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力电池成本占总成本的 40%、50%、60%,并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两年多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 2022 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的 " 抱怨 " 还历历在目,没想到这一预言在 2024 年底变成了更鲜活的事实。
就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广汽集团罕见地录得了近 14 亿元的亏损;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占比进一步上升,这就意味着要购买宁德时代的电池越多。
01
整车厂:产销创出新高,但利润率从 7.8% 降至 3.3%
广汽还不算惨的,毕竟整个 2024 年还实现盈利,更多的主机厂更是陷入 " 增产不增收 " 的局面,甚至出现了极越这样 " 原地解散 " 案例。
一方面是新能源渗透率超过 50%,产销规模创出新高。另一方面,在疯狂内卷的情况下,各大整车厂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24 年汽车总销量超过 3100 万辆,创下了新高。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产销接近 1300 万辆。
但行业并没有实现 " 增产又增收 " 的局面。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忧心忡忡地指出,2024 年 1-11 月的汽车行业收入 94561 亿元,同比增长 3%;利润 4132 亿元,同比降 7.3%;汽车行业利润率 4.4%,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 6.1% 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其中 11 月的汽车行业利润为 374 亿元,同比降 35%,汽车行业利润率为 3.3%。
把时间拉长一些,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是逐年下降,这一数字在 2020 年为 6.2%,短短几年间就跌去了近 5 成;而在 2017 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 7.8%。
2024 年前三季度,国内上市车企中,只有比亚迪、吉利、长城、赛力斯 4 家的净利润为正且同比增长;而电池用量占比最高的纯电动车则没有一家实现盈利,尤其是蔚来、小鹏等知名车企还处于巨额亏损中。
经销商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经销商亏损的比例达到 50.8%,盈利的比例仅为 35.4%,亏损面较上年明显扩大。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 3 年,将有 1/3 的 4S 店继续倒闭。
一般而言,整车厂要实现盈利,毛利率要在 20% 以上,目前也就比亚迪、长城等少数企业能达到。
由于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尽管电池占整车成本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 30% 左右,为整车的最大 " 刚需 "。
02
宁德时代:份额提升,毛利率升至 31%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却混得风生水起。根据动力电池联盟的数据,2024 年 1-9 月,宁德时代占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 45.9%,同比提升了 3.1 个百分点。
在三元锂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份额约为 7 成,几乎处于垄断的地位。
也就是说,宁德时代在国内的份额接近一半,除了给比亚迪自用的弗迪电池外,宁德时代几乎处于独孤求败的境地,因而享有 " 宁王 " 之称。
由于在国内几乎处于垄断的地位,宁德时代具有定价权,获取利润轻而易举。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 2024 年三季报,第三季度宁德时代营业收入为 922.78 亿元,同比减少 12.48%;但净利润则为 131.36 亿元,同比增长 25.97%,超过市场预期,净利润率达到 14.24%。
更让人吃惊的是,宁德时代第三季度毛利率达 31%,宁德时代 CFO 郑舒解释称,一是三季度主要材料包括碳酸锂的价格进一步下探,销售价格进一步往下走,技术层面因素毛利率水平更高一些。
按照三个季度 360 亿元的净利润,宁德时代平均日赚超 1.3 亿元。在强劲盈利的推动下,宁德时代的市值重上万亿大关,也超了 " 迪王 " 之称的比亚迪。
宁德时代 2024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上升得很快。
第三方的证券分析师看完财报后也惊叹:" 今年它的毛利率增长太快了,去年同期才多少?(22.4%)说明它没有给下游让利,也就是车企在亏啊。车企为什么自研电池?就是你的毛利率太高了。"
" 宁王拿走了行业大半的利润,而行业那么艰难,确实有点过分。" 一位与宁德时代有合作关系的车企高层对 DearAuto 称。
从前三季度的总数据来看,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总收入 2590.4 亿元,同比下降 12.09%。但是,净利润为 360.01 亿元,同比增长 15.59%。另外,扣非净利润达到 321.7 亿元,同比增长 19.26%。
此外,宁德时代在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 109.27 亿元、67.7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90% 和减少 2.07%,开源节流,都做到了。
考虑到第四季度是一年中的产销旺季,宁德时代的毛利率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前 10 强中,宁德时代是利润率唯一超过两位数的巨头,这还是 2023 年的数据。
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放到全球也是独树一帜,其 2023 年的利润率也已经远超国际同行水平,达到了两位数,2024 年又进一步增长。
03
不忍宁德时代盘剥?主机厂纷纷自研电池
正因为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不少车企纷纷下场造电池,希望能将宁德时代的价格打下来。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 10 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着手自主研发电池技术。除了零跑和岚图等少数车企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也会外采电芯外,比亚迪、广汽、吉利、长城等大多数车企都选择了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策略。
不久前,吉利汽车最新发布其高性能电池——吉利神盾短刀电池,采用 CTB 构型和多重防护设计,包括 " 三明治 " 结构底护板,有效提升电池包的安全等级,通过了包括 8 针同刺和真弹枪击贯穿试验在内的多项严苛测试;电池设计有 3500 圈循环寿命,可支持车辆行驶超过 100 万公里,能量密度则高达 192Wh/kg,提供了更长的续航能力。
就在 10 月 18 日,奇瑞在 2024 全球创新大会上发布了自研的 " 鲲鹏电池 ",并且还宣布 2026 年固态电池上车、2027 年批量上市。虽然企业不会完全用自己的电池,但是蛋糕变小了。
" 动力电池下一个风口就是整车企业造电池,整车企业如果不造电池必然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整车企业,因为电池的利润高,电池占整车的成本高。" 崔东树表示。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动力电池在价格、供应链等方面的波动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因素。
当然,商业化应用同样面临一系列挑战。安全性仍是动力电池行业最重大的隐患。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在材料、设计和监控系统等方面构建一个全面的安全体系。一家车企想要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中获得持续、长期性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研发布局新的技术。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