了双重背板设计,第一层为我们常见的一体式铝合金背板,在尾部可以看到大面积凹槽以及背插式供电接口。

装好磁吸快拆背板后,可遮挡供电线缆并提供 ARGB 霓彩灯光的连接,为用户提供更整洁的机器外观以及更简单的显卡安装方式。

另外出于安全考虑,供电接口外的鳍片上,还有大面积的镂空隔热垫,防止线材长时间接触高温鳍片产生风险。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显卡采用了全新升级的 12V-2x6 接口,这也是我们首次在 A 卡上发现该设计,相比传统的 8pin 接口,它能够提供单接口 600W 的输出功率。不仅性能强大,上机后也更加美观。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是,该供电接口位于显卡靠外的一侧,上机后能够让线缆有较大的弯折角度,避免了机箱内空间狭小而导致的直角弯折,有效降低因端子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显卡的 TBP 为 330W,建议电源为 750W 及以上。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的 PCB 采用 GFX 10 相 + SOC 3 相 + MVDD 2 相 + VDDCI 1 相,总共 16 相数字电源设计,总电流达到 800 安培,并采用 12 层多倍铜 PCB。

搭配一体式散热模组,为显卡所有的核心元件提供高效的散热。确保散热模组与 GPU、显存和 MOS 管直接接触,实现了均匀的热调节。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6 根优化复合热管为显卡迅速带走热量,其超长的使用寿命也可以有效避免显卡长年使用所造成的散热性能下降。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的视频输出接口采用了 HDMI 2.1b*2+DP 2.1a*2 的设计,可实现高达 8K 144Hz 的超高分辨率和刷新率,具有 12 位 HDR 和全 REC 2020 色彩空间。

第二代灵动岛光效系统采用全新彗星模式,并隐藏于经典铝制扬声器网格后,让色彩有留白,更有想象空间,提升美学效果。

3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概览

本次评测共有两个型号,其中定位稍低的 RX 9070,则是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这张显卡。极地系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次就简单介绍一下。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也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外观,卡身通体纯白,与极地二字相得益彰。整体尺寸为 320×120.25×61.6mm,采用 3 槽设计。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采用 2 大 1 小的 3 个 7 叶飞翼轴流风扇,搭配双滚珠轴承结构,可高效散热并延长风扇使用寿命。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显卡背部采用一体式金属背板,可保护 PCB 的同时加强散热,尾部有大面积镂空部位辅助快速散热。

内部散热上,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采用 5 根优化复合热管及加厚鳍片,贯穿首尾的热管可迅速均匀地将热量分不到整个散热模组。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的整卡厚度为 3 槽,视频输出接口采用了 HDMI 2.1b*2+DP 2.1a*2 的设计,可实现高达 8K 144Hz 的超高分辨率和刷新率,具有 12 位 HDR 和全 REC 2020 色彩空间。

供电接口上,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依然采用了双 8pin 接口。整卡功耗约为 245W,推荐电源为 600W 及以上。

4 测试平台简介

本次的测试平台我们选择了 AMD R7 9800X3D,主板为蓝宝石 NiTRO+ 氮动 B850M WIFI 主板。(本次所有测试数据均为开启 SAM 后所得)

蓝宝石 NiTRO+ 氮动 B850M WIFI 主板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 M 板,拥有 12+2+1 路供电模组,支持 DDR5 8000MHz 高频内存,提供 PCIe 5.0 显卡以及 M.2 插槽,具有战未来的潜力,是当下 AM5 平台的绝佳选择之一。

规格方面,RX 9070 与 RX 9070 XT 分别拥有 3584 个和 4096 个流处理器,采用 RDNA4 架构,Navi 48 核心,均拥有 16GB GDDR6 显存,显存位宽为 256 bit,带宽为 644 GB/s。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的 Boost 频率为 2810MHz(标频 2520MHz);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的 Boost 频率为 3060MHz(标频 2970MHz),均有较大提升。

5 理论性能测试

下面先进行的是用来衡量显卡 DX11 理论性能的 3DMARKFS 套装:FS,FSE,FSU 三者分别对应显卡在 1080P、2K、4K 的理论性能,取显卡分数实际测试结果如下:

在针对显卡 DX11 性能的 3DMARKFS 套装测试中,共有 4 款显卡进行对比,除了本次评测的产品还有两代 N 卡的 70 Ti 级别产品。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相较 RTX 5070 Ti 的综合提升为 2% 左右;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相较 RTX 4070 Ti 的综合提升为 17% 左右。

而在针对 DX12 环境下的 Time Spy 和 Time Spy Extreme 测试中: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相较 RTX 5070 Ti 的综合提升为 7% 左右;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相较 RTX 4070 Ti 的综合提升为 17% 左右。

PortRoyal 是 3DMARK 中专门针对光追性能的测试项,光线追踪本是 AMD 的弱势项,不过在使用 RDNA 4 架构的 RX 9000 系显卡中,依然与 NVIDIA 打的有来有回: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相较 RTX 5070 Ti 的差距为 3% 左右;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相较 RTX 4070 Ti 的提升为 13% 左右。

Speed Way 测试是 3DMARK 最新更新的用于测试 DirectX12 Ultimate 性能的显卡基准测试。这项测试结合了实时光线追踪和传统渲染技术来测量显卡性能。场景含有光线追踪反射、实时全局光照、网格着色器、体积照明、粒子和后处理效果。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相较 RTX 5070 Ti 的差距为 18% 左右;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相较 RTX 4070 Ti 的提升为 6% 左右。

在 3DMARK 的 FSR 测试中,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游戏帧数表现,同时也比较直观的反映出两款显卡的差距。RX 9070 XT 相较 RX 9070,三档分辨率综合提升约为 15% 左右。

6 游戏 /FSR 测试

本次评测由于时间关系,少部分游戏进行了 4 卡对比测试,我们主要还是看 RX 9070 XT 这张定位更高端的显卡性能。

《地平线 5》是显卡测试常客,凭借极其出色的优化,大部分玩家都能够享受到极致且高帧的游戏环境。

在测试中 N 卡开启 DLSS 2;A 卡开启 FSR 2 进行跑分测试,挡位均为最佳质量。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相较 RTX 5070 Ti 的综合提升约为 6% 左右;而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的成绩更接近 RTX 5070 Ti,整体优势相当明显。

《无主之地 3》作为老牌 3A 游戏,非常能代表显卡之间的光栅化水平差距。并且该游戏无任何 DLSS/FSR 加持,跑分更纯粹。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相较 RTX 5070 Ti 的综合提升为 8% 左右;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相较 RTX 4070 Ti 的综合提升为 22% 左右。

本次我们还测试了最新的《怪物猎人:荒野》benchmark 跑分,不过由于目前游戏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帧数会比 benchmark 更低,平均要再减 30-40 帧左右,所以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其中性能稍低的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在帧生成的加持下,2K 分辨率可以达到 184 帧左右,而开启光追 +FSR 3 也能达到 162 帧,虽然怪猎荒野的光追效果不多,但可见的是 AMD 本代在光追计算方面的加强,反馈非常明显。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怪物猎人:荒野》的表现与 RX 9070 相差不大,每项测试的帧数差距均为 10 帧左右。不过在 4K 分辨率下,单独开启 FSR 3,即便游戏中有掉帧现象,平均帧率也能达到 100 以上,性能还是非常强悍的。

在《赛博朋克 2077》中,测试分为【超级】画质与【光追超级】画质,固定 FSR 质量挡位。可以看到在开启 FSR 3 帧生成后,帧数有着质的飞跃,几乎达到 FSR 2 的 2 倍。

而且可喜的是,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在 2K 分辨率【光追超级】画质中,竟有 151 帧的成绩。虽然对比 N 卡依然稍显逊色,但于 AMD 自己来说,新架构所带来的提升显而易见。

在《赛博朋克 2077》这款游戏中,两款显卡的差距较大,RX 9070 XT 相比 RX 9070 XT 综合提升在 20% 左右。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 4K 分辨率下,开启【光追超级】画质居然可以达到近百帧的成绩,着实令人欣喜。

在《刺客信条:幻景》的测试中,我们关闭默认开启的自适应帧率,并打开 FSR 2 测试。

在 4K 分辨率中,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开启 FSR 2 质量挡位即可轻松达到 138 帧,完全可以做到 4K 3A 游戏的电竞级体验。

近来大火的《燕云十六声》我们同样进行了测试,画质默认最高。但在该游戏中 FSR 并没有明确档位。所以我们尝试了不同缩放下的帧数情况。

可以看到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 FSR 150 和 FSR 100 的缩放区间帧数完全相同,该区间内的调节对游戏分辨率并无影响。

目前这款游戏似乎优化尚存在问题,由于采用了窗口全屏的模式,4K 分辨率下,至少是在 FSR 2 模式的 4K 分辨率,无法得到正确的数据。

同时《燕云十六声》还支持 FSR 3 帧生成功能,实际测试来看,帧率提升非常明显,即便在 2K 分辨率下也能达到电竞级帧率。但在 4K 分辨率同样出现了 BUG,不同 FSR 挡位之间并无帧数变化,只有在最低的 FSR 40 挡位下,帧数会突然猛增。所以下面我们依然使用 2K 分辨率来看看画面表现如何。

从实际效果来看,在 FSR 80 时依然有不错的画质还原度;在 FSR 60 时,角色本身的细节保留较好,但草地有些许锯齿感;而在 FSR 40 时,则会出现较大的损失。

在《黑神话:悟空》中,我们选择直接开启 FSR 3 进行测试,画质为最高的影视级。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 4K 分辨率中 FSR 50(性能挡位附近)可达到 113 帧的超流畅水准。对于大家熟悉的虚幻 5 巨制《黑神话:悟空》,这个成绩的 " 含金量 " 还是非常高的。

《漫威争锋》是网易推出的一款 MOBA 类对战免费网游,自推出便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并且目前在 Steam 的评价为 " 特别好评 ",有兴趣的玩家不妨下载尝试。

同样在这款网游中,也集成了 FSR 2 和 FSR 3。在《漫威争锋》的测试中,所有画质默认为最高,仅调节 FSR 档位来观察帧数变化。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 4K 分辨率平衡模式可达到近百帧的成绩,不过作为一款竞技游戏来说依然有些低,下面来看看开启 FSR 3 后的表现。

在开启 FSR 3 后,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的帧数更进一步,在 4K 分辨率原生画质下已经达到 106 帧,而 FSR 质量挡位的 148 帧,已经达到电竞游戏 " 跟手 " 的体验标准了。

在 4K 分辨率下,截至 FSR 性能档位的整体画质表现都非常出色,与原生画质差距较小,在超级性能挡位中角色边缘会有失真现象。

《三角洲行动》是腾讯推出的虚幻 5 射击网游,游戏画面出色,且相对《黑神话》等 3A 游戏,需求的配置又更低。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 4K 分辨率中质量模式可达 100 帧以上,不过网游相对 3A 游戏的帧数测试缺乏稳定性,周边玩家多少、地图大小或网络质量,都能影响最终的帧数表现,测试成绩仅供参考。

在 FSR 画质对比中,质量及平衡模式下表现出色,性能模式中远处的字体会稍显模糊,而超级性能几乎完全隐去了远处字体,不推荐适用。

7 温度及功耗测试

在功耗及温度测试中,我们选择 FurMark2 软件进行拷机测试,并采用 GPU-Z 检测温度,功耗仅计算显卡自身。

蓝宝石 PURE 极地 RX 9070 16G D6 OC 在 1 小时左右的满载拷机中,温度稳定为 51 ℃;热点温度 70 ℃;显存温度 86 ℃;风扇转速 27%(1191 RPM),功耗为 256W。

蓝宝石 NiTRO+ 氮动 RX 9070 XT 16G D6 OC 在半小时左右的满载拷机中,温度稳定为 57 ℃,热点温度 85 ℃,显存温度 92 ℃;风扇转速 32%(1506 RPM),功耗为 330W。

82K 价格 4K 体验

本次评测的 RX 9070 及 RX 9070 XT 官方建议售价为 4499 元与 4999 元。其中 RX 9070 XT 则更引人注目一些,抛开 NVIDIA 的黑科技 DLSS 4,从老牌游戏《极限竞速:地平线 5》、《无主之地 3》的测试来看 RX 9070 XT 性能略优,甚至在最新的《怪物猎人:荒野》中帧数也力压 RTX 5070 Ti 一头,不过考虑到这款游戏的优化仍在不断调整中,故没有放出对比成绩。另外《怪物猎人:荒野》似乎也即将要集成 AMD 的 FSR 4 技术,届时我们会 " 再探再报 "。

大家对于 AMD 显卡最大的印象即高性价比和 " 战未来 ",RX 9000 系率先发布的两张显卡依然继承了这些特点,单从价格来说,这张 RX 9070 XT 隐隐有彼时 NVIDIA RTX 3080 的味道——价格不变、性能暴增,让万元以下装机的玩家也能体验 4K 高帧率 3A 游戏。

而战未来则着重体现在驱动方面,本次首发评测,驱动确实仍存在问题,部分游戏的帧数无迹可寻,相信随着后续驱动逐渐完善,大部分游戏都可以在 4K 分辨率下畅玩。

另一张 RX 9070 则主要定位 2K 分辨率高帧 3A 游戏,不过在游戏测试中两张显卡的帧数差距并不稳定,少则相差 10 帧,多则相差 20 帧以上,仍需要等驱动 " 尘埃落定 " 后再揭晓。

本次发布的两款显卡价格相差 500 元,性能差距在 15% 左右,坦白讲对于玩家来说应该是非常纠结的。

随着 RX 9000 系发布,蓝宝石也迭代了部分系列的命名与设计,除了今天测试的氮动、极地,原本的白金版也正式更名为【PULSE 脉动】,随着性能解禁,三个系列显卡都将同时上架,有兴趣的玩家不妨前往官方店铺了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蓝宝石 amd 机器学习 nvidia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