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4 日
谣言:西藏定日地震已致 265 人遇难?
真相:2025 年 1 月 7 日 9 时 5 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截至 1 月 9 日上午 6 时,官方正式公布此次地震已造成房屋倒塌 3612 户,遇难 126 人。该数据是目前唯一可信的遇难人数信息。然而,近日网络上却出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声称地震遇难人数为 265 人,这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属于毫无根据的谣言。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 月 13 日 20 时 57 分、58 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先后发生 4.9 级和 5.0 级余震,震源深度均为 10 千米,这是 1 月 7 日定日县 6.8 级地震后最强的余震。定日县县长扎西顿珠介绍,这两次余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与震中所在乡村联系,暂无人员伤亡报告,详细情况正在排查中。呼吁广大网民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在获取地震灾情信息时,请以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来源:" 西藏举报 " 微信公众号)
科普:冬季冻肉解冻注意这些风险和误区
详情:冬天把冰箱里的肉类取出来,很久都不能解冻。有人图方便,直接把肉浸在水里解冻或用流水冲着解冻。殊不知,这些做法不仅会让肉的品质下降,还存在安全风险。这是因为肉在被冷冻时,里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只是停止生长,或繁殖得很慢,并没有被完全杀死。肉被拿出冰箱,在逐步解冻的过程中,细菌等微生物会逐渐苏醒,恢复生长,而且解冻时间越长、解冻温度越高,细菌等微生物就越活跃。那么,到底怎样解冻肉类更科学?专家表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解冻:
微波炉解冻
微波炉解冻可能是目前家里用时最短、操作最方便的解冻法。现在很多微波炉有专门的 " 解冻 " 功能,把要解冻的食物放进去,设置好时间,一按即可。
冷藏解冻
冷藏室的温度通常是 0 ℃至 4 ℃。在这个温度下,多数微生物的活动会变慢甚至被抑制,不仅解冻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肉类的品质。不过,使用冷藏解冻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建议把肉类在食用的前一天拿出来,放到保鲜盒或保鲜袋中,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隔水浸泡解冻
虽然不建议直接把肉放在水里解冻,但可以将肉隔水浸泡来解冻。这种方法比冷藏解冻略快一些。需要注意的是,隔水浸泡解冻需要把待解冻的肉类放在一个防漏的袋子里,密封后再投入洁净的自来水中浸泡化冻,可以每半个小时换一次水。
无论用哪种方法解冻,食物一旦解冻过,最好尽快加工烹调后吃掉,不能再次冷冻。" 解冻 - 冷冻 - 再解冻 " 同样会增加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如果实在吃不完,建议将解冻后的食物做熟冷却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储存。(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 " 微信公众号)
通报:河南公布 4 起典型谣言案例
详情:2024 年 12 月,河南省加大谣言打击力度,着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现对 4 起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案例 1. 网传 "2025 年许昌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安排 "?
近日,许昌市委网信办接到群众举报,一些自媒体账号在网络上发布关于 "2025 年许昌市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安排 " 的相关信息和视频。经核实,许昌市教育局未发布寒假放假时间安排,网传相关信息均为虚假不实信息,许昌市教育局已发布官方声明进行辟谣。
案例 2. 传 " 汝阳未成年人晚上到涧西砍人 "?
2024 年 12 月,网民林某为博取关注,在微信群内发布 " 汝阳未成年人晚上到涧西砍人 "" 牡丹广场发生血案 " 等虚假言论,引发网民关注与热议,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洛阳市涧西公安分局依法对林某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案例 3. 网传 " 开封市禹王台区一精细化工园区爆炸 "?
2024 年 12 月 23 日,某短视频平台出现一段某化工园区飘出浓烟的视频,并配以文字 " 又炸了不知道死多少人 "。经网信部门调查核实,该视频内容为谣言,账号持有人崔某为博取大众眼球、吸引粉丝流量,故意发布禹王台区汪屯乡精细化工园区爆炸的虚假视频,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崔某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已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案例 4. 网传 " 胖东来直播带货 "?
近期,多个网络平台出现以 " 胖东来名义 " 进行销售的网络直播间,相关直播间直接或间接地使用胖东来集团公司所持有商标,如 " 胖东来 ""DL"" 东来 " 等,或以胖东来集团公司董事长于东来的视频片段为背景进行直播带货。经新乡市网信部门向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查证,该公司未在任何网络平台直播带货,也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代表公司进行直播带货。(来源:" 清朗河南 " 微信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