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思 01-18
深圳小学生试卷爆火背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顶思,作者:Zoey,原文标题:《深圳小学生试卷爆火背后,狂卷 " 超前学习 " 之风从幼儿园到高中》,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 老师教了一滴水,考试要考太平洋;书上写着一粒沙,最后考了撒哈拉 "…… 近日,深圳南山区小学四年级学生期末考试引发全民对 " 超前学习 " 的热议。试卷确实太难?又或是新课改的风向、新尝试?" 超前学习 " 之风从幼儿园一路卷到高中,无论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均充满疑惑。

近日,深圳南山区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卷引起网络热议。原因是题目过难,全体学生考试延长 20 分钟。原计划考试 90 分钟,一共 36 道题,整整 6 页,算一下时间,平均两分半钟解出一道题。这两分半钟,四年级学生需要读题、理解、思考、计算和书写。不少中学数学老师感慨:" 别说小学四年级孩子,我都写不完!" 另外,试卷中不少题目的题干描述复杂,被网友质疑,到底是在考语文理解还是在考数学?

针对网络质疑,当地教育局回应,称这是顺应课改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适应运用各学科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孩子们以后会适应的,接下来还是会顺应课改方向,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 这张试卷到底难不难?它会成为新课改的风向标吗?一张试卷折射出了哪些困境?

90 分钟 36 道题,创新试题引发各界争议

曾在北京知名公立、私立学校任教的资深数学教研专家马宁认为,90 分钟 36 道题,加上大量需要阅读理解的内容,让考试变成了 " 阅读马拉松 ",在这种题型下,对于四年级学生,题量过大。但他看完试卷后认为这是目前自己见过最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试题。

" 我自己做题的时候发现,整张试卷几乎没有能直接回答的事实性知识,大部分涉及到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没有能通过刷题练习‘秒’掉的题。考查的知识点符合四年级学生水平。学生和家长觉得难的不是知识点,是应用知识点的情境。这份试卷可以说是真正考数学素养的,而不只是考数学知识。" 马宁说。

比如,第 8 题,结合实际情境和竖式考察了对 " 位值 " 的理解,即,数字位于不同数位时表示有几个一、几个十等:

第 11 题考察了对度量这一概念的理念,也就是,度量涉及到对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属性的量化,度量单位是度量过程中用来比较和表达这些属性的标准:‍

这些都是与数学有关的重要大概念,现在提倡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意义就是在于基于核心概念重整单元知识结构,并且在单元结束时通过学生表现来证明他对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马宁认为,现在有些老师对大概念等理念嗤之以鼻,教学依然以讲授和习题为主,没有为学生的深度理解和迁移而教,可见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将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在这张试卷中,有一道争议颇大的题目:

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这道题出得不科学,不要说小学生,成年人也没法判断。马宁认为,命题人的弦外之音是生活中有对不同可能性的具体体现。但如果站在数学视角,这道题可能不严谨——多大的海捞多大的针?因果关系意味着必然事件吗?水滴一定穿石吗?但另一方面,在马宁看来,学术界的质疑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道 " 用数学眼光看现实世界 " 的好题。2022 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 三会 " 素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素养。这套试卷正是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积极回应。

但还有不少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对此表示疑虑。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认为,此次事件彰显广大教育研究员积极探索将情景化、跨学科、课程思政等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融入数学教学的大胆尝试与实践。但是部分题目超出了学生的 " 最近发展区 ",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难以完成。

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黄东坡表认为 " 情景化、跨学科、增加阅读量,这是新中考新高考的新特点,但凡事要有度,否则只有形式而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水平和思维状况。"

广州一重点中学数学教师周老师表示,这是对高考数学的误解。试卷中出现两三道贴合生活场景的数学题无可厚非,但不能整张试卷全是这样的题。不管如何变革,数学的本质依旧是追求简约之美,避免过度复杂化。

芝加哥大学杰出教育奖获得者、国际学校资深教师段凯耀表示,这张试卷难度和阅读量确实超出四年级学生普遍能应对的范围,孩子们做起来费力在所难免。这背后折射出教育体系里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之间的错位。这种看似跨学科、实则难度过大的考题,不仅让孩子失去热情,也使 " 测评 " 本应发挥的价值大打折扣。

" 超前学习 " 误解跨学科,关键要因材施教

正如上述教育工作者指出的,部分题目超出学生 " 最近发展区 ",题量大,题干设置的情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 " 超前学习 "。

段凯耀认为," 超前学习 " 如果缺乏系统化设计,往往就成了知识点的简单拼盘,不仅深度不够,还可能让学生误解了 " 跨学科 " 的真正意义。所谓跨学科,应该是有机联结、逻辑清晰,让孩子感受到不同学科相互支撑、相互启发,而不是为了制造难度而做 " 杂糅 ",如果把学科融合仅当噱头,最后只会让孩子们因不堪负荷而丧失兴趣,也让跨学科教学的初衷沦为空谈。

曾在多所知名公立、民办学校任校长的林辉表示," 超前学习 " 本质是因材施教。课改新理念可以在试卷中适当引导,比如 10 个题目出现 2 个具有情景化背景的题目;不能大规模 " 超前学习 ",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设有不同课程难度和课程项目,比如 PBL 学习等。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拔高或者一刀切,就违反了教学的基本规律。" 小学到中学的考试一般都是目标参照性考试,只要完成课程标准就达标了,甚至中考也是目标参照性考试;而高考是常模参照性考试,以选拔人才为主,所以试卷设计时会建立模型,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可以做出大部分题目,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能做出最后几道题目。" 林辉解释道。

而在国际化学校," 超前学习 " 也相当普遍,提前准备 AP、Alevel、托福,这在全球竞争格局下不罕见。段凯耀认为,要是仅为了考试分数而提前学,最终收获的只是 " 刷题 " 能力,一旦离开题库就失去竞争力。如果在系统思维的框架里合理安排进度,让学生掌握学科的深层逻辑,结合跨学科探究和实践活动,他们才可能在日后的学术之路和多元文化环境中更具优势。换句话说,超前学习不能只看 " 早 ",还要看 " 怎么学 "" 学得如何 "。

试卷背后的困境:从卷 " 教育资源 " 到 " 卷生活阅历 "?

除了讨论试卷内容本身,试卷背后折射出的教育困境更是引人深思。林辉认为,课程改革中,理念 - 纲要 - 教材 - 教学 - 评价,这五个环节都要经过严谨科学的设计,尤其是评价环节,如何检验课程设计、实施效果,评价的作用尤其重要。考试是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把握课程改革的美好期望,非常有考究。比如,各学段强化综合性学习时,不能忽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把语文上成思政课,把数学上成综合性课程。但现实情况是,这五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存在落差,中外课程改革都遇到这样的问题。

段凯耀则认为,新课改之所以强调知识与真实情境相结合,是希望学生明白学科知识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在现实中,这一点往往被考试压力、课时限制、教师培训不足等因素冲淡了。有的教师做情景化教学,缺乏资源或实践经验,导致难以落地。要让这一理念真正生根,需要教师持续学习、学校提供足够支持、家长充分理解,更需要整个教育系统在评价和资源投入上配合,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这才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林辉发现,在新课改推行中,大部分家长还是以成绩作为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所以他们认为考试题目应该简单明了,大量情景化题目会影响学生答题、耽误时间。而实际上,教育已经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同。马宁强调,当下国家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核心素养,素养是一种融合能力、品格、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就好比要想拿到汽车驾照需要通过真实路考,而不是知道更多的交规或在驾校内部道路上开得更快。家长需要改变 " 学得更难,做题更多就能考得更好 " 的学习观念。所以统一好学校教育、家庭观念、社会认同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基础。

一张深圳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试卷已经 " 先进 " 到满卷 " 跨学科 ",不禁让人感受到城乡间的教育差距。马宁认为,对试卷的热议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教育公平问题:当考试从考察知识转向考查素养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差异被放大。未来卷的到底是 " 教育资源 " 还是 " 生活阅历 "?这种差异往往与家庭背景和城乡差距密切相关。

" 在城市中,家长可能会由‘卷校外卷竞赛’,转变为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孩子的课外阅历。但这是符合教育理论的,人的经验越多,带进课堂的先验知识就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刻且多元。而农村学生的视野和体验可能会受限于客观条件。这种生活阅历差距可能会比‘教育资源’差距造成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马宁说。

令人欣喜的是,这份试卷引发的争议和阵痛将推动课程、教育改革向前迈进。

参考资料

1. 央视新闻:小学数学试卷 " 难出天际 "?!看完题目,老师也不淡定了 ......

2.《光明社教育家》: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深圳南山区数学试卷事件暴露的几大问题

3. 公众号 " 教学的方法 ":深圳南山区小学数学试卷争议背后:教育改革中的三重认知冲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顶思,作者:Zoey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试卷 深圳 考试 数学 马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