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财报高质量交卷
最近一段时间,外卖行业又热闹了起来。
京东突然大张旗鼓地入局,让不少人开始猜测,其是否会对现有的外卖市场格局造成冲击?
交银国际证券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团和饿了么共占据国内外卖市场 98% 的份额。京东作为新晋的入局者,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考虑到京东此前建立的用户心智和品牌形象,其想要分一杯羹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问题在于,美团和饿了么的地位真的那么容易被撼动吗?
以饿了么为例,即使在份额论的视角下比美团稍逊一筹,其近几年的经营改善速度还是有目共睹的,且已在行业内建立起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日前,阿里巴巴发布的 2025 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公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三个月里,包括饿了么和高德在内的本地生活集团收入 169.88 亿元,同比增长 12%,主要得益于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收入的增长。
同时,本地生活集团的经调整 EBITA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71% 至 5.96 亿元,在阿里亏损的业务集团中改善最为明显,主要得益于效率提升和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饿了么目前已在不少城市、子业务单元都陆续跨过了盈亏平衡点。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包括饿了么在内的本地生活集团有望很快实现全面盈利。
考虑到外卖行业具备一定的 " 重资产 " 特征,且规模效应显著,健康增长的背后势必需要长年累月的沉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饿了么持续向好的趋势充分证明,其不仅守住基本盘实现了稳定增长,同时也在面临行业新一轮竞争时,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笃行差异化,饿了么走稳 " 生态 " 路线
去年 10 月,饿了么在 2024 即时电商未来商业峰会上提出,未来三年将实践 "1+2" 的长期战略,并面向商家坚定战略投入。
其中,"1" 代表饿了么要做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即在商业效率竞争周期当中,提供更细颗粒度的、更高效的匹配能力;
"2" 则代表饿了么专注于建设好 " 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 ",以及 " 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 " 两个新赛道——前者意味着饿了么将坚定生态共赢路线,不在零售供应链上争利,后者则需要饿了么进一步打开蜂鸟物流平台的能力。
自此,放眼整个外卖市场来看,饿了么显然已经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其试图以更加开放,而非自营式的商业模式,与商家、骑手等合作伙伴携手共进。
我们观察到,饿了么在这条特色路线上已经颇具成效。
比如在商家侧,饿了么方面曾态度鲜明地表示:饿了么坚决 " 不下场 " 参与和商家之间的商业竞争、不与商家在供应链上争利,与生态共赢共进。
因此面向餐饮商家,饿了么通过数智化 CRM 积累的数据,持续帮助商家加快建设会员体系,做好消费者运营和管理,助力商家做好数智化应用等等。
而面向零售商家,饿了么也将始终贯彻生态共赢路线,支持品牌、商家发展即时零售。像是其提出的 " 品牌近场官方旗舰店 " 概念,支持零售品牌商家通过在饿了么平台上开设旗舰店,以实现品牌对消费者直接的服务和流转渠道简化。
在 "1+2" 的第三条主线上,饿了么在物流端的投入,也正持续带来长期效益。
一方面,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快、更好、更准时的服务需求,饿了么进一步打开蜂鸟物流平台的能力。比如在 " 准时 " 方面,饿了么平台未来 15 分钟订单量预测准确率能够达到 95%;在 " 服务 " 方面,饿了么要做到 100% 上门,实现难找商户骑手图文指引覆盖超 95%。
另一方面,饿了么也高度重视骑手发展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就拿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保问题来说,饿了么其实早在 2023 年初,就已在全国首批 7 个省市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量足额为骑手缴纳保费;与此同时,饿了么还将在更多城市推进 " 新职伤 " 保险覆盖。
除了保险和保障这样的大事,还有一些直接关乎骑手工作和生活体验的小事,饿了么也在持续关注。
举例来说,去年 8 月起,饿了么已经在全国范围上线了防范骑手疲劳作业机制:骑手连续上线接单 4 小时,将被提醒休息 20 分钟,同时饿了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 15 万个骑士驿站,还能保证骑手 " 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 "。
通过一个站(骑士驿站)、一张床(骑士公寓)、一顿饭(骑士餐)、一个码(" 碰一下 " 进门码)、一点碳(换电服务)的 " 五个一 " 服务,饿了么围绕骑手的 " 衣食住行用 " 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饿了么骑士公寓
可以说,不仅仅是对缴纳社保等 " 大事 " 的研究推进,这两年饿了么也持续在围绕骑手的 " 衣食住行用 " 等 " 小事 " 持续投入。
外卖行业下半场,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市场分析指出,饿了么对商家和骑手的重视与扶持,旨在构建起一个基于信任、共赢的平台生态。
商家能在平台上获得稳定的订单与收益,骑手得到良好的工作保障与发展机会,消费者则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各方都在平台生态中实现了良性循环。
当前的外卖市场竞争重回大众焦点,虽然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但当短期的喧嚣散去,商家和骑手更加关注的还是收益和保障能否可持续:对于商家而言,他们需要的是稳定的订单量、合理的佣金与优质的服务支持,来维持生意的持续发展;骑手则期望有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清晰的职业发展机会。
基于这一点,平台之间的竞争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最终比拼的是哪一方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好系统问题,为市场带来更多价值。
不少市场分析认为,在开年外卖市场战背后,本质是京东和美团两家走自营路线平台的正面肉搏,二者在即时零售赛道正在进行激烈的攻防和争抢。
走差异化路线的饿了么,当下经营基本盘持续向好、战略执行也日益坚决清晰,将成为这场战局中尤为值得关注的变量。当下已箭在弦上,弓弩拉满。
饿了么财报高质量交卷
最近一段时间,外卖行业又热闹了起来。
京东突然大张旗鼓地入局,让不少人开始猜测,其是否会对现有的外卖市场格局造成冲击?
交银国际证券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团和饿了么共占据国内外卖市场 98% 的份额。京东作为新晋的入局者,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考虑到京东此前建立的用户心智和品牌形象,其想要分一杯羹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问题在于,美团和饿了么的地位真的那么容易被撼动吗?
以饿了么为例,即使在份额论的视角下比美团稍逊一筹,其近几年的经营改善速度还是有目共睹的,且已在行业内建立起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日前,阿里巴巴发布的 2025 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公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三个月里,包括饿了么和高德在内的本地生活集团收入 169.88 亿元,同比增长 12%,主要得益于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收入的增长。
同时,本地生活集团的经调整 EBITA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71% 至 5.96 亿元,在阿里亏损的业务集团中改善最为明显,主要得益于效率提升和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饿了么目前已在不少城市、子业务单元都陆续跨过了盈亏平衡点。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包括饿了么在内的本地生活集团有望很快实现全面盈利。
考虑到外卖行业具备一定的 " 重资产 " 特征,且规模效应显著,健康增长的背后势必需要长年累月的沉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饿了么持续向好的趋势充分证明,其不仅守住基本盘实现了稳定增长,同时也在面临行业新一轮竞争时,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笃行差异化,饿了么走稳 " 生态 " 路线
去年 10 月,饿了么在 2024 即时电商未来商业峰会上提出,未来三年将实践 "1+2" 的长期战略,并面向商家坚定战略投入。
其中,"1" 代表饿了么要做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即在商业效率竞争周期当中,提供更细颗粒度的、更高效的匹配能力;
"2" 则代表饿了么专注于建设好 " 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 ",以及 " 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 " 两个新赛道——前者意味着饿了么将坚定生态共赢路线,不在零售供应链上争利,后者则需要饿了么进一步打开蜂鸟物流平台的能力。
自此,放眼整个外卖市场来看,饿了么显然已经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其试图以更加开放,而非自营式的商业模式,与商家、骑手等合作伙伴携手共进。
我们观察到,饿了么在这条特色路线上已经颇具成效。
比如在商家侧,饿了么方面曾态度鲜明地表示:饿了么坚决 " 不下场 " 参与和商家之间的商业竞争、不与商家在供应链上争利,与生态共赢共进。
因此面向餐饮商家,饿了么通过数智化 CRM 积累的数据,持续帮助商家加快建设会员体系,做好消费者运营和管理,助力商家做好数智化应用等等。
而面向零售商家,饿了么也将始终贯彻生态共赢路线,支持品牌、商家发展即时零售。像是其提出的 " 品牌近场官方旗舰店 " 概念,支持零售品牌商家通过在饿了么平台上开设旗舰店,以实现品牌对消费者直接的服务和流转渠道简化。
在 "1+2" 的第三条主线上,饿了么在物流端的投入,也正持续带来长期效益。
一方面,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快、更好、更准时的服务需求,饿了么进一步打开蜂鸟物流平台的能力。比如在 " 准时 " 方面,饿了么平台未来 15 分钟订单量预测准确率能够达到 95%;在 " 服务 " 方面,饿了么要做到 100% 上门,实现难找商户骑手图文指引覆盖超 95%。
另一方面,饿了么也高度重视骑手发展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就拿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保问题来说,饿了么其实早在 2023 年初,就已在全国首批 7 个省市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量足额为骑手缴纳保费;与此同时,饿了么还将在更多城市推进 " 新职伤 " 保险覆盖。
除了保险和保障这样的大事,还有一些直接关乎骑手工作和生活体验的小事,饿了么也在持续关注。
举例来说,去年 8 月起,饿了么已经在全国范围上线了防范骑手疲劳作业机制:骑手连续上线接单 4 小时,将被提醒休息 20 分钟,同时饿了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 15 万个骑士驿站,还能保证骑手 " 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 "。
通过一个站(骑士驿站)、一张床(骑士公寓)、一顿饭(骑士餐)、一个码(" 碰一下 " 进门码)、一点碳(换电服务)的 " 五个一 " 服务,饿了么围绕骑手的 " 衣食住行用 " 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饿了么骑士公寓
可以说,不仅仅是对缴纳社保等 " 大事 " 的研究推进,这两年饿了么也持续在围绕骑手的 " 衣食住行用 " 等 " 小事 " 持续投入。
外卖行业下半场,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市场分析指出,饿了么对商家和骑手的重视与扶持,旨在构建起一个基于信任、共赢的平台生态。
商家能在平台上获得稳定的订单与收益,骑手得到良好的工作保障与发展机会,消费者则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各方都在平台生态中实现了良性循环。
当前的外卖市场竞争重回大众焦点,虽然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但当短期的喧嚣散去,商家和骑手更加关注的还是收益和保障能否可持续:对于商家而言,他们需要的是稳定的订单量、合理的佣金与优质的服务支持,来维持生意的持续发展;骑手则期望有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清晰的职业发展机会。
基于这一点,平台之间的竞争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最终比拼的是哪一方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好系统问题,为市场带来更多价值。
不少市场分析认为,在开年外卖市场战背后,本质是京东和美团两家走自营路线平台的正面肉搏,二者在即时零售赛道正在进行激烈的攻防和争抢。
走差异化路线的饿了么,当下经营基本盘持续向好、战略执行也日益坚决清晰,将成为这场战局中尤为值得关注的变量。当下已箭在弦上,弓弩拉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