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港大 offer 也有可能被撤回 ......
前不久港大还送来了经管学院 26fall 的首届夏令营,谁也没想到,工学院就出现了推研超发的风险,人生的大起大落也不过如此。
1 月 2 日收到推研信,1 月 7 日收到送分邮件,距离今天 40 多天了还没有收到 offer,校方的回复居然是 " 存在被拒的可能 ",谁看了不说一句:港大变如脸。
根据指南者数据显示,虽然港大工科专业大部分是在 25 年 1 月初截止第一轮申请,但按照 24 年底港校的审理节奏,早就发出了比往届多得多的推研。
港大心里 os:只要邮件发得多,就不怕被 " 鸽 "!
事实上,港大在撤销推研信这方面是有 " 前科 " 的,前两年某专业该比例甚至接近 50%,也就是说一半同学无法入学被迫 gap。
除了港校,澳洲、英国以及美国高校都出现了超额发放录取的现象,面对出尔反尔的校方,同学们难道只能吃哑巴亏?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指南君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到手的 offer 还能飞?
你以为被录取了,其实你没有。
港大的混乱局面绝非个例,不少地区的热门院校、强势专业都因为申请人数远超预期,招生节奏被打乱,出现了 offer 撤销、延期学生入学等变数。
01
中国香港:港大推研后不发 offer
除了上述的土木工程,工学院超发的 " 重灾区 " 其实是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EEE)和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IELM)。
根据指南者最新申录数据,这两个专业在 24fall 收到的 offer 数量相较于 23fall 都有显著增长,IELM25fall 更是比 24fall 还要多。
难道是港大的招生广告打得好?
或许有专业热度上涨、申请人数增加等因素,但学生体感上来说,确实发放了超出计划的录取数量:
从发 offer 阶段开始,超支的推研信和翻倍的 offer,巨大的招生工作量导致港大 eee 项目的 firm offer 迟迟没能发出,很多学生催了大概有一个月,直到八月初才收到 firm offer,要知道 9 月份港校就开学了,更何况港大 eee 项目之前就有过推研被鸽的情况,firm offer 迟迟不发确实有些败好感。
指南者留学,公众号:指南者留学" 三十万学费被迫上水课?" 翻倍扩招后,录取率却没上升,港大也开始翻车了?
无独有偶,有同学反映港大的 CS 项目推研之后也一直不下 offer,期间补过一次材料但后续就不再回复邮件。
推研信到底是什么?
一般来说,审核你材料的有两个部门,一个是院系,一个是研究生院。院系评估你的水平,研究生院查看你的资料是否属实以及是否有缺失。
推研信就是院系在告诉你 " 你的资料已经推给研究生院了 ",表示你的水平已经通过且院系想要录取你,只要研究生院查看资料没问题就可以录取。
过去对申请者来说,拿到推研信就基本稳了,现在竟然也悬了 .......
02
澳洲:墨大延期学生 26 年入学
不止港大," 澳八大 " 之一的墨尔本大学也招生过头,大批学生被通知延期开学,网上已经有人开始求助维权了。
澳媒爆料称,由于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牙科外科学位课程(Doctor of Dental Surgery,DDS)的录取人数超出了最大招生容量,一些预定 2025 年入学的学生被迫要延期到 2026 年入学。
有人辞职准备入学、有人多年备考 GAMSAT,都抵不住墨大 " 良心 " 出走:
由于某些课程需求量较大,在学生满足录取条件或接受无条件录取时,名额可能有限或无法获得。为了确保获得名额,我们强烈建议学生尽早接受无条件录取,因为 offer 仅在有名额时有效。
目前,已经有小伙伴联系了学生权益组织,并就下一步行动向其他学生咨询。他说:" 我还没有上诉或寻求法律建议,但我正在考虑,因为我希望先走完所有内部程序。"
03
英国:曼大交完学费还能撤销
"Apologies, upon further review of your application, it was unfortunately unsuccessful. The offer letter was sent out in error..."
不敢睁开眼,怕是自己的幻觉。
有同学在 1 月 13 日收到曼大 pre offer letter 后,甚至已经有 student id 了,但迟迟没有正式的 offer letter,第一次邮件反馈的结果是告知押金时间,结果到了第二次交流已经变成:offer 发错准备要撤回了。
据说这种离谱的神操作去年就有:
当时曼大部分学院表示重新审理了一遍申请者的成绩,导致很多中国同学被撤销 offer retracted。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双非的同学,有人连学费都交了、宿舍也选了,依然被撤了 offer。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录取人数都会超过招生最大容量,因为并非所有学生最后都会接受 offer 入学。
因此,虽然我们不知道曼大具体发出了多少份录取通知书,但指南君猜测:校方确实多发了 offer,同时学生不按往年的常理出牌,很多都 accept offer,导致 offer 接受率比较高,结果学校只能找一些借口,赶走一些学生。
04
美国:UCLA 连剑桥本科都拒
继曼大发了又撤、撤了又发后,国际学生偏爱的加州系学校也不例外。
以 UCLA 为例,就出现过申请者学术和语言成绩都达标,只是毕业论文分数偏低,到手的 offer 也撤了的情况。而且他的本科来自剑桥,严重怀疑招生团队根本没有细看申请材料,直接点了 " 一键撤销 "。
同样离谱的还有波士顿大学,在 offer 发出 2 小时后表示:因 technical issue 发错了,同学们完全可以忽略这封 offer。
没想到向来以严苛筛选著称的美国高校也会出现纰漏,但不论原因是什么,学生的辛苦申请却是实实在在的打了水漂。
被 " 鸽 " 怕了不是借口
有的学校在邮件里还会辩解几句,有些就直接用模版套话应付了之,但申录从来不是小事,关系到每位学生的未来发展。
对招生形势预估不足
如果深究背后的原因,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学校对招生形势预估不足。
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估了但没估准,以及疯狂扩招兜不住了。
前一种就像上述提到的墨大牙科外科项目,该学位每年只招收 98 名学生,这个数字是根据皇家牙科医院和墨尔本牙科诊所的人才需求得出的。
校方也表示:"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录取人数是基于历史录取数据,以确保课程满负荷。"
但在 2025 学年,专业录取率达到了近年来的两倍多,导致该项目出乎意料地超过了招生能力。
后一种就不得不提一下港大的 EEE 项目,如果说从 22fall 的 200 人到 23fall 的 300 人还算收敛的话,那 24fall 的 600 人就是彻底疯狂了。
(选不上课)
几乎翻倍的比率,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推研极大的超发,更不用说入读以后,滞后的资源与配套设施赶不上学生的正常需求了。
同样为生源急破头的还有英国学校。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1/2022 学年,中国留英学生人数达到历史峰值 13.5 万人,但此后连续三个学年下降。至 2024/2025 学年,人数已跌至 10.4 万,较峰值减少 23.2%;即使与疫情前的 2019/2020 学年(约 11.96 万)相比,仍减少 13%。
于是,list 扩充、大额奖学金全来了,基本是满足条件就发 offer。
只给中国学生!格拉斯哥大学新设九万奖学金,list 新增 184 所院校,分数普遍降低了 5-10 分!
" 曼大点击就送,为了招人不择手段?" 25fall list 第三波调整,均分直降 9 分!" 拒信王 " 也开始回头求人申请了?
" 求贤若渴 " 的状态下,学校根本无法准确预估实际入学人数,也就造成对申请人数、学生入学意向、其他学校竞争等因素考虑不周全,最终出现 offer 发放过量的情况。
招生流程存在漏洞
除了预估不足,更大的问题还是学校在招生的信息处理、审核、发放等环节可能缺乏严谨的流程和有效的复核机制,导致出现失误。
再带大家看看一些学校的离谱操作:
1
年初,有同学收到了港中文公共政策项目的面邀,兴高采烈准备接受,结果收到邮件说发错人了;
2
某澳洲学校在学生开学两周后,发邮件称发错 offer,目前没有相应课程,需要延期至 25 年 2 月上学的。
3
还有同学收到了东北大学(NEU)的 offer 但是没多久就被撤回了,学校说是因为系统问题发错了,同学问多久会拿到真的结果,NEU 说要再等等,系统也变成了审核中。一个月后又反转,这个同学再次拿到了录取,还带奖学金。
如果是最后一种那确实是 " 美丽的误会 ",但更多还是原地失学、被迫 gap 的崩溃学生。
学生只能自认倒霉?
到手的 offer 没了也不是毫无解决办法,不过这也给同学们提了个醒,申请流程还是需要不断跟进,一旦发现推研难产、offer 被撤,就要积极确认是什么原因,并及时找 " 备胎 "。
"
及时沟通
如果遇到港大工学院的类似情况,在收到推研信后迟迟拿不到 offer,那就可以第一时间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招生办,礼貌且诚恳地询问情况,了解没收到 offer 或 offer 被撤回的具体原因。
总之,只要不是材料问题,基本都属于可以挽回的范畴,是你的就会是你的。如果是材料问题,及时补交调整,也是可以挽回的。
评估其他录取
如果你还手里还收到了其他学校的 offer,现在就可以重新审视这些选择。对比专业课程、学校声誉、就业前景等,说不定能发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心仪的 offer,迅速整理材料、考虑申请截止时间较晚的院校也是一种 plan B。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和兴趣,拓宽申请范围,增加入学机会。
对于学校录取超额这种行为,身为学生似乎无能为力。虽然本质上来说,推研信不等于录取,但这也是在透支我们对校方的信任,这个专业的权威性和认可度也会受损,希望世界各地的高校都能明白这点。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