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刀 02-15
“大疆教父”,简直不是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

今天写的这位教授,简直不是人,是神一般的存在。

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位被誉为" 科创界扫地僧 "的老师,则更为传奇。

经常有学生看到他穿着褪色的旧衬衫、工装裤,背着磨损的双肩包,蹲在地上带着学生们调试机器人……

走进他的办公室,里面堆满零件和图纸,桌上常年摆着一台老式咖啡机,据学生回忆,他常熬夜研究技术方案,咖啡杯里甚至泡过方便面调料包,用来提神。

然而,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在业内却有着巨大的光环。

他就是 "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 得主李泽湘,是继钱学森、屠呦呦、杨振宁、袁隆平等人之后获此殊荣的人,是神一般的存在。

如果没听说过这些,没关系,你一定听说过大疆无人机。

大疆的创始人叫汪滔,是李泽湘的学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汪滔,更没有今天叱咤风云的大疆。由于对大疆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也被誉为" 大疆教父 "

在大疆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在大疆独步全球,获得丰厚回报之际,他却功成身退,辞去大疆董事长的职务。

当有人替他惋惜,觉得他错失了几个亿,他说:" 我首先是一名老师。我的梦想和正在做的,就是在中国孵化出更多的大疆。"

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他还打造了一个机器人产业基地,培育和孵化了 140 多家硬科技公司,包括云鲸智能、正浩创新、海柔创新等一众独角兽企业,逸动科技的创始人陶师正、李群自动化的创始人石金博等都是他的学生,其中有十几个学生跨入了亿万富翁行列

从某种角度看,成为了他的学生,可能意味着拿到了科创界的门票,成为亿万富豪指日可待。

那么,这位 " 扫地僧 " 到底是啥来头呢?

二、

李泽湘 1961 年出生于湖南永州蓝山县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教中学,母亲教小学。他少年时期就特别聪明,而且动手能力极强。

家里农具坏了,他能自己想办法就地取材进行修理;家里有老鼠偷吃,他便自制捕鼠器;家里的煤油灯不太好用,他便开动脑筋,进行改良……

1978 年,17 岁的李泽湘考入矿冶学院,摆脱了进入工厂打螺丝的命运。多年以后,他仍表示,是恢复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

此后,李泽湘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公派赴美留学的机会,进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用较短时间获得了电机工程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此后,他又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仅用了 7 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之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了 2 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善于学习思考,又能动手实践,李泽湘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成长为顶尖人才,但他没有被国外高薪的工作诱惑,而是回国到香港科技大学担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教授,随后创立了 3126 实验室。

尽管李泽湘满腹经纶,理论水平极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

李泽湘发现,尽管自己传授的是最前沿的高科技理论,可很多学生对课程完全提不起兴趣。因为教学中太过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理论和实践脱节,学术和创业就业脱钩,这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弊病。

意识到问题后,李泽湘也开始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990 年代,李泽湘创办了比锐精密装备公司,研发高精度机床。但由于没有创业经验,忽视市场需求,却过度追求技术完美,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他一度不得不靠抵押房产填补资金缺口,节衣缩食减少日常开支。

最艰难时,团队仅剩 3 人挤在深圳城中村的仓库里,靠方便面度日。这段经历被他称为 " 最昂贵的学费 ",但也让他悟出创业真谛:" 技术必须与需求共振,否则只是自嗨。"

这段失败反而成为他教育理念的基石。在 XbotPark 基地,他常带创业者参观比锐的废弃设备,指着生锈的零件说:" 看,这是‘技术至上主义’的墓碑。"

他鼓励学生直面失败,甚至设立 " 最佳失败案例奖 ",奖励那些勇于试错、敢于迭代的团队。

就在他陷入困境之时,一个大好机会出现了。

1999 年,深圳政府联合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建 " 深港产学研基地 ",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深圳落地开花。

李泽湘眼见机会来了,便迅速创办了固高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写作 "GOOGOL"),主要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在优越的政策和良好创业环境的呵护下,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李泽湘带领团队,一步步将固高科技培育成我国运动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涵盖微电子、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子加工等诸多行业,产品很快就敲开了国内外大门,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2023 年 8 月,由大学教授李泽湘和一批教授、科研人员为主导的固高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是产学研发展的一个新标杆,也是高校科创界的一片成功的试验田。

上市敲钟,并因此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这并非是李泽湘所看重的,他觉得更大的意义在于,这让他有机会走下讲台、走出实验室,深入了解产业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避免科研脱离实际,从而更好地指导日常教学。

市场需要什么,科研教学就做什么,在这样的理念下,他那间不足 100 平米的 3126 实验室,培养了 100 多位学生,不少进入了科创圈,创立了科创公司,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汪滔的大疆。

四、

汪滔生于 1980 年,从小就对航模十分感兴趣,玩过很多遥控模型,尤其喜欢直升机遥控模型。

但直升机航模很难操控,有一次在试飞的过程中,他甚至被飞机划伤了。从那时起,他就希望研制出一种能随意悬停的直升机航模,想让它悬停在哪里,它就能就能飞到哪里。

后来,为了实现这个儿时梦想,他考入了香港科技大学,在准备自己的毕业课题时,他自主选择了研究遥控直升机飞控系统。

2005 年,毕业答辩时,汪滔却遭遇了可怕的滑铁卢事件!

在演示现场,他精心研究的遥控直升机飞控系统模型失控坠地,最终仅获 "C 级 " 成绩,错失海外深造机会。

就在别人为汪滔的失败扼腕叹息之际,李泽湘却将他当宝贝蛋,力排众议,破格将其招入自己的 3126 实验室攻读硕士,并为其量身定制研究方向。

因为在答辩过程中,李泽湘发现,汪滔的飞控算法虽未成功,但代码逻辑严密,且其连续 48 小时调试设备,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和执着。

在实验室里,汪滔每天工作 16 小时,甚至将行军床搬进实验室。李泽湘则化身 " 技术顾问 ",每晚 10 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用红笔圈出代码中的逻辑漏洞,却从不直接给出答案,只留下一句:" 工程师必须自己找到最优解 "

2006 年,汪滔带着两位同学在深圳车公庙一间 20 平米的仓库创办大疆。

初期,公司靠为高校和企业定制飞控系统勉强维生,但因产品定价过高(单价超 10 万元)陷入滞销。

2007 年,团队因内部分歧几乎解散,仅剩一名出纳留守。汪滔深夜致电李泽湘求助……

李泽湘次日便马不停蹄从香港赶到深圳,自掏腰包注资 50 万元,并引入哈工大深研院的首届研究生团队(包括后来大疆 CTO 朱晓蕊),填补技术缺口。

除了出资金,拉队伍,李泽湘还亲自带汪滔跑遍华强北电子市场,教会他如何与供应商砍价、识别元器件真伪……

一次采购中,汪滔被供应商以次充好骗走 3 万元,李泽湘却笑道:" 这是最便宜的学费——以后你会记住,技术参数必须写在合同里 "。

2011 年,大疆飞控系统已在航模圈小有名气,有些用户开始在上面自行搭配 GoPro 运动相机进行航拍,但体验极差。

李泽湘与汪滔从中嗅到了商机,决定直接和 GoPro 合作。

李泽湘和汪滔一道飞往硅谷,与 GoPro 谈判。不料,对方见大疆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便提出 " 利润三七分成 " 的条件,GoPro 占 70%,大疆只占 30%。

李泽湘和汪滔等人没有现场答应,他们下了楼,在对方公司楼下车库踌躇良久,汪滔也不知该如何取舍。

李泽湘力主拒绝:" 若妥协,大疆永远只是配件商。我们必须做整机,哪怕再难!"

汪滔听从了老师的意见,拒绝了 GoPro。

回深圳后,李泽湘将 3126 实验室的机械设计团队调至大疆,耗时 3 个月攻克云台与相机一体化技术。

2013 年 " 精灵 1 代 " 问世前夜,汪滔因云台抖动问题几近崩溃,李泽湘却带他夜登梧桐山,指着山下灯火说:" 你看,每个光点都是潜在用户。只要产品够极致,他们一定会发现你 "。

在李泽湘的支持和鼓励下,汪滔终于攻克难关,用极致的用户体验征服了市场。大疆迅速成为科创界的新贵,市值也节节攀升。

大疆的成功,也为身为董事长的李泽湘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财富时,他淡然表示:

" 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以前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钱只是让我们更有资源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5 年大疆估值突破百亿时,李泽湘却主动辞去董事长职务,仅保留董事席位。

很多人表示不解,他对汪滔说:" 登山者登顶后要下山,才能带更多人上山。"

随后,他将精力转向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孵化云鲸、海柔创新等新一代硬科技企业。

虽然退居幕后,但李泽湘依然以 " 导师 " 身份参与大疆多次关键决策。

2016 年,大疆内部对是否进军农业植保无人机争议巨大。李泽湘带团队深入新疆棉田,记录农民手动喷洒农药的艰辛,最终用一份《中国农业效率提升的万亿市场》报告说服董事会。

2018 年美方制裁大疆时,李泽湘建议 " 以技术反制 ":将产品涨价 13% 转嫁关税成本,同时加速闭源系统研发。结果大疆美国市占率不降反升,屡禁不绝……

如今提起无人机,全世界只有大疆和其他无人机两种答案,并且大疆是实至名归的遥遥领先,断层领先的霸主地位。

大疆的辉煌,离不开李泽湘的帮助,但在他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并非仅仅一个汪滔。

五、

2020 年,深圳科创学院学员孙英东开发肌肉放松仪时,因供应商拖延,他险些放弃。

李泽湘得知后,连夜带他驱车到东莞工厂,与负责人 " 喝茶谈判 "。途中,他分享早年带汪滔跑华强北找零件的经历:

" 创业者就像走夜路,怕黑就拉着手电筒一起闯。"

最终,工厂破例接下小批量订单,解决了问题。孙英东感慨:" 他不仅教技术,更教我们如何与产业链‘交朋友’。"

这种 " 导师 + 战友 " 的角色贯穿他的教研生涯。多年以后,汪滔回忆:" 李老师总说‘登山要结队’,他会在悬崖边拉你一把,但路得自己走。"

除了会解决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问题,李泽湘在解决学生情感问题上也有一手。

学生张明(化名)曾因长期从事工科,思维过度理性,与女友矛盾频发,李泽湘了解到情况后,便给他出了一道题。

李泽湘让他调研 100 对情侣的需求,让他制作" 情感交互机器人 "

张明也很认真,深入调研,最后发现:" 女生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共情。"

得到启发后,他决定做一个项目,研制一款能感知情绪变化的智能音箱,而女友也成了产品首席体验官。更重要的是,他那工科男不解风情的毛病也给治好了。

李泽湘笑称:" 创业要先懂人,爱人同理。"

这种 " 人性化教育 " 颠覆传统工科培养。他要求学生在菜市场观察摊贩如何优化动线,在养老院记录老人生活痛点……

一位学员开发的 " 无弦吉他 " 因融入街头艺人演奏习惯而爆红,李泽湘点评:" 技术是骨,人文是魂。"

他自己也应长沙市政府邀请,在长沙建立了机器人学院,并牵头成立了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打造了希迪智驾,旗下无人驾驶重型矿卡从科幻变成现实,极大提高了采矿效率,降低了能耗,也提高了安全性。

由于产品硬核,引发了世界关注,沙特直接一口气签下了一笔 1500 台智能重卡的超级大单。 

这位 " 科创界的扫地僧 ",除了在科创领域搞得风生水起,个人生活也过得特别精彩。

六、

李泽湘酷爱登山,他把这项运动视为 " 精神充电站 "。

2023 年,他带队攀登梅里雪山时遭遇暴风雪,队员提议下撤,他却坚持:" 创业如登山,退一步前功尽弃。"

最终团队在岩缝中躲过风雪,次日登顶。下山后,他在日记中写道:" 极致产品的诞生,需要穿越技术风暴的勇气。"

这种 " 极限挑战 " 思维渗透到他的生态布局。松山湖基地的创业者常被要求 48 小时完成产品原型,李泽湘解释:" 压力测试才能暴露真问题。"

一次,云鲸团队为优化拖布旋转角度连续迭代 37 版,他深夜送来夜宵并留下字条:" 第 38 次,或许就是答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工科人不懂生活,但李泽湘的餐桌却充满乐趣,以致他的 " 家庭食堂 " 成为了创业圈的传奇。

每周六,李泽湘会亲自下厨做湖南小炒肉,邀请学生、投资人、供应商共餐。

席间不谈商业计划,只聊生活见闻。逸动科技创始人陶师正正是在餐桌上发现船员对船外机动力的特殊需求,由此开发出适配小马力船机的爆款产品。" 一锅辣椒炒肉,炒出了千万级生意。"陶师正感慨。

2024 年常州大学毕业生典礼上,李泽湘将亲手组装的六足机器人赠予优秀学员,机身刻着戴森的名言:"5127 次迭代,只为一次完美。"

他在演讲中说道:

" 中国制造需要更多‘笨功夫’,愿你们做时间的朋友,而非风口上的猪。"

这位 " 科创园丁 " 用半生诠释了工程师的浪漫:以技术为犁,以教育为种,在硬科技的土壤中培育出改变世界的果实。正如他办公室悬挂的书法所言——" 极客之心,匠人之魂 "

希望这样神一般的老师,更多一些,多多益善!

本号经常被禁言,为防止失联,可关注备用号:万小刀的江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大疆 李泽湘 教父 机器人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