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中国创新药的 "DeepSeek 时刻 " 何时到来?
当 AI 领域的 DeepSeek 以开源大模型掀起全球技术范式重构热潮时,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态度却显得有些冷清。除了部分 AI 医疗概念股以外,大部分药企都没能 " 蹭上 " 这轮上涨热度。直到近期,百济神州以 3100 余亿元的 A 股市值暂时超越恒瑞医药,这场 " 医药一哥 " 的易主才引起短暂讨论。
医药市场的这场转折背后,是创新药全球化叙事与资本市场预期的深度共振:在医保控费与集采倒逼下,市场更青睐 " 出海能力 " 而非短期盈利。百济神州 60% 收入来自海外,而恒瑞医药仍然依赖国内市场。
此次市值跃迁的核心驱动力,源自百济神州打造的核心产品 " 泽布替尼 "。该产品在 70 多个市场获批 5 项适应症,构建了完整的 " 研发 - 临床 - 商业化 " 全球化良性循环。这正是资本市场给予其 3100 亿估值溢价的核心逻辑。
泽布替尼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的销售额为 18.2 亿美元。按照这一发展速度推测,2024 年全年泽布替尼的销售额约为 25 亿美元,是 A 股当之无愧的 " 药王 "。
然而,将泽布替尼与全球 " 药王 " 相比,中国创新药 " 一哥 " 与国际巨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 药王 " 门槛越来越高
2024 年全球制药行业呈现 " 双核驱动 " 特征:以肿瘤免疫疗法和代谢类药物为核心的增长引擎重塑市场格局。
默沙东的 "Keytruda"(以下简称 "K 药 "),以 294.8 亿美元销售额蝉联 " 药王 ",覆盖 40 个肿瘤适应症。中国市场,K 药虽未进入医保,但通过商业保险(如 " 沪惠保 ")贡献显著。
诺和诺德的降糖版 " 司美格鲁肽 ",以 174.7 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二;礼来的降糖版 " 替尔泊肽 ",以 115.4 亿美元的销售额杀进前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前十畅销药的销售额规模门槛在 100 亿美元左右,而全球 " 药王 " 的门槛接近 300 亿美元。与之相比,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约 25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略显不足。
更可怕的是," 药王 " 的门槛还在不断提高。
辉瑞的 " 立普妥 ",蝉联了 2003-2011 年的 " 药王 " 宝座。这款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药,是全球首个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的产品。
在立普妥的专利到期后,艾伯维的 " 修美乐 " 接过了 " 药王 " 位置,并通过构建 " 专利丛林 " 和拓展多项适应症等措施,将 " 药王 " 门槛拉高到 200 亿美元。
到了 2023 年,默沙东的 K 药,凭借覆盖 40 多个肿瘤类型以及拓展了多个应用场景等优势,成为全球新 " 药王 ",并在 2024 年度将 " 药王 " 门槛提高到了近 300 亿美元。
从历任 " 药王 " 的生命周期可以看出,其销售表现与专利保护期深度绑定。不论是立普妥还是修美乐,都是在专利到期后被后来者超越。而在专利期间," 药王 " 往往通过多适应症布局和剂型迭代突破增长瓶颈,进而也使得 " 药王 " 门槛越拉越高。
然而,K 药的专利期即便持续到 2028 年,其 " 药王 " 的位置,可能也坐不了多久了。
前文提到,诺和诺德的降糖版司美格鲁肽位列 2024 年全球畅销药第二位,如果再加上减重版和口服版的司美格鲁肽,这款药在 2024 年的销售额合计将达到 293 亿美元,和 K 药仅差不到 2 亿美元。
随着减肥市场的爆发,以及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在全球各大市场获批上市,2025 年司美格鲁肽或将取代 K 药成为新 " 药王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礼来的降糖版和减重版替尔泊肽,在 2024 年也合计卖了 160 多亿美元。礼来与诺和诺德在减肥药与降糖药赛道上的激烈角逐,已成为行业焦点。而众多布局减肥药的后进药企,也将一起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总的来看,全球 " 药王 " 的销售业绩屡创新高,其门槛也不断提高。与跨国药企相比,百济神州等国内药企,在销售额、研发实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避免成为 " 创新附庸 "
" 药王 " 的更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初代 " 药王 " 立普妥诞生后,恰逢欧美等发达国家社会老龄化加剧,降血脂需求日益凸显,它顺势成为应对这一健康问题的重要药物。
修美乐问世后,在慢性病管理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凭借其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疗,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而 PD-1 免疫疗法的出现,彻底革新了癌症治疗模式,让 K 药凭借对多种癌症的显著疗效,一跃成为 " 药王 " 新贵。
再到针对肥胖的 " 准药王 " 司美格鲁肽,各大 " 药王 " 更替的本质,是临床需求与技术突破的共振。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当时走的就是 " 同类最优 " 这一技术突破路径。
立项于 2012 年的泽布替尼,目标是解决当时竞品 " 伊布替尼 " 的选择性不足和安全性问题。后续通过优化分子结构,泽布替尼实现了更好的实验结果。
基于临床数据优势,2023 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将泽布替尼列为白血病和淋巴癌一线治疗的 "I 类优先推荐 ",取代了伊布替尼的地位。这一权威背书,直接推动了泽布替尼全球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此外,泽布替尼能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是,优先聚焦美国市场(占其全球销售额 70% 以上),通过自建商业化团队覆盖血液科重点医生和临床中心,同时拓展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
因此,同类最优 + 攻克海外市场,是泽布替尼成功的核心因素。
而若要跻身全球 " 药王 " 的行列,药企所要付出的远不止于此,还需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敏锐洞察当前医药行业尚未被满足的潜在市场需求并提前布局,才有可能推出迎合全球患者需求的重磅药物。
但百济神州的在研管线却较为单一。
截图来源于公司官网公告
百济神州现有管线中,约 90% 聚焦于肿瘤治疗。虽在血液瘤领域(如泽布替尼)取得突破,但实体瘤进展相对滞后。
在研项目中,多数处于临床 II 期以前,后续产品接力能力略显不足。例如 " 欧司珀利单抗 " 作为最接近商业化的候选药物,仍处于关键临床阶段,而辉瑞、罗氏等国际巨头已在该领域加速布局。
此外,百济神州近 7 年累计研发投入超 600 亿元(人民币,下同),但仅产出 3 款自研药物,研发效率低于国际药企(如默沙东同期每年推进 5-8 个新药上市)。
源媒汇梳理了天眼查公布的百济神州融资历程发现,公司过往 8 次累计融资了约 690 亿元,但过去十余年也亏损了近 600 亿元。尽管 2025 年公司预计首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但如何在高研发投入与盈利平衡间建立可持续模式,仍是核心挑战之一。
针对如何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突出自家产品的差异化优势等问题,源媒汇向百济神州董秘办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截至 2 月 25 日收盘,百济神州在 A 股以 3079 亿市值,超过了恒瑞医药的 3022 亿市值,暂时坐上了医药 " 一哥 " 的位置。而默沙东的市值为 2309 亿美元,约合 16763 亿元人民币,是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的 5 倍。
百济神州的这次市值登顶,既证明了其全球化创新的可行性,也暴露出从 " 出海破冰 " 到 " 深海博弈 " 的进阶挑战。
当跨国药企通过 " 原始创新 - 全球定价 - 生态垄断 " 不断抬高竞争门槛时,中国药企需要思考的,或许不是 " 何时成为下一个 XXX",而是如何避免成为永远追赶 " 药王 " 影子的 " 创新附庸 "。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