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川联行 03-04
葛店启示录:三四线城市如何接住万亿级产业外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日,全国 22 个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

这意味着从顶层设计上全国一盘棋,各地区差异性定位已逐渐明确,未来蓝图已成型。

纵观全球,当今的国际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都市圈以及超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而超大特大城市正在从 " 单打独斗 ",走向" 区域协同 "

比如武汉 " 一主四副 " 空间布局,推动光谷、车谷等副城承接主城功能疏解。

这其中,三四线城市承接超大城市产业外溢的机遇来了

具体如何做呢?

此处以鄂州葛店承接万亿级产业链故事来拆解。

从 " 双城记 " 到 " 同城化 "

1990 年 7 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湖北省第一个省级开发区在葛店落地发芽。

那时的葛店还只是鄂州市华容区的一个农业乡镇,316 国道穿镇而过,周边全部是稻田。

时至 2024 年,塔吊展臂,车辆奔忙,机器轰鸣……

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葛店经开区)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升至第34名。

据不完全统计,研发在光谷、生产在葛店经开区的规上企业有百余家。

武汉光谷和葛店经开区的 " 新武鄂人 "已超 8 万人,他们过着往返 " 双城 " 的 " 同城 " 生活。

如何办到?提取一下发展关键词" 全面融入 "

到了葛店经开区,沿路的路灯、隔离栏、绿化风格、道路标准几乎一模一样,一脚油门,你就来到武汉了。

这里只是表象,接下来我们剖析一下深层结构。

其一,地理上交通融入

双城构建起轨道上的都市圈,武汉地铁 11 号线让葛店经开区直连光谷左岭。

以此葛店经开区到光谷中心城仅需 20 分钟,到武汉东站仅需 30 分钟。

此外,双城主动建设武鄂黄黄 " 三横三纵 " 快速道路系统,高新大道拓宽至双向 8 车道,形成葛店经开区"1 小时跑遍武汉 "交通网。

其二,产业协同做 " 齿轮 ",不做 " 备胎 "

光电子信息为例,武汉造屏,葛店炼芯。

2008 年起,国内两家显示面板巨头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先后进驻光谷左岭,投资数百亿元建设多条高端产线。

至 2023 年,光谷已布局建设了6 条显示面板生产线,集聚了TCL 华星、天马等 50 余家优质企业,逐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

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扩,葛店经开区紧邻左岭是首站。

为承接武汉 " 光芯屏端网 " 产业链,葛店经开区与光谷加快共建 100 平方公里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沿着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葛店经开区开始布局。

三安光电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 LED 外延及芯片产业化企业。

2019 年,葛店经开区引入三安光电,打造我国首个大规模生产 Mini/Micro LED 芯片的项目。

三安光电上游研发企业,葛店经开区陆续引入以芯映光电、瑞华光电中游的 LED 芯片封装企业,与光谷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下游的 LED 模组集成企业,短距离形成" 芯片 - 封装 - 模组 "全链条。

如果说光电子信息产业是葛店经开区全面融入的开端,那么生物医药则是它梯度承接、打造自己优势的代表之作。

梯度承接 优势互补

另一个发展关键词" 梯度承接 "

承接产业外溢的基础是拥有一定的产业积累,并能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

此处以生物医药为例,看看葛店经开区的" 历史积累 "

早在 2001 年,葛店经开区就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葛店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并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 中国药谷 "商标。

2007 年 6 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纳入武汉国家生物基地核心区

2021 年," 药谷 " 商标获批 20 周年,它聚集爱民药业、人福药业等 126 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 22 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 18%。

归纳总结一下,葛店经开区是如何办到梯度承接武汉生物医药产业。

其一,借力人才 " 金字塔 "

武汉拥有亚洲第一个 P4 实验室,8 个国家级大健康重点实验室,汇聚 30 余位国内外知名院士。

于葛店经开区而言,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人才 " 富矿 "。

根据人才层级制定出不同的招引计划。

通过" 新葛店人 " 计划,成功引进张绪穆院士牵头组建的鄂州药物绿色合成研究院项目。

通过" 梧桐计划 "、" 楚天英才计划 "等渠道引入武汉生物医药行业高端人才团队,其中涉及瑞晟药业、鹰达生物、真福医药等知名品牌人才队伍。

引进来,留下来!建立武汉新城鄂州片区人才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打造173 套精装人才公寓,出台《葛店经开区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办法》,用真金白银支持鼓励企业发展、人才聚集。

其二," 关改搬转 ",腾笼换鸟,构建承接空间与资本

2019 年,对于葛店经开区发展生物医药是重要时间节点。

这一年,武汉出台大健康产业规划,分散三地布局

它灵敏嗅到区位承接产业外溢机遇,提出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转型,着手建设总面积 3188 亩的大健康产业园

同期,将区域内 15 家医药化工企业实行 " 关改搬转 ",并专门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方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也是在此期间,它与东湖高新武汉光谷生物医药科技园的深度合作加速推进。

与省政府、东湖高新开发区共同出资生物医药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共同打造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

2022 年,出台《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支持产业发展的 " 黄金二十条 ",设立10 亿元的大健康产业专项基金,每年还下拨200 万元药谷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相关企业发展

2023 年,陆续引进武汉海希生物、圣润医疗等多个生物医药项目。

2024 年,陆续引进康源、浩信、博进生物、博志研新等项目。

时至今日,葛店经开区在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生产等方面积淀优势,主动与光谷生物城生物新药强研发优势错位发展,形成互补。

越来越多的药企将研发放在光谷,产业化放在葛店经开区

其三,政务等系统,双城逐步共享,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近年来,葛店经开区不断创新 " 跨域通办 " 新模式,不断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共建光谷科创大走廊,以" 全程网办 "" 异地代收代办 "" 多地联办 "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 " 跨域通办 " 不断实现新突破。

全国范围内城市圈竞争激烈,是挑战,更是机遇。

葛店的故事,不会是个例,借助这股东风,会有更多的三四线城市 " 借势崛起 "。

三四线城市做产业招商,承接来自特大超大城市的产业溢出,要做到取舍有得,结合自身产业 " 财富 " 出手,才能真正做到产业联动、生态共融。

写在最后

葛店的发展证明,承接产业转移绝非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创造价值。

当三四线城市以" 齿轮思维 "嵌入超大城市产业链,用" 同城标准 "重构要素成本,靠 " 制度创新 " 打破行政壁垒,就能在产业大迁徙中实现从 " 跟跑 " 到 " 共舞 " 的跃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武汉 三四线城市 产业链 鄂州 武汉光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