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航
全球领先的在线分析平台 Semrush 公布的一份最新数据指出,截至 2025 年 1 月,SHEIN(shein.com)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服装和时尚类购物网站。网站月访问量是 ZARA(zara.com)的两倍。另据市场研究公司 Circana 的调研,SHEIN 是法国消费者支出增长最多的平台。
2012 年成立的 SHEIN,从一家时尚女装品牌,转身成为如今全球时尚零售 " 黑马 "。SHEIN 仅用了 12 年。这个搅局全球零售市场的中国品牌,已经能与耐克、亚马逊、ZARA 等国际大牌跻身同一牌桌。
接连打出 " 王炸 " 的 SHEIN,凭什么 " 圈粉 " 全球?
SHEIN" 玩明白了 "
SHEIN 把市场 " 玩明白了 "。
在消费需求更加细分与个性化风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不仅仅是 INDITEX、H&M 集团等快时尚集团过往数年赖以生存的传统生意模式被挑战,耐克、阿迪达斯、Gap 等运动休闲零售巨头,亚马逊等电商巨头,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罗兰贝格《2035 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展望》白皮书指出,数字化辅助下的决策能力提升将促使时尚鞋服行业由过去 " 供与需端匹配 " 的生意竞争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情况的 " 时尚创造机器 "。
SHEIN 之所以能突围,也正是在国内的强大供应链体系下主导了数字化变革,做到了比 "ZARA 们 " 更高效的数字化柔性 " 小单快反 " 模式。
根据销售情况,SHEIN 的系统自动为每款商品下新订单。譬如后台一款产品,平台两个月卖了 2 万多件,但实际上平均每单一般只会下几百件,因为每天都会根据销售追加新单。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SHEIN 和 ZARA 二者都 " 只生产能售完的产品 ",但 ZARA 是 SPA 模式,SHEIN 则是 DTC 模式,该机构认为 SHEIN 能更准确预测需求,库存风险比 ZARA 更小。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 SHEIN 未销售库存水平仅有低个位数,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零售时尚企业得以立足的根本,在于对市场与行业的精准认知。" 小单快反 "" 柔性生产 " 不过是 SHEIN 基于其商业模式思考得出的结果之一,ZARA 也从来不是 SHEIN 的假想敌。
SHEIN 深知,对于时尚零售品牌而言,运营效率并非仅取决于企业自身,而是由整个系统所决定。SHEIN 在做的,是让曾经被全球低估的中国制造被更加高效的串联,打造一个不输瑞士奢华机械腕表的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精准咬合、协同运转。
2020 年,在广州行业摸爬滚打 14 年服装厂的老板黄浩,因传统服装品牌订单锐减,车间缝纫车大量闲置。彼时,广州番禺当地服装市场受外部因素冲击跌入 " 冰点 "。他当时想," 要么关厂,要么转型 "。
与 SHEIN 合作,是黄浩决心带领工厂转型的 " 放手一搏 "。
很快,SHEIN 在数字化系统、生产排单、运营备货、质量管理等都对黄浩进行了指导," 小单快反 " 柔性按需供应链模式优势尽显。黄浩的工厂销售迅速起量。2020 年至 2022 年,近两年时间,黄浩接连开设两家分厂,到 2022 年,黄浩所有工厂产能 100% 服务于 SHEIN 品牌。
2023 年,黄浩工厂的销售额翻近两番。2024 年初,员工搬入 SHEIN 标准与资金支持修建的 8000 平方米标准化工厂,业务从专做童装扩展到全品类,员工人数从 100 多人增至近 500 人。
黄浩的困境,是中国服饰制造产业的一个缩影。而在 SHEIN 的全球征途上,系统内还有数百个放手一搏与成功转型的黄浩。
2023 年上半年,SHEIN 宣布 5 年内投入 5 亿元用于供应商赋能。截至 2024 年底,SHEIN 围绕技术创新、培训支持、工厂扩建、社区公益服务等方面持续赋能供应商,已累计砸下 2.5 亿元。
百亿布局,SHEIN 继续造 " 墙 "
当初,以搅局者姿态闯入的 SHEIN,现在已然成为行业的执牛耳者。不过,SHEIN 显然并未停下脚步。
SHEIN 还需要打造更高的竞争壁垒。2025 年开年,SHEIN 进一步加码 " 双百亿 " 布局。其中一个重要的 " 百亿 " 投入,就是在供应链基建。
据了解,SHEIN 正强化布局辐射广州、佛山、肇庆等大湾区城市智慧供应链矩阵。位于广东肇庆的 " 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 " 近期完成了项目验收交付,2025 年内将投入使用。同样是位于肇庆,总投资 35 亿元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主体结构也已封顶,计划 2026 年上半年试投产,达产后每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望达 35 亿元。
另外,在广州增城,总投资百亿元的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也在加速建设。该项目将打造 " 绿色、智能、自动 " 的全球交付中心,三期全部达产后预计引入产业人才高峰期约 10 万人。
对产业链的持续高投入,是 SHEIN 对未来机会点的提前布局,SHEIN 的动作也包括对先进技术的持续探索。据波士顿咨询和 Fashion for Good 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材料是时尚产业核心,向下一代材料转型不仅能降低成本、应对风险,也是品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今年 2 月,SHEIN 与功能化学和新材料科技领先企业传化化学,在广州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成立 "SHEIN& 传化化学联合实验室 "。该联合实验室将重点关注印染加工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升级,以及新型功能面料、成衣产品的研发等,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纺织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SHEIN 将凭借平台资源,明确高端面料及新技术对纺织品附加值提升的需求导向,与传化化学共同探索前沿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同时,SHEIN 将利用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助力传化化学对接区域纺织印染企业,加强产业合作交流,有效推动传化化学的研发成果在区域市场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引领时尚产业 " 绿色风潮 "
" 在不远的将来,曾经我们司空见惯,甚至觉得平平无奇的事物,已经变得十分稀有。"BALENCIAGA 冬季 22 系列的新闻稿卷首语写道。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分销和消费,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为产业链的深度参与者,SHEIN 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时尚生态中也从未退缩。
以水资源管理为例,SHEIN 通过技术革新(如数码转印)、供应链协同和循环经济实践,已在生产环节实现显著节水成效。近年来,SHEIN 在合作供应链不断扩大数码热转印技术的应用范围。
数码热转印,是一种将染料印在热转印纸上,然后转印到织物上形成图案的印刷技术。这种数码热转印技术与传统的丝网印刷最大的不同,是水资源的消耗量。
印刷 100 米面料,传统丝网印刷需使用 0.49 吨水,而据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验证,SHEIN 的数码热转印实现零水资源消耗。当这种技术与 SHEIN 引领的按需生产供应链模式深度结合,便从源头减少了不少资源和生产浪费。
SHEIN 的面料供应商周以宁,就是这种 " 绿色 " 模式背后的直接受益者。
2018 年,周以宁与 SHEIN 的合作,就直接促成了印花厂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的升级改造。周以宁数码印花厂的人效比同等规模的传统印花厂提升了至少 10 倍。产能上升,价格下行,再加上绿色属性。更多客户开始选择数码印花产品,相关订单也爆发式增长。
刚开始还对 SHEIN 模式不太适应的周以宁,之后感叹,"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随着 SHEIN 对该技术的推广,获得了周以宁等众多商家的支持,数码热转印产品被终端客户更加认可,该技术的成熟度也随之大幅提升。据周以宁介绍,现在数码印花的成本与传统水印成本几乎持平了。
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4 年 6 月, SHEIN 使用数码热转印技术的印花产品占所有印花产品的比例已经超过 65%,而该技术的应用也让 SHEIN 的供应链节省了 113 万吨水,大约相当于节约 22.6 亿瓶 500 毫升的瓶装水。
除热转印技术外,在牛仔服饰生产工艺方面,SHEIN 也同样在推广更高效环保的生产解决方案。2024 年,SHEIN 采用数码冷转印工艺生产牛仔服装约 38 万件,比 2023 年同比增加了 90%。据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检验数据,这相当于节水超 1 万吨。而自数码冷转印工艺推出以来,截至目前已节水近 2 万吨。
这些 " 可持续发展 " 领域的动作,对于探索可持续时尚的 SHEIN 来说仅是冰山一角。
根据 SHEIN 的计划,2030 年全价值链温室气体(GHG)绝对排放量较 2023 年减少 25%。通过屋顶光伏项目、新能源卡车运输及可再生能源采购推动能源转型。到 2030 年 SHEIN 产品使用可持续材料(如再生纤维、回收废料)占比提升至 50%。
在 2024 全年,仅 SHEIN 快递袋、成衣袋通过 " 瘦身 " 及应用再生材料等,就实现了减塑超过 6700 吨、减碳超 2.1 万吨。
2023 年 9 月,SHEIN 联合行业头部高校东华大学开始再生涤纶创新技术的研发。2025 年 1 月,该项目推出了新一代聚酯中聚体循环利用解决方案,可以扩大回收材料的范围,包括废旧纺织材料与 PET 瓶等消费前和消费后的涤纶材料。
该项解决方案于今年 6 月就会推广至产业供应商,预计初期能实现年产 3000 吨纤维的产业化能力。
当下,SHEIN 力量在推动时尚产业链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国际投资者将 ESG 纳入核心评估标准,站在全球化竞争舞台中央的 SHEIN 已经扛起大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