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相信这世界是一个 " 地球村 ",大家可以合作共赢。
但现实告诉我们,你要想强大,要想复兴,只能自己趟出一条血路,别人只会突然卡住你的脖子,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硬实力,永远没有出路。
曾经,我们相信科学无国界、相信开源开放,技术是单纯的。
但现实告诉我们,政治的阴影无处不在,看似单纯的技术决策,也离不开政治斗争、国家利益、法律法规、经济竞争的错综复杂的影响,纯洁的善良只会被人肆意践踏。
近期在科技行业发生的一系列意外事件,尤其是 Linux 的接连塌方、RISC-V 的隐患浮现,更是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每一个有识之士都不得不更进一步思考:我们的产业未来该怎么走?在高科技行业我们还能依靠谁?
图源:Pixabay
【Linux 社区粗暴赶走俄罗斯核心开发者:开源成笑话】
Linux 一直都可以说是开源的代名词,也是 Windows、Mac 之外最重要的第三股力量,我国的众多 " 国产操作系统 " 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而来。
可以说,Linux 构成了整个开源世界的重要基石。
但是,Linux 社区最近发生的事情,却让全世界技术爱好者刚到心寒,让所有采用 Linux 的厂商感到心惊肉跳。
因为俄乌冲突,Linux 社区粗暴地赶走了所有的俄罗斯开发者,引发众怒,而在众多的西方 Linux 维护者看来,这一切都合情合理,因为 Linux 内核也要合规要求。
事情的起因是 10 月 18 日,Linux 内核维护者 Greg Kroah-Hartman 在一封邮件中宣布,由于 " 某些合规性要求,删除了一些 Linux 开发人员和条目 "。
但是,被除名的这 11 位开发和维护者,全都来自俄罗斯,他们都对 Linux 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Gre KH 也并未解释所谓 " 合规性要求 " 到底是什么,只是模棱两可地说:" 如果提供了足够的文档说明,他们将来还是可以回归的。"
此举引发了大量 Linux 开发者的迷惑和质疑,更有人明确指出,Greg KH、Linus Torvalds ( Linux 之父 ) 都受雇于 Linux 基金会,而其总部位于美国,必须遵守美国法律。
还有很多人并不熟悉的 OFAC (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 ) ,对于 Linux 内核维护者也有管辖权,而且非常严格,任何违反其政策规定的个人都会面临严重的刑事和民事处罚,而且没有任何缓冲空间。
随后,资深的 Linux 内核开发人员 James Bottomley 对所谓合性规要求作了一番澄清,直言如果被 OFAC 列入特别指定国民 ( SDN ) 名单、受到 OFAC 制裁计划的约束,或者由名单上的公司拥有 / 控制,与 Linux 社区的合作就会收到限制,无法出现在维护者文件中。
他强调,对于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很抱歉,但是,所有的 Linux 基础设施及许多维护者都在美国,无法忽视美国法律的要求。
很快,Linus Torvalds 本人也以其赖以成名的粗暴风格此事做出回应,其说法更令人咋舌。
要知道,Torvalds 虽然被奉为开源精神领袖,但他是芬兰人,而芬兰、俄罗斯之间的纠葛相信大家都知道,因此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他也难以独善其身。
Torvalds 回应这里原文翻译如下,大家一看就明白其立场所在:
首先,到处都是俄罗斯那边的网络暴论。
做出调整的理由相信大家懂的都懂,行动绝不会撤回。
劝告那帮使用随机匿名账户想以网暴方式搅乱视听的俄罗斯水军们,别白费力气了。
这里向各位非水军、真正无辜的旁观者们解释一下," 各种合规性要求 " 并不单指美国这边的政策。
如果大家还没听说过对俄制裁,建议平时多看看新闻。当然,我说的 " 新闻 " 也不是俄罗斯暗中支持的那种垃圾邮件。
至于要求我三思的建议——拜托动动你的脑子。我是芬兰人,你们认为我有可能支持俄罗斯吗?这么说的人不只是不关注新闻,连基本的历史知识都很匮乏。
至此,相信不用再多说,大家都应该明白,Linux 绝非一只白天鹅,它并不纯洁,一直都在被政治绑架,只是以前隐藏得很深,现在才真正浮出水面而已。
显然,在所谓国家利益、法律合规的框架下,Linux 被赋予了强烈的国界和政治色彩,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下随时可能爆发危机。
就像那 11 位俄罗斯维护者,都在开源社区中贡献了大量代码和分支,在技术能力和敬业态度上令人钦佩,但他们已经不可能再回去,因为贡献并不总是等同于话语权。
这也不是 Linux 世界唯一的政治事件。还记得 CentOS 停服事件吗?这直接导致国内众多大中型企业不得不紧急寻找替换方案。相信类似事件未来肯定还会再次发生,不得不防。
从这里更能看出鸿蒙系统的艰难和可贵,只有从底层完全自主掌握,才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RISC-V 在中国强势崛起:背后隐患不得不防】
如果说 Linux 爆发的是 " 软件危机 ",RISC-V 就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 " 硬件炸弹 "。
当今的芯片架构指令集中,x86 一直被牢牢掌握在 Intel、AMD 手中。
我国海光、兆芯虽然获得了一定的 x86 IP 授权,但要么被限制未来发展,要么性能平平。
ARM 架构曾经也是开放的,但是经历了华为被限制授权,最近更是发生了 ARM、高通之间的激烈冲突,实在无法再让人相信它。
我国飞腾、鲲鹏都是基于 ARM 架构,但一样都被堵住了前路,失去了未来。
目前的国产 CPU 的六大分支中,只有两家基于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构,一个是申威,仅面向超性能计算,另一个是龙芯,2020 年就打造了自己的 LoongArch 龙架构,而且经受住了各方面的考验。
RISC-V 已发展五代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股势力在迅速崛起,而且一直广为看好,那就是 RISC-V。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David Patterson、斯坦福大学的 John L. Hennessy 等学者开始尝试对 x86、ARM 等传统的 CISC ( 复杂指令集 ) 进行精简。
RISC ( 精简指令集 ) 由此诞生,而且短短 8 年时间就演进了四代,但一直没有受到广泛关注。
如今的 RISC-V 已经是第五代,诞生于 2013 年,尤其是随着伯克利团队将其从概念推进到原型芯片,并在 2015 年成立了非营利组织 RISC-V 基金会,带动了大量的技术研讨,RISC-V 才慢慢得到行业与大众得关注、认可。
RISC-V 的好处是架构简单,没有向下兼容的历史包袱,模块化设计,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组合打造不同产品,关键是号称完全开源开放、免费可控,所以很多人相信它才是自主可控 CPU 的未来基石,未来将与 x86、ARM 并列。
但是,它真的靠谱吗?很难说。
首先说一下 RISC-V 的管理与决策机制。
RISC-V 基金会由其会员控制,负责推动普及、指导未来发展,基金会成员可以得到并参与 RISC-V 指令集规范、相关软硬件生态系统的开发。
RISC-V 基金会由来自 Bluespec、Google、Microsemi、NVIDIA、NX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部数据的七名代表掌管,但是他们七个,全都来自美国。
为了确保开放性中立性,RISC-V 基金会的总部于 2020 年 9 月正式从美国前往瑞士,但是瑞士所谓的永久中立国如今是什么德行,大家都看到了。
再者,今天能从美国搬出,明天也能搬回美国。
RISC-V 基金会的会员分为多种级别,包括独立会员 ( 可参加工作小组 ) 、旁观会员 ( 可参加工作小组和委员会 ) 、白银会员 ( 可以投票 ) 、黄金会员 ( 可以成为工作小组主席 ) 、白金会员 ( 可以入选董事会 ) 。
RISC-V 董事会可以说是 RISC-V 的最高管理与决策机构,其成员由白金会员差额选举产生,负责审核工作小组提交的草案并投票,下设技术委员会、市场委员会。
目前,中国企业机构在 RISC-V 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25 家高级会员有 9 家来自中国,组成董事会的 24 名成员也有 6 人来自中国大陆。
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对 RISC-V 有决定权,就像 11 位俄罗斯 Linux 内核维护者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一句话就给踢开了……
更关键的是,真正管理 RISC-V 的到底是董事会,还是背后另有股东会,目前没人能说清楚。
RISC-V 基金会白金会员
RISC-V 董事会成员 ( 部分 )
现阶段来看,RISC-V 还处于发展阶段,保留着相对纯洁的技术性,但就像曾经的 Linux 社区也很干净、如今却一地鸡毛,谁也无法保证 RISC-V ( 以及后续的 RISC-VI/VII …… ) 也能始终坚持中立,尤其是它的大部分核心高级成员、董事会成员,都来自美国企业。
只能说,RISC-V 现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气候,行业和企业支持与采纳力度不足,重量级的芯片产品乏善可陈,它仍然迫切需要团结足够多的力量,包括俄罗斯,包括中国。
俄罗斯芯片市场最初被 Intel、AMD 所垄断,俄乌冲突后二者相继退出,于是俄罗斯开始大力推行基于 ARM 架构的备选方案,但是很快,ARM 也和俄罗斯断绝了关系,再加上台积电拒绝代工服务,俄罗斯只能下注 RISC-V。
俄罗斯 Syntacore 是 RISC-V 基金的创始成员之一、核心开发者,CloudBear 也是基金会的战略成员。Baikal Electronics、Aquarius 等半导体厂商都在开发 RISC-V 芯片方案。
但是眼见着俄罗斯的核心开发者被 Linux 社区一脚踢开,他们怎么可能完全信赖 RISC-V?
俄罗斯 Syntacore 开发的 RISC-V 架构芯片 SCR7
中国在 RISC-V 上的影响和贡献更大,投入力度更大,成果也是最突出的。
RISC-V 架构于 2017 首次进入中国,次年就相继成立了中国 RISC-V 产业联盟、中国开放指令生态 ( RISC-V ) 联盟,尤其是随着 2018 年中兴被打压、2019 年华为被制裁,RISC-V 更是成了 " 村里真正的希望 "。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也纷纷拥抱 RISC-V,相关产品如雨后春笋,遍布物联网、通信、汽车、PC 笔记本、服务器等市场,逐渐形成了底层芯片技术、上层操作系统、下游应用协同发展的局面,上海等多地政府也在积极扶持 RISC-V 产业。
截止 2022 年底,全球采用 RISC-V 架构的 100 亿颗处理器中,有多达一半来自中国,可以说中国正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全球 RISC-V 发展的未来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更是多次公开提出:"RISC-V 是中国 CPU 领域最受欢迎的架构。"
预计到 2027 年左右,全球将有大约 250 亿台设备运行在 RISC-V 生态中,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超过 70%。
中国深度数智开发的全球首款 RISC-V 笔记本 ( 操作系统是基于 Linux 的开放麒麟 )
但是一如前文所说,RISC-V 的未来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其发展过程中随时可能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方面的额外压力,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复杂政治环境中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中立性要打一个问号。
这绝非杞人忧天,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实上,中国目前在 RISC-V 领域的强势崛起,已经引发了美国方面的 " 关注和焦虑 "。
就在去年,部分美国议员公开提出,希望通过限制美国人或美国企业 RISC-V 相关技术或产品的出口,来压制中国 RISC-V 产业的发展。
虽然这并非美国的官方态度,但已经释放了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因此对于 RISC-V,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方面在发展 RISC-V 生态的同时,更应着力于我国自主指令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借助眼下的大好时机,从 " 根技术 " 上掌握真正的话语权,比如龙芯完全自主的 LoongArch 龙架构,就是最佳代表。
另一方面随时小心提防,来自西方尤其美国的变故随时可能出现,而一旦发生变数必须立刻做好应对,保护相关产业发展不被 " 卡脖子 "。
【谨慎对待开源技术 坚决实现真正自主可控】
对于开放的开源技术,无论是操作系统领域的 Linux,还是架构指令集领域的 RISC-V,我们都既要承认它的优秀之处,加以合理利用,也要防范它的背后隐患,随时做好两手准备。
开源技术有着开放协作、全球共享的特点,只要遵守简单的规则,就可以免费、自由使用。
但是,无论开源和开放技术如何标榜自己,它离不开人,很容易受到政治斗争、国家利益、法律合规、经济竞争的复杂影响,不可能真正保持中立。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 Linux、RISC-V 这样的开源开放技术,在使用和发展的同时,更要随时保持谨慎和客观,坚决保留 " 底线思维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架构指令集、操作系统的真正自主可控。
Linux 内核之父:Linus Torvalds
图:RISC-V 原型芯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