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03-04
波折陡生!乐普生物重新提交MRG003上市申请 ADC依旧是一门好生意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财联社 3 月 4 日讯(记者 卢阿峰)今日,乐普生物 -B(02157.HK)对外公告称,重新提交了自研的靶向 EGFR 的 ADC 药物维贝柯妥塔单抗(MRG003)的上市申请,而此前公司曾撤回过 MRG003 的上市申请。

业内专家告诉财联社记者,这意味着此前 MRG003 的上市申请相关材料或存在一些缺陷,可能涉及临床数据不足如疗效未达预期、生产工艺或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财联社记者注意到,ADC 药物开发难度确实大,此前有百奥泰(688177.SH)、东曜药业 -B(01875.HK)等多家企业的 ADC 管线临床试验被主动终止,还有企业因为同类竞争压力调整研发策略。

撤回之后重新提交上市申请

据乐普生物公告,公司已于 2024 年 9 月收到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出的《受理通知书》,内容有关 MRG003 的 NDA 已获受理,并已获 CDE 纳入优先审评。

监管机构目前正有序进行 MRG003 的临床及药学审核。根据公司与监管机构的最新沟通,为补充提交相关资料,公司主动撤回前次 MRG003 的 NDA。公司已就申报材料进行补充并制备完成 eCTD 申报文件,于 2025 年 3 月 4 日重新提交 MRG003 的 NDA,并将尽最大努力与监管机构合作完成后续审评程序,以获得 NDA 的上市批准。

行业专家李长城告诉财联社记者,一般来说,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说明该药物在上市审评审批中,或出现了临床数据不足如疗效未达预期、生产工艺或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监管机构可能告知了企业相关问题,所以乐普生物才会主动撤回此前提交的上市申请,选择针对性地完善后再度提交。

李长城强调,撤回后再申请,并不意味着这个产品失败了,这在以往新药审评审批中并不少见,有些药物在再度申请上市后成功通关了。

据悉,MRG003 是一种由 EGFR 靶向单克隆抗体与强效的微管抑制有效载荷一甲基澳瑞他汀 E 分子通过缬氨酸-瓜氨酸链接体偶联而成的 ADC。其以高亲和力特异性地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 EGFR,通过内吞及溶酶体蛋白酶裂解后释放强效的有效载荷,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财联社注意到,在 EGFR 靶向 ADC 药物研发上,乐普生物是国产企业中研发最快的企业之一,MRG003 原本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款实现商业化上市的新药。

2022 年 9 月,MRG003 就已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应症为既往经至少二线系统化疗(包括含铂化疗)和 PD-1(L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复发 / 转移性鼻咽癌。此前,MRG003 还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FTD)和突破性治疗药物(BTD)认定。

或因上市审评审批过程出现意外,乐普生物今日开盘即大跌,盘中最大跌幅达 17.85%,截至午间收盘跌 9.07%。财联社记者试图联系乐普生物,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ADC 热潮之下,有多个品种研发受阻

在 2023 年 12 月,百利天恒的抗体偶联药物(ADC)BL-B01D1 以总额 84 亿美元的价格与百世施贵宝达成出海协议,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金额的纪录,也彻底点燃了中国创新药企业的 ADC 药物的研发激情。

有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国产 ADC 新药研发管线达 519 项,占全球的 40% 以上,其中 155 项已进入临床阶段,覆盖从早期到Ⅲ期的全流程。全球范围内,国内药企在 ADC 领域的布局数量和速度已占据 " 半壁江山 "。

代表性企业包括恒瑞医药(600276.SH)、荣昌生物(688331.SH)、科伦博泰生物 -B(06990.HK)、康方生物(09926.HK)等,其中恒瑞已有多款 ADC 进入Ⅲ期临床,有 12 款 ADC 进入临床试验,研发投入超 1 亿元;科伦博泰 " 出海 "9 款 ADC 产品,交易总额超 100 亿美元,其 ADC 研发管线聚焦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癌等,有超 30 款具有临床价值的差异化资产管线,其中 10 余款进入临床阶段;乐普生物也有 5 条 ADC 管线,除上述 MRG003 之外,MRG002 进入Ⅲ期临床阶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分析,全球 ADC 药物市场规模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已从 2018 年的 20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0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9.1%;预计 2023 年到 2030 年期间将以 30.3% 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到 2030 年全球 ADC 药物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662 亿美元。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但 ADC 药物的研发热潮并非 " 一帆风顺 ",也出现过一些 " 插曲 "。

2021 年,百奥泰最终宣布停止 ADC 项目 BAT8001 对 HER2 阳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原因是其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达到预设的优效目标,与对照组相比未显示出优效性。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已达 2.26 亿元。

2023 年 3 月 17 日,东曜药业终止其 ADC 药物 TAA013 在中国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及开发,原因为随着 HER2 阳性乳腺癌 ADC 市场竞争格局的显著变化,未来 TAA013 的市场销售情况和潜在商业价值远低于公司早期规划的市场预期。当时业内普遍认为,当时阿斯利康 / 第一三共的 "ADC 神药 "DS-8201 在国内获批后,TAA013 的差异化不足,难以争夺市场份额。

还有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其 HER2 ADC 药物 SHR-A1811 早期也以 HER2 阳性乳腺癌为重点,但可能面对 DS-8201 和科伦博泰 A166 的既有优势,后续选择延展到针对胃癌 /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适应症开展探索性研究,以及探讨与 PD-1 单抗、化疗或靶向药联用的潜力。

" 虽然有一些波折,但通过百利天恒、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等企业的出海、获批成果,ADC 药物还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当之无愧的‘主角’,药物研发本身就是‘九死一生’,未来中国肯定会涌现更多国际前沿的 ADC 药物。当然,现阶段 ADC 药物研发还是要规避同质化,争取技术差异化,未来上市才能有较好的竞争地位。" 李长城告诉记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乐普生物 财联社 长城 鼻咽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