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季,AI 赛道迎来了一次 " 超新星爆发 ",DeepSeek 超越 ChatGPT 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 AI 应用。旋即 ChatGPT 的开发商 OpenAI 还以颜色,宣布在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里,ChatGPT 新增周活跃用户 1 亿,目前总的周活跃用户已达到了 4 亿。
毫无疑问,AI 助手现有的市场格局已经被改写。作为开源 AI 的旗手,Meta 终于也不再作壁上观。近日就有消息称,Meta 方面将在今年第二季度以 Llama 系列开源模型为基础,推出独立的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以满足用户对 AI 服务的需求。
Meta 为何要推出一款独立的 AI 助手应用?据称直接原因是 Meta 创始人扎克伯格下了 KPI。他在在 1 月末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我预计今年将是一个高度智能和个性化的 AI 助手,覆盖超过 10 亿人的一年 "。目前,Meta AI 每月服务约 7 亿活跃用户,距离 10 亿用户这个规模尚有一段距离。
相比 ChatGPT 的 4 亿周活跃用户、DeepSeek 的 6000 万月活,Meta AI 的 7 亿月活跃用户其实水分巨大。因为 Meta 的算法是,Meta AI 被集成在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和 Facebook Messager 中,而这些 App 里每月使用 AI 服务的用户有 7 亿。
那么问题就来了,Meta AI 的 7 亿用户到底是 Facebook、Instagram 的自然流量,还是 Meta 的 AI 业务在发挥作用呢?Meta 当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尽管他们的 AI 口号喊得响亮,可大众对其 AI 业务的认知极为模糊。
尽管 Meta 的 Llama 系列模型明明是首款开源的大模型,却从来没有拥有过 ChatGPT 和 DeepSeek 的传播价值,属于典型的 " 圈子里才知道的小秘密 "。时至今日,Llama 系列模型的性能也能排在第一梯队,但它就是 " 不出圈 "。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 "Meta AI" 缺乏品牌认知。
提到 OpenAI 大家就能想到 ChatGPT、提起谷歌可以联想到 Gemini、提起微软则会关联到 Microsoft Copilot,而 Meta 尽管在 AI 赛道有巨大的存在感,可外界对于 Meta 的 AI 品牌却一无所知。尽管确实有 Meta AI 存在,可它到底是什么,大量普通用户可能还真说不上来。所以如果有了独立的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那么 Meta AI 也就能具象化了。
更何况,独立的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也就意味着会提供付费订阅服务。尽管扎克伯格并未透露这款 AI 助手的正式名称、发布时间和付费订阅价格,但外界一致认为 Meta 方面会效仿 OpenAI、Gemini、Anthropic 同时提供免费和付费版本,其中付费版则会提供增强的 AI 体验和更多高级功能。
再加上,Meta 当下也急需向外界展示其 AI 业务的商业化能力。从其 1 月末发布的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看,AI 技术在广告投放效率方面的提升,驱动了 Meta 数字广告业务在该季度获得了 467.8 亿美元的收入、增长超 20%,但真正关联 AI 业务的 Reality Labs 部门却依然在亏损。
与此同时,Meta 还在继续加码 AI 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显示,资产管理巨头阿波罗正与 Meta 方面洽谈,计划牵头投资约 350 亿美元,以支持后者在美国建设一系列数据中心,此举也被认为是 Meta 计划投资 2000 亿美元建造巨型 AI 数据中心项目的一部分。
虽然 AI 泡沫即将破裂的言论甚嚣尘上,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就是如果这些科技巨头无法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通过大模型获得切实的业绩增长、回收在 AI 基础设施上进行的庞大投入,那 AI 行业真的就要遇到属于自己的 " 互联网泡沫 " 了。那么这些 AI 厂商要如何实现业绩增长呢,显然就需要让用户愿意为 AI 花钱。
这也是为什么 OpenAI 方面一直以来都在绞尽脑汁吸引用户订阅 ChatGPT Plus,以及向企业客户推销他们的 API 服务,就是因为付费订阅以及 API 代表的 MaaS,几乎是当下 AI 行业唯二跑通了的商业模式。
所以 Meta 要打造一款独立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并推出相应的付费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是展示姿态,证明他们大规模投资 AI 基础设施并不是在蛮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