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开源时代,百度已经做好了准备。 "
作者 | Manjusaka
来源 | 美股研究社
免费、开源。在 DeepSeek 重塑产业价值观念后,百度、OpenAI 等 AI 时代的 " 领航员 " 纷纷采取行动。
随着开源以雷霆万钧之势袭来,百度下定决心求变。而其底气,就藏在这份财报中。根据财报,2024 年,百度集团总收入为 1331 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达 234 亿元,同比增长 21%。具体从业务方面来看,百度智能云业务脱颖而出,第四季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 26%,其中 AI 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近 3 倍。
AI 与云业务的成绩单,不仅让市场加深对百度智能云业务价值的认知,更是证明了李彦宏曾经对市场的判断:"AI 原生应用将重构所有行业 "。
开源模型正在推动全球 AI 产业进入应用落地的加速期,而凭借 " 开源引流 + 云服务生态 " 双轮驱动,百度有望在 AI 商业化道路中构建差异化优势,滚起技术商业化的雪球。
云业务增长背后
AI 商业化 " 质变 " 的奇点到来
云厂商是 AI 产业化加速的直接受益者。
数据显示,24 年百度智能云营收中 AI 相关收入增长近 3 倍。与之对应的是,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持续上涨,2024 年 12 月已达 16.5 亿。
作为一条新的业务增长曲线,百度智能云业务的高歌猛进,一方面证实了文心大模型对智能云业务的强劲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AI 应用正在迎来全面爆发的时代。
坐拥国内最大的大模型产业落地规模,百度智能云是观察 AI 商业化的绝佳窗口。根据 IDC 报告,2024 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 MaaS 市场份额达 32.4%。此外,还有数据显示,在 2024 大模型中标项目盘点中,百度在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三个维度里,均获第一;今年 1 月,百度又拿下中标项目数量和中标金额的双第一。当前,超 60% 的央企和大量的民营企业,都在联合百度智能云进行 AI 创新。
这些数据说明,百度智能云业务已经从 " 商业化试点 " 走向 " 规模化复制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用一套 " 模型 + 场景 + 解决方案 " 的组合打法,帮助运营商、能源、教育、政务、金融等多个行业客户训练了自主可控的业务大模型。比如,百度智能云为国家电网定制开发了全面的 AI 解决方案,覆盖电网规划、电网运维、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领域。该方案促进了国家电网对百度智能云的投入增加。
凭借持续投入研发基础大模型以及打造领先的解决方案,智能云业务快速增长,揭示了百度在 AI 时代摘取商业化硕果的确定性。在此背景下,2025 年以来 DeepSeek 概念火爆,更进一步催化了 AI 带来的行业机遇。
DeepSeek 不仅带动大模型充分破圈,从极客手中的玩具变成全民生产力工具,同时也证实了李彦宏预测的 " 大模型成本每年降低 90%",让大模型的使用激增期到来。
受此启发,科技巨头纷纷转变发展思路。2 月 13 日,百度宣布文心一言将于 4 月 1 日 0 时起全面免费,并上线深度搜索功能。同日,OpenAI 公布了免费版 ChatGPT 能在标准智能设置下无限制地使用 GPT - 5 的计划。
产业变局已至。随着 AI 大模型趋于零成本和低门槛,各行业关注的焦点从模型训练转向应用大发展,必然推动云资源消耗量上涨。那么,百度智能云能否从这场产业大机遇中加速自身成长?
百度智能云
靠什么承接新利好?
大模型开源阵营的扩大,让云服务市场进入多维度竞争时代。
首先,技术是核心竞争环节。
除了模型能力,云服务的发展还离不开芯片、框架、应用等各个层面的技术进步。在迪拜 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 峰会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强调:尽管 AI 推理成本正以 " 年降 90%" 的速率下探技术经济性临界点,但算力集群建设与下一代芯片架构创新仍需持续加码。
全球人工智能公司中,百度是为数不多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个层面全栈实现自研的云市场玩家,公司在算力集群建设与下一代芯片架构创新等关键环节持续投入研发。
近期,百度宣布成功点亮第三代昆仑芯万卡集群。自研芯片和万卡集群的建成带来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其独有的四层架构,实现从云基础设施、框架、模型到应用端到端优化,不仅大幅提升了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还进一步降低了综合成本。这意味着在算力这一重要领域,昆仑芯将推动产业迈上算力规模建设的新台阶。
图源:百度智能云
以点窥面,昆仑芯三代万卡集群展示了百度在 AI 时代的全技术栈优势。而在技术实力的基础上,百度还有云智一体的生态建设优势。
对于开发者和客户来说,百度既有丰富的文心大模型矩阵,持续创新迭代;又有优秀的 MaaS 平台,提供丰富且极具性价比的模型资源和开发工具。
作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大模型开发平台,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兼具模型调用服务、模型开发以及应用开发等各方面优势。根据最新发布的千帆大模型平台 3.0,可以调用包括文心系列大模型在内的近百个国内外大模型,其中文心旗舰大模型在过去一年降价幅度超过 90%,主力模型全面免费,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新试错的成本。
针对企业落地大模型的高频应用场景,或需要定制、微调专属模型的客户,千帆平台还提供包括百度搜索在内的众多官方组件支持,并提供最完善的大模型工具链。
总之,百度提供了更高性价比、更低部署门槛、更方便开发 AI 应用的云智一体服务,这让越来越多企业和开发者投入它的怀抱。目前,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已经帮助客户精调了 3.3 万个模型、开发了 77 万个企业应用。
面向开源时代,百度已经做好了准备。从近期百度智能云支持 DeepSeek-R1/V3 等大模型一键部署、更多系列模型免费使用等种种措施来看,下一步,百度将通过一系列调整实现业务生态的扩张与可持续发展,打造更广阔的商业空间。
云 +AI 形成飞轮效应
AI 竞争拼生态阶段抢占先机
中美科技公司纷纷采取开源策略,乃至接入 DeepSeek 等友商的大模型,标志着 AI 大模型进入生态竞争阶段。即从守着自己的 " 一亩三分地 " 深耕转向更开放的商业模式。
这些变化让更多开发者和企业用户可以零门槛、低成本地使用模型,也推动百度智能云形成了 " 开源引流 + 云服务变现 " 的新商业模式。
智能云接入 DeepSeek、宣布文心一言全面免费、未来推出的文心大模型 4.5 将正式开源、大模型上线深度搜索功能等举措,无疑会让用户更乐于使用百度智能云。
近期,DeepSeek 的 R1 和 V3 模型接入千帆平台后,提供行业领先的超低推理价格,最低至 DeepSeek 官方定价的 30%。在模型上线首日,就有超过 1.5 万家客户通过千帆平台进行模型调用。
通过免费开放吸引大量用户,沉淀海量真实场景数据后,文心大模型也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大模型的开源和免费策略,还会让百度 AI 商业化的 " 进度条 " 大幅向前拉动。
基于强大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应用生态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百度将商业化的重心转向云而非大模型本身。
通过开源和免费实现云服务平台的规模化应用,一方面将摊薄云算力成本,推动降价与技术升级,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智能云沉淀更多行业 Know-How,进而形成更优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提升智能云业务中标率。
云的持续增长 + 文心开源生态,将与模型形成相互促进的飞轮效应。基于此,百度得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面向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繁荣商业生态。
这就类似于能源、矿业。开源时代,科技巨头争夺的是产业最核心的资源控制权(用户与数据),有了石油和矿,还怕不能盈利吗?
诚然,在超级应用诞生之前," 产业下游 " 的应用层的商业化还在蜗行牛步,让百度的生态还未能充分释放商业潜力。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其进一步拓展价值空间的机会。
正如李彦宏所说:" 在 ToC(面向消费者)领域,我们还没有看到所谓的超级应用,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或社交媒体那样,拥有数亿日活跃用户,且人们每天在某个应用上花费两个小时。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机会。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会找到解决方案。"
AI 的 " 开源盛世 " 即将到来,创新成本的下降有望点燃更多应用开发者的热情,超级应用的诞生是大基数下的大概率事件。对此,花旗银行发布研报表示,DeepSeek、百度等中国模型展现出高效和低成本优势,将有助于加速全球 AI 应用开发。
如果说 2024 年是百度从以互联网为中心向人工智能为引领转型的关键一年,那么 2025 年就是百度人工智能相关投入与应用生态产生强烈化学反应,催生商业化硕果的一年。百度在持续求变中构建文心开源生态,抢占云市场需求增长的机遇,只待应用市场的质变时刻到来。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 " 进群 " 加社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