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Tech 昨天
视频大模型竞争升级,快手可灵AI的壁垒是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快手最近发布了 2024 年第三季报:总营收同比增长 11.4% 至 311 亿,日活也到了 4 亿的一个里程碑。无论是用户数据还是营收利润数据,这都是一个稳字当头的财报。不过,相比单纯的财务数字,我最关心的是快手在 AI 大模型领域的动作。CEO 程一笑在业绩电话会中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可灵 AI 的最新进展:月活超 150 万,单月流水也超过了千万人民币。

在即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点开了由可灵 AI 提供深度技术支持的国内首部 AIGC 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并在自己的手机上看了好几遍。

看完之后,我感到叹服,作为星芒短剧暑期档的精选剧集,《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在 5 集的篇幅里,利用可灵 AI 对奇幻的上古传说进行了一次美好的赛博复现。同时,其正片 5 集播放量超过 5200 万,全网话题曝光量超 4.3 亿,同时还登上全平台热搜 21 个。

我也不由的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连视频生成(至少是技术层面)都被人类初步实现了,那么,作为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智慧物种的我们,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什么?是更深层次的创意思考能力呢?抑或是掌握和 AI 协同创作,得到 " 力量倍增器 " 的能力呢?

但至少就可灵 AI 而言,我认为它能够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也给快手带来更强的商业竞争力,更有可能会改变视频制作行业的工作流程。

——导语

01

 视频大模型,卷的是什么?

2024 年 11 月 20 日发布的快手季度财报中,视觉生成大模型可灵 AI 备受瞩目,在业绩发布当晚的电话会议中,也成为机构投资人最关心的几个话题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要从全球大模型的角逐中找到认知。

事实上,从 Sora 问世到可灵 AI 出现的这个时间段里,视频大模型俨然有向军备竞赛发展的趋势。

可灵刚刚发布,初创企业 Luma 就不甘示弱,推出最新视频模型 Dream Machine,这款号称 " 造梦机器 " 的模型迅速面向公众开放测试。其官方放出的一系列样片水准相当之高,而网上也出现了不少网友使用 " 造梦机器 " 生成的视频,虽然没有达到官方样片的程度,但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Runway 紧赶慢赶还是放出了酝酿了半年的全新版本 Gen-3 Alpha,确实也显出了不凡的底蕴。

接下来,视频生成赛道就爆火了,比如,阿里达摩院官宣了 " 寻光视频创作平台 "、字节宣布即梦 AI 开始探索 " 生成式影剧 "、美图 MOKI 盯上 AI 短片创作……

但是,和很多视频生成模型在发布时爆火,但随即就被发现各种 " 幼稚病 " 所不同。快手近期骄傲的宣布了一组数据——可灵 AI 已有超过 500 万用户,累计生成 5100 万个视频和超过 1.5 亿张图。

在 AI 应用落地的时代,只有这种实实在在的应用数据,才能说明一个模型的用户价值和真实水平。

那可灵的厉害之处是什么?

简单一句话就是——可灵 AI 不仅是当下少有的用户真实可用的视频大模型,其生产的内容也能达到真实影像级,还能模拟物理世界特性,并有更高的控制性。

里面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 " 用户真实可用 ",这句话很重要。

可灵 AI 自 6 月推出面向公众开放内测,7 月就陆续向国内和海外的用户推出会员付费体系,近日又推出了 App,对于全球的很多向往视频大模型技术的发烧友来说,可灵或许就是他们首个开箱测试的视频生成大模型。

虽然在可灵推出之前,Sora 已经火到一塌糊涂,但 Sora 一直没有面向 C 端开放。且有真正的专业人士的评价称——尽管 Sora 非常酷,但生成过程仍难以控制,主角的一致性难以保证,需要大量人工后期编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换句话说,Sora 还做不到完整意义上的 " 用户可用 ",因为这里的 " 用户 " 是消费级用户,也就是普通人。

反过来理解就是,如果一个视频大模型很酷,但它不能用,且仍然需要专业人士的能力进行大量人工后期编辑,那对普通人的意义就很小。

就拿我自己做例子,我是一个资深的文字内容创作者。如果我对一个语言大模型的评价是 " 需要大量后期人工编辑 ",那潜台词就是 " 普通人不会觉得好用 "。

而可灵虽然不能说一步到位、毫无瑕疵,但做到了 " 用户可用 ",这就超过了绝大多数竞品。

另一个理解可灵的关键词是 " 真实影像级 ",这就很可怕了。

真实影像级,就是我们拍摄真实存在的物理世界才能产生的影像,换句话说,它不能是动画或特效,也不能夸张和失真,要达到与物理世界一致。

目前,连吃面条这种坑死所有 AI 视频产品的 case,可灵都能完美的呈现。做一些复杂的动作或者细腻的表情,也都没啥问题。

而这个高度,把绝大多数目前的视频生成大模型给挡在了外面。

现在,可灵已经是达到世界水准的现象级视频大模型,就连很少点评中国互联网的 " 钢铁侠 " 埃隆 · 马斯克在看到可灵创作出的作品时,都说了一句:"AI 娱乐产业正在发生飞速变化 "。

快手主站业务与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曾根据可灵 AI 的迭代速度做出预测,乐观估计,预计 1 年左右视频生成大模型就能达到个人制作影视剧的成熟度。

最近,快手还介绍了一项可灵 AI 导演共创计划。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等 9 位知名导演,将依托可灵 AI 的技术能力,制作出品 9 部 AIGC 电影短片。

换句话说,如果可灵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名导演的创作工具,哪怕仅仅是辅助,那也意味着人类在生成式影像技术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02

并非一蹴而就

可灵到底是如何变得这么强大的呢?

盖坤有一个很合理的解释,他说:" 最好的选择就是依托快手现有的业务,对现有的业务升级,能够在现有业务里面形成研发投入的正循环,这样才能让快手 AI 真正有穿越市场周期的能力,能够在长跑中取胜。"

简单的解释就是,可灵的进步,是快手的用户在真实中使用、反馈、改进、提升这样一个闭环所循环推动的。

6 月发布后,可灵已经进行了 10 次升级。

时长上,在行业里普遍还在卷 5 秒、10 秒的视频生成时,可灵就已经推出最长可以延伸到 3 分钟的产品。这也意味着,可灵的生成时长,已经覆盖了所有的短视频和部分的中视频,而中视频的起步时长是 1 分钟,这意味着它对于创作者已经有了重大的实质性价值提升。

9 月,可灵还升级了基座模型,新的可灵 1.5 模型,在画质质量、动态质量、美学表现、运动合理性以及语义理解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画面控制力,可灵 AI 还先后内测推出了 " 运动笔刷 "、" 对口型 "、" 人脸模型 " 等功能。

这里要解释一下何为 " 运动笔刷 "。" 运动笔刷 " 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为图片中的元素(人或物体等)指定运动轨迹,用户只需将图片中需要控制运动方向的部分勾勒出来,然后画一个示意运动方向箭头,就可实现精准运动控制。

可以说,这个功能的提供,某种程度上是可灵从 " 可玩 " 到 " 可用 " 的分水岭。

对于大多数只能生成几秒或十数秒的视频模型来说,用户主要是体验性的,说的直接一点就是追求 " 好玩 "。比如,你生成一个少女抚摸熊猫的视频,只要大体达到预期,你就不太会有精细调整的需求。而运动笔刷的存在,意味着用户可以精细的修正生成结果——这也意味着,只有进阶用户,或者直接把可灵作为视频生产力的用户,才有这种对高级控制功能的需求。

而这一切,仅仅发生在 3 个月时间里。它不仅反映了可灵的快速进步,也反映了这条赛道上的硝烟弥漫和你追我赶。

03

可灵的意义和行业的未来

可灵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赶超行业标杆 Sora,同时又不断的自我进化呢?

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它是 " 两个生态 " 合力发挥作用的结果。这两个生态,分别是快手的技术生态和应用生态。

先说技术生态,这里就不可避免的提及作为视频大模型中的开创之作的 Sora。

行业里有一句这样的评价:Sora 相当于是 openAI 集齐七龙珠之后的融合产物 "。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深,它其实是在告诉读者,视频生成大模型并不是凭空崛起的,它是 LLM 大模型(大语言模型)竞争的延伸和发展。

一方面,所谓的文生图、文生视频,都需要模型能 " 听懂人话 ",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就是 " 依赖文本语义去牵引和约束生成的内容 ",所以好的大语言模型是可灵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这也证明了,快手先后发布的 1750 亿参数规模的通用大语言模型 " 快意 " 和文生图大模型产品 " 可图 ",都是 " 可灵 " 一鸣惊人的技术基石。

另一方面,视频生成的技术路线,也早有提出,如 Google video 多模态开源模型,以及李飞飞的一些早期论文,都多次提到了视频生成的技术路线。

但还有一句话是——技术路线早有人提出,但视频模型的真正考验是工程化。

这意味着,快手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快手拥有的资源和生态,以及快手 AI 研发人员惊人的工程能力,才是最后支持 " 可灵 " 崛起的三根支柱。

盖坤的解释则更深入,他指出,可灵是四个 AI 能力模块的集成,分别是编解码模块、SPT 视频建模模块、语义理解模块、视频理解模块,而且 " 它们都比 GPT 要复杂 "。

所以,一个结论就是,正是基于快手浓厚的技术文化和生态,才能基于已有的能力,创造出可灵这种在原理上并不陌生,但是在工程上难度极高的产品。

而另一个生态,就是快手所拥有的应用生态——中国头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

和很多新兴的 AI 应用急于 " 找场景 " 不同,快手的内容社区属性,是大模型具体应用诞生后,最好的检验场景。创作者依托 AI 完成的无数创意作品,也形成了一条高价值的内容赛道。

在今天,视频特别是短视频已经证明了自己在方方面面的影响力,也正在从短视频出发改变了内容娱乐、文化创作、电商、本地生活服务等各个传统互联网赛道的竞争方式。但一个始终是瓶颈的问题是,今天,高水平的短视频、中视频制作仍然很依赖作者的专业度,也极大的提高了视频创作的试错成本,使得一些有志于视频赛道(比如我)但又没有视频创作技术的人裹足不前。

而正如摩根斯坦利评价的那样——可灵 AI 的成功,将有望使快手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从而长期影响快手在电商和商业化等领域的货币化潜力。

事实上,一直以来,快手都非常重视 AI 大模型技术和现有业务的结合,借助 AI 大模型提高现有业务的效率,展现出充分的应用价值,提升商业潜力,从而形成投入研发和商业变现的正循环。 

以快意语言大模型的应用为例,在商业场景里,基于快手大模型构建的数字人脚本创意生成、数字人渲染生成、数字人实时互动等全流程 AIGC 服务,可助力商业化广告主低成本生成高品质的视频和直播内容。

在内容的理解和推荐方面,快手通过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技术,已经可以准确高效地理解视频内容和用户兴趣,而将这些标签应用在推荐、搜索、广告、垂类运营、生态分析、内容安全等各种场景中,也可以全面的提升全站运营效率。

在内容生产及互动方面,据财报,三季度快手 AIGC 营销素材日均消耗超 2000 万,而互动助手 AI 小快也融入了包括奥运竞猜、用户私信和评论区互动等更多场景,MAU 峰值突破 1800 万。

在这两天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是这样解释 AI 的意义的—— AI 与大模型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对企业发展引擎的迭代,重塑内容与商业、供给与需求、用户与社区的交互关系,创造出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快手已经为 AI 领域的应用和产品创新建立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和 " 工具箱 ",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平台。

作为 " 核心技术攻关 " 的代表成果,可灵 AI 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视频内容制作的门槛,让更多普通人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获得收入。另一方面,人与 AI 的协作将大幅度革新视频内容的生产方式,并帮助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节省时间,个人创作影视剧的时代即将到来。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至少就可灵而言,我认为它也许会给快手乃至中国的优质消费级内容产业巨大的变化。

  —— END ——

作者|胡喆

    交流 / 互动 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胡喆

科技财经作家、数字产业资深观察家、品牌专家。

公众号「胡说成理」创办人、超头部自媒体撰稿人。

数字产业资深观察家,曾任雷锋网副总编、《电脑报》新闻中心主任多年,后应邀加入百度多年,成为百度历史上第一位 CEO 品牌专任负责人;亦较早服务于 UCWeb 的创业,后投身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任联合创始人、市场副总裁等。

品牌研究专家,受聘为分众传媒终身顾问、百度、妙可蓝多、问界汽车等企业和品牌的 CEO 品牌顾问、企业文化品牌顾问,作品被收入于《人心红利》《抢占心智》等著作中。

互联网史名作《沸腾新十年》联合作者,该书曾获得豆瓣、当当等权威图书平台的 "2022 年中国财经商管图书 Top10" 荣誉。

热门推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ai 快手 阿里达摩院 投资人 ce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