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2020 年 9 月,山东女子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
4 年后的夏天,两所学校近百名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成为首届养老专业毕业生,被众多养老机构抢聘。而今年,山东女子学院也迎来了 2024 级的新生报道,养老服务管理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共迎来本科新生 473 人。
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 养老 "、" 银发经济 " 这两年热度一直很高,成为不少人的学习、就业的选择方向。那么,站在个体角度,从事养老行业工作到底怎么样?
10 年前,周州报考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当时其实也不知道这专业是学什么的,但听说毕业之后能直接去民政单位工作,就留了下来。毕业后,周州如愿进了民政局直属的一家公立养老院,能有个月薪 2000 多,包吃包住。
养老院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呢?
很多人以为是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但这主要是护工的事儿,更多工作是围绕 " 哄老人开心 " 展开的。比如,设计老年人学习的国画、声乐、钢琴、古筝、英语、芭蕾、哲学、电影赏析、等课程,有些养老院还会为老人开发游戏,带他们出去摄影采风。
在老年人的世界里,工作可能细分到如何安排两个脾性不相投但同样热衷表演的老人演出,如何不让爱唱歌的老人打扰到爱打牌的老人,在老姐妹为同一个老头争风吃醋时该如何应对。而这些,在经济效率为先、高唱进取论调的主流世界里,很少被关注到。
周州值班时遇到过各种各样很多问题,比如老人家向工作人员求爱未遂后大闹、吃假保健品吃坏身体、吃错药、把干燥剂冲水喝、吃了过期变质的东西等等,甚至在职业期间还遇到过老人跳楼自杀的情况。
" 根本没时间害怕,满脑子想的是留好证据,遗留物品的处理,而且不能让其他老人恐慌。"
周州坦言,在养老院的工作学到了很多,老人们经常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她在老人的相处中看懂了很多人情世故,也看淡了很多事。
但随着逐渐增长的年龄和上涨的家庭开支,他也开始矛盾,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这份工作," 毕竟未来还要成家立室,开支只会更多 "。
和周州同样困扰的还有 5 年前的黎果,她在养老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现实层面的原因选择了离职,去做过其他工作,但兜兜转转后还是回到了养老行业,自己开了一家养老院。
让她重回行业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件事,她有次帮一个 85 岁的老人举办了个摄影展,那个老阿姨握着她的手激动了很久,说活了八十多年,没想到自己还能搞个这样的展,还有观众。
" 都是小事儿,但就是特别打动你 ",黎果相信,养老这行的前景如何她看不透,但养老院每一天发生的这些事,才是让她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还有人活着的一些价值。
丽丽这两年阴差阳错成了一名 " 养老经纪人 "。最开始,是因为隔壁邻居的一对夫妇,需要在紧迫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养老院,而她因为之前的社区工作积累了相关的养老院资源,便机缘巧合地帮助这户家庭匹配了合适的养老院。
在这样的契机下,丽丽发现了那些迫切需要找到合适养老机构的家庭,和闲置的养老院市场中间,隔着一条鸿沟,在这中间蕴藏着机会。
她开始通过拍摄养老院的探院视频,帮助那些急需找到合适养老机构的家庭,一面链接各个养老机构的资源,一面提供养老咨询服务,给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养老方案,入住顺利,机构会支付渠道费用,此外通过拍短视频还能赚取广告推广费,目前月收入能有 2 万多。
不过,比起那种依托保险机构的养老中介,这还是小钱。
保险养老需要老人先买 200 万的保险,才能获得入住资格。每月租金、吃饭另外交钱,提供免费的管家、维修、保洁、活动等基础服务,但外出就诊等个性化需求要另外收费。也就是说,保险养老中介的主业是卖保险,养老机构是副业,而为了更好的养老条件,有很多老人愿意付费。
" 我们这个行业月入 10 万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何姐在一家高端养老社区做代理制的养老规划师,销售保险和自建养老社区的居住权," 特别优秀能拿到 50 万,比如客户签了 1000 万的保单 "。
尽管收入可观,市场庞大,但在更多养老中介们眼中,养老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从需要养老的家庭,到挣扎求生的机构,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养老院自媒体如雨后春笋,37 岁的阿法正是上海的一名养老自媒体博主,这两年他探访了上百家风格迥异的养老院,包括日资和法资养老院。
" 日资的养老院,会秉持 " 自立支援 " 的理念,比较在乎老人的自尊,老人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能借助辅具站立就不靠护工扶。法国的就会偏向于康复理疗,因为欧洲的运动康复在全球都走在比较前面。" 阿法说到。
在探访过程中,阿法也打开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比如在法资养老院里体验非药物疗法、水中康复锻炼等,这些都能帮助老人们提高健康水平。
谈及对这个行业的理解,阿法从相对成熟的日资养老院里看到未来的影子," 随着这个行业和老龄化的发展,我觉得未来会有更加系统化、平台化的生态出现。"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了解下国内大部分人的养老方式怎样的呢?
目前来看,家人仍然是养老的主力军,许多父母更愿意待在自己家里,而不是搬去和子女同住,这就导致我国空巢老人比例超过 50%。子女通常住得离父母家较近,常去探望,帮忙做饭或做家务。如果这些做不到,他们就会花钱雇照护人员,让年迈的亲属在家安度晚年。
由社区组织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帮助老人在家生活,包括定期家访、日托中心和其他个性化服务。目前有一些从传统养老院工作过的人出来创业,成立了一种社区养老机构的业态,主要是将老人的需求对接给上下游,比如家政、助浴、陪诊、住养老院、买器材等,从中赚取抽成。
机构养老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社会福利院,由税收和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过去只有无在世亲属、无收入、无工作能力(称为 " 三无 ")的老人才住这类机构。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中国福利事业的分散化,许多公共机构开始接受付费住户,现已成为机构养老的热门之选。因为屋子的配置相对不错,而价格远远低于外面的市场化机构,因此供不应求,往往要排队两三年才能住进去。
另一类是医院养老,像上海等大城市的新型医疗机构,会提供住院照护、医疗照护或长期的分级照护,更受大众信赖,还能进行医保报销,但也导致了过度拥挤。
最后,是市场化的养老机构,价格相对昂贵,性价比低,被大量闲置。以北京为例,截至 2024 年 3 月,北京共有 578 家养老机构,但养老机构床位总体入住率仅 45%。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养老行业仍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想要从名不副实的 " 朝阳行业 ",成长为 " 黄金行业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从 1970 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54 年时间,经历了萌芽期、增长期、爆发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也是逐步发展才萌生出新的职业形态。
如 2000 年《介护保险法》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日本护理业发展,许多企业,如日医学馆、倍乐生及和民,都是乘此政策机遇进入护理业,日本大量优质的护理人员也是从这个时候慢慢开始被培养起来的。
而新的保险制度也为医疗、康复、福祉、家政服务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产生了新职业 " 介护经理人 " —— 一个为了介护保险制度健全运营的综合管理角色。
此外,日本在智慧养老方面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设施。如为了弥补介护人员短缺问题,政府大力提倡开发具有护理功能的智能机器人,目前这类机器人市场达 2000 万美元规模,这也间接带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职业发展。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系尚待完善,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政策机遇。
如一些地方推出了长期照护险,为护理培训业的繁荣提供了政策保障。另外,目前国内老年理财市场混乱,老年理财行业在国内也可能成为新热点,相关职业人员可借鉴日本生命保险(Nippon Life Insurance Company)等理财机构的成熟经验,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
老龄化社会是必然趋势,而如何让这一代的老人安心老去,并不是一个纯靠停留在孝道等道德层面的话题,构建尊重和支持老年人的社会是一种爱的延续。
正如对日本老龄化社会有着深刻洞察的上野鹤子说的那样:" 面对衰老与养老,我们不仅是在关怀老年人,更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猎聘 "(ID:liepinwang),作者:狼女 Canamy,36 氪经授权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