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16小时前
社交媒体是怎样放大我们的“身材焦虑”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每个早晨小心翼翼站上体重秤;要参加婚礼需要努力节食才能穿进美丽的伴娘服;下班回家躺到沙发,刚卸下一天的疲惫,却被社交媒体上潮水般涌来的 " 完美身材 " 照片压得喘不过气来 …… 你,在被什么裹挟?

社交媒体上的照片经过精心策划、拍摄与后期处理,仿佛是从另一个星球精心挑选的样本,无一不彰显着纤腰翘臀、细腿长颈。它们被冠以 " 完美 "" 适合 " 之名,实则却在无形中编织了一张张关于身材标准的网,让每一位浏览者都不自觉地对照自身,心生焦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 " 完美身材 " 的展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女装越来越小 "" 网红试穿童装凸显完美身材 ""A4 腰 "" 反手摸肚脐 "" 漫画腿 "…… 等话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女性们在自我认知的战场上疲于奔命。

每一个看似光鲜的精修照片背后,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无声的诉求:" 你必须这样,才能被接受,被爱。"

当社交媒体完全融入个人生活,外表吸引力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越发明显," 身材焦虑 "" 容貌焦虑 " 也日渐成为困扰个人身心健康的问题,对青年女性影响尤甚。

面对这些充斥在社交媒体上的严苛审美,我们不禁要问:该管理的是大众的身材还是这些审美标准的幕后推手?社交媒体是如何放大我们的 " 身材焦虑 " 的?

你明明很瘦,为什么还要减肥?

" 身材、容貌焦虑 ",指人们对自己外貌和身材不自信,对自己身体外表过度关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通常会受到外界影响。近年来,受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影响,人们对自己的身材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

有媒体通过对一千多名城市青年调研后发现,在对自己身体的评分(1-10 分)中,有 30.2% 的受访者选择 7 分,平均分为 6.4 分,给自己打分不及格的约有四分之一。

在谈及对自己身体的态度,52% 的年轻人选择了 " 在意 "," 焦虑 "(24.4%)和 " 担忧 "(24.4%)紧随其后,更多年轻人对自己的身体表现出负面态度。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王葵在文章《明明不胖,为什么你一直都喊着要减肥?》中介绍到,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北京地区的 425 名大学生。其中,被调查男生的 BMI 均值为 22.28kg/㎡,女生的均值为 19.86kg/㎡。

按照我国标准,一个成年人 BMI 在 18.5kg/㎡--24kg/㎡区间内均为正常。从这项数据来看,多数受访者并不胖。可仍有 72.8% 的女生和 46.2% 的男生希望自己更瘦一些。

一项关于我国 1580 万名人群的调查研究显示,根据我国超重和肥胖的 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超重人群约有 34.8%,肥胖 14.1%。从 " 性别差异 " 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

但在关于自己的理想 BMI 调查中,女性理想的 BMI 均值是 17.87kg/㎡,低于健康标准的下限(18.5kg/㎡);而且有 75.7% 的女生希望拥有一个低体重的身体(BMI<18.5kg/㎡),而有这样愿望的男生仅占 23%。

由此可见,女性的 " 身材焦虑 " 更加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与生理上的差异有分不开的关系。一个成年女性正常的体脂率范围为 20%-25%,而男性为 15%-18%。女性的体脂率高于男性,因此在外观上较显胖。此外,由于荷尔蒙差异、新陈代谢率等因素,女性减肥往往比男性更困难,可谓 " 地狱模式 "。

除此之外,更多的外在因素是催生整个大环境女性 " 身材焦虑 " 的更深层次原因。

被凝视的女性,不受自控的身材

1935 年澳大利亚神经学者保罗 · 谢尔德(PaulSchilder)在其著作《人体的意象与外观》中指出,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心中对自己身体的描绘,即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外形。近些年来,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大众媒介所建构的 " 瘦即是美 "" 白即是美 " 的传播环境和主流审美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国内青年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意象。

益普索的一项全球调查数据显示,在关于体重和体型对女性的美是否重要中,国内女性认为重要的分值为 7.8,排在全球第一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有 64% 的中国女性受访者赞同 " 瘦就是美 " 的说法,这一数字显著高于欧洲、澳洲和美洲的统计数据。

大众媒介的发展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从文字印刷时代到网络传播时代,越来越多人身体的媒介呈现从被动、消极走向主动、积极、自由地展示。但从历史的发展脉络看,不管是杨柳细腰、口如朱丹、指如葱根,还是现代网络空间中的高鼻梁、沙漏身材、蜜桃臀等,女性理想身材的标准始终都摆脱不了这些苛刻的标准。

当前,以短视频、图文分享为主流的社交媒体正在成为众多青年女性获取身体信息,形成身体意向的重要信息源。这些社交媒体通过展示青年女性心目中理想化的身体形象,从而使青年女性将理想形象内化为自我标准,最后则有可能导致青年女性心理和生理层面的身体意向障碍出现。

在微博平台,一个 " 你有过容貌焦虑吗 " 的词条,阅读 3.1 亿次,讨论 6.8 万余条,网友在话题下分享自己被容貌焦虑困扰的经历,不乏有人产生心理失衡、焦虑抑郁、整形上瘾等问题。

▲图片来源于微博

2010 年,心理学教授提格曼(MarikaTiggemann)通过对 114 名女性进行实验发现,在观看过包含大量苗条身体模特的时尚杂志广告之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们的情绪低落和对身体不满意度的增加。

在社交媒体上,与 " 瘦 " 和 " 美 " 有关的话题浏览量动辄 10 亿 +,发帖参与量也多上万,这种过度的关注和讨论无疑加剧了女性的身体形象焦虑。

社交媒体是如何放大女性身材焦虑的?

社交媒体上,一张张经过精心挑选、角度调整甚至后期修饰的照片,展示着模特、网红乃至普通用户所追求的 " 理想身材 "。当女性用户频繁浏览这些照片时,她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身体与这些 " 完美 " 标准进行对比,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不满。这种持续的视觉刺激,不断强化着社会对女性身材的刻板印象,让女性们陷入了一种 " 永远不够好 " 的焦虑之中。

在某社交平台上关于 # 理想身材 # 话题有超过 10 亿的浏览量,对比 # 身材 ## 完美身材 # 等相关话题的浏览量,# 理想身材 # 话题更受瞩目,其中也含有更丰富的女性身材图像。

在 # 理想身材 # 下,话题介绍为 " 哪种身材最让你把持不住想要流口水?骨感美?还是肌肉线条美?还是蜜桃臀?还是马甲线?是小腰精?还是麒麟臂?"

有研究通过分析该话题下最热的 100 条笔记,发现 " 苗条 " 身材类的笔记占样本的 67%," 正常 " 身材类的笔记占比为 33%,而肥胖类的笔记并未在样本中体现。也就是说在 " 理想身材 " 中," 苗条 "" 纤瘦 " 仍然被奉为圭臬,部分正常类的身材也得到了呈现,但是 " 纤瘦 " 是该平台 " 理想身材 " 中呈现的主流。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和转发机制,也进一步加剧了女性身材焦虑的蔓延。在这个以 " 关注度 " 为衡量标准的网络世界里,女性们往往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身材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美。

但当她们发现自己的照片没有得到预期的反馈时,就会感到沮丧和挫败,进而对自己的身材产生更加严重的焦虑感。同时,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论和恶意攻击,更是如同锋利的刀刃,让青年女性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倍感压力。

正是这样的机制,也让许多青年女性陷入了一个凝视与被凝视的困境,她们既是 " 凝视者中 " 的一员,共同参与了对其他女性身材的审视与批判;同时又在被其他人凝视着。

再者,社交媒体上的 " 瘦身成功 " 案例和 " 健康饮食 " 推荐,虽然初衷可能是为了传播正能量和健康生活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被扭曲为对女性身材的进一步苛求。这些案例和推荐往往忽视了每个人的身体差异和健康状况,将减肥和塑形简单地等同于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这种单一化的解决方案,不仅无法真正帮助女性改善身材焦虑,反而可能让她们陷入更加迷茫和挫败的境地。

成都体育学院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在某社交平台展示的健身信息中," 以瘦为美 " 仍是主流。该研究通过分析健身板块中大于 5000 点赞量的笔记内容,对图像中的人体形象进行划分归类,最终发现,在受众较多且传播度高的健身笔记中,长发、平肩、锁骨明显、四肢纤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形象。

有趣的是,当我们通过 AI 生成了一个 " 中国完美身材女性 " 的图片时,AI 生成的图也是长发、四肢纤细、腰部纤瘦的形象(详见数据图中的 AI 女性模型图)。

而且在女性主动传播 " 完美身材 "" 理想身材 " 的过程中,消费主义逐渐发展出大量以女性身体为主要消费品的产业链。因为在某些社交平台上,很多 KOL 通过展现所谓的 " 完美身材 " 来吸引大量受众,并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商业消费活动。大量青年女性为了实现照片中所谓的 " 完美身材 " 纷纷下单。

在这样的链条下,女性的身体超越了本身意义,在被观看的身体背后藏匿着社交平台和资本的合谋,在对女性心理的利用的同时,也在推动着女性关于身体的另类想象,放大 " 身材焦虑 "。

为了更瘦更美,精修成为许多人发图的必经步骤

显而易见,社交媒体平台中女性身材的展示,绝大多数都经过了精细的打磨和刻画,并非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精修,已经成为许多人分享图片或视频的必经之路。一些社交媒体为了鼓励用户积极分享,会提供大量编辑和美化工具。

▲某社交平台上的美颜工具

此外,众多美颜拍摄类 APP 也层出不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美颜拍摄类 APP 用户中重度用户占比近一半,近六成用户会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打开美颜拍摄 APP 拍摄 / 录制,并根据需要进行后期美化编辑。

美化工具的存在,让用户更习惯美颜后的自己。" 无滤镜不自拍,无修图不分享 " 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研究表明,这些理想化图像的呈现会影响用户对身体的认知,导致对自己身体产生更多不满,从而采取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监控、节食等手段来帮助自己实现想要的理想身材。

可是,过度的焦虑,除了可能会引起激素失调,导致消化问题、头痛等健康问题之外,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导致人抑郁。焦虑导致的过度减肥、节食等行为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进食障碍。以进食障碍为例,患者会拒绝进食,导致体重过轻,严重的会危及生命。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的进食障碍患者数量从 2002 年的 8 人上升到 2020 年近 3000 人。

庆幸的是,近年来关于女性审美的话题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多元化审美的必要性,更多的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反抗身材和容貌焦虑的 PUA。

▲图片来源于微博

前段时间,一则 " 中国女孩在日本海域漂流 36 小时后奇迹般获救 " 的新闻传遍全网。女孩在事后的访问中谈道:" 我 1.58 米,120 斤,微胖。但在海上,我感谢我的脂肪。" 显然,坚定的意志力和身体的能量储备是女孩能够生存的关键。在这则新闻的热门评论中," 不要过度减肥 " 的观点获得了 2 万次点赞。

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一个个体的生存奇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健康和美的标准。在这波社交媒体的讨论热潮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积极的转变:人们开始赞赏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价值,而不是盲目追求单一的审美标准。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更多的女性不再受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的裹挟,摆脱身材焦虑,自信地展现真实的自我。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中国科学院 心理健康 短视频 重点实验室 网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