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在指南者留学南京公司西区的一块空旷区域,我靠着窗户,等着接下来的一个活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硕士招生宣讲会。
现场,我提出一个的疑问:相对比香港的学校,贵校的审理速度为什么相对较慢?(申请过的人都懂)
老师说: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和评估学生的背景,因此,审理速度会慢一些。
我继续追问:贵校如何体现 " 综合 " 评估的呢?
老师沉吟了两秒,抬头看着我:CS 的硕士专业给双非 GPA2.5 学生发过录取,因为学生的软背景比较突出,后续笔面试表现也很优异。
至此,关于 NUS 的整体招生机制,大致了解。
在这,我也替大家把港大、新国立招生官在宣讲会上独家透露的招生偏好整理出来了,需要的可以添加小助手领取。
我的工作范畴是选校定位,因此,我也迫切需要了解到这样一手信息。我每天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就是结合学生需求和专业招生偏好,帮助他们更好地匹配专业。
这些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少认知,比如在 23fall,gpa2.5 的港本和英方成绩 49 分的帝国理工本科,录取到香港科技大学,初步验证香港科技大学整体偏好海本的特点。
22fall、23fall,有两位来自同一双非院校学员生,申请并录取到港大。根据经验,港大每年都有一定(偏少)比例名给到双非,所以会如此推荐选校。对一些有突出优势的双非学生,我还是会习惯性推荐学生考虑香港大学,而非香港科技大学。
再有,新二所 EE,从录取数量和门槛看,南洋理工(专业第一)明显比新国立要简单一些。从 22fall、23fall、24fall 的总体录取结果来看,确实如此。说到原因,那就是新国立依赖和国内高校合作的 "311" 项目招生,因此,统招释放名额并不会太多。
也是在 2023 年,我与几位 " 社会人 " 学生相识、开始了 24fall 的申请征程。当了解完他们的需求,我的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想到某一类适合的专业。
提到工作党,可能首先想到的是 MBA。可是,MBA 往往需要 GRE 或 GMAT 的分数,对离开校园这么久的人来说,根本没时间准备。在日常工作中,挤出时间逼自己一下,准备雅思或托福,就相当吃力。若同时在准备 GRE 或 GMAT,可行性很低,结局往往是 " 郁郁而终 "。
因此,我顺势推荐了这一类专业:创业创新。
首先,因语言要求较低、不需要 G 的特点,相当于给在职党送 " 福利 "。
其次,这类专业尤其看重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根据我的经验,相当多在职同学,GPA 都不会突出,甚至是他们的短板。而且,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最后,开设这类专业的学校知名度比较高,无论是提升学历再就业、还是拼校友圈找资源,都是非常的香甜。
这类专业具体有哪些?
有代表性有三个:
新加坡国立大学 风险企业创业理学硕士(简称 VC)
南洋理工大学 科技创业与创新理学硕士(含中文班)(简称 TIP)
香港城市大学 创新创业理学硕士(VC):这是新开专业。
话说:这类专业到底有多喜欢工作经验?
看个案例,探探它的底:
相信屏幕前的同学,很可能没有听过 W 同学的本科院校(很正常,我也没听过)。再看 82 分的 GPA,大大的问号充满心间,也可能会想:我是不是也可以?!
这位学生具有丰富的工作和创业经验,在面试中,体现发挥了经验的价值,一举拿下 offer。同时,这位学生还拿到了南洋理工大学 TIP 的面试,爽歪歪。
录取之后,我与 W 同学回忆了该类专业的难度,主要也是体现在面试上。对应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很难把握 " 头脑风暴 " 类型的面试。据 W 同学回忆,不少 985 名校背景学员,在面试中表现缺乏水准,而遗憾错失录取。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针对工作背景比较优秀的学生,学校是可以降低院校背景和 GPA 占比的权重。
可能有一些心动的家长和同学,看了一眼专业名字,有亿点点的顾虑:这个专业回来认证成什么呢?
根据去年毕业的学生反馈,这类专业回来认证成工商管理,考公考编私企都可以,总一个适合你。
这个录取对我和同事来说,也是刷新之前 " 专业偏好 " 的认知。
记得出 offer 的那一天,身边的同事和我讨论原因,单看本科院校和 GPA,实在是找不出一点优势。最终,我们一致认为:该学生在软背景上的努力,对录取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拿到面试;同时,在面试中的出色表现,也是加分项。
过去的 24fall,与几位 " 社会人 " 的合作,从录取结果看,基本预期之内,个别高于预期。同时,也刷新我对这些专业招生偏好的理解,丰富未来在定校上的经验感知。
25fall 已经开启,我也在期待更多类似背景和需求的学生相遇与合作,再次冲击这些学校和专业,拿到更多的 offer。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