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18小时前
【酒典释读】宋代诗词与酒(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宋代由于稻作生产方式的改进,粮食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宋朝政府采取榷酒制度,将其作为增加国库收入的一项较为稳定的经济政策。宋代官私卖酒的主要场所是酒楼或酒户店,这里成为广大寻欢买醉之徒神往的地方。北宋都城汴京酒楼林立,较大规模的多达 72 家正店。其中尤以樊楼最为出名," 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称,樊楼 " 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 "。南宋诗人刘子翚回忆说:"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汴京纪事》)

南宋都城临安酒楼林立,华奢过于汴京。坐落于西湖之畔的丰乐楼," 据西湖之会,千峰连环,一碧万顷,柳汀花坞,历历栏槛间,而游桡画舫,棹讴堤唱,往往会合于楼下,为游览最 "," 缙绅士人乡饮团拜,多集于此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临安的太和楼同样非常豪华,内设三百个包厢,每日可接待三千嘉宾。一首宋人题壁诗即描绘道:" 太和酒楼三百间,大槽昼夜声潺潺。千夫承糟万夫瓮,有酒如海糟如山。"(佚名《题太和楼壁》)临安之外的城镇,也多是 " 廛閈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陆游《楼上醉书》诗即云:" 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 正是在如此兴盛的酒业熏陶下,宋人诗词中也沾染上了浓郁的酒气,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意空间。

一、醉卧春风深巷里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宋代文士赋咏春色当中的江南酒味。王琪为宦南方多年,对江南充满眷恋,故选取酒、月、雨、柳、竹、江等风物,联缀而成《望江南》组词十首。其二开篇即兴发问:"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 由此点出词人醉卧于春风深巷里,清晨时分信步穿过小桥,寻觅迎风招展的酒旗。" 竹叶满金钟 ",描摹酒肆里的美酒如竹叶般清澈、纯净。下片描写佳人粉面生红,轻敲檀板,音韵悠扬。酒美、人美,乐悠扬、食鲜香,词人放开胸怀,尽兴畅饮。末句 " 酩酊任愁攻 " 尽显随性放达的意趣。整首词作画面优美,物象清新,语言流利,意趣盎然,洋溢着词人对于江南风物的深情挚爱。

叶梦得的《临江仙》(不见跳鱼翻曲港)词则刻画月夜饮酒的宁静和清幽。上片描写雨湿荷塘,荷叶随风翻舞。" 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 二句刻画雨消云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照出明月的倒影,意境极美!在朦胧夜色中,词人独行归去。虽然只浅酌一杯,他却已感受到酒精的热力,披头散发,醉眼婆娑。歇拍所写 " 小轩敧枕,檐影挂星河 ",词人斜靠在小轩孤枕,抬头仰望夜空,繁星满天,于一片清寂之中又引发了格外清澈宁静的遐思,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王安石则在《北客置酒》诗中描摹北方辽国的宴饮场景,带有浓郁的异域情调。" 引刀取肉割啖客,银盘擘臑槁与鲜 ",反映北客热情好客的态度,大块割肉的饮食习惯;" 小胡捽耳争留连 ",如此肆无忌惮的举动,给宴会平添了许多无拘无束的融洽气氛。

二、彩袖殷勤捧玉钟

五代时期,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指出:"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表明词体文学从其诞生初期开始,即与花前月下、酒宴尊前密切关联,词人们不仅用清绝之词刻画美人娇娆之态,也在美酒的刺激下,流露出温情缱绻的缠绵情意。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酒楼的盛况:" 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宋词沿袭前代的创作传统,着力展现酒宴尊前的儿女情事。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形象描摹出酒席之上文人们听歌赏曲的情景:"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住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歌妓风情万种,意态娇娆,以其美妙动听的演唱,令满座听众如痴如醉,其结果自然就是 " 一曲新词酒一杯 "。此外,如 " 青春才子有新词,红粉佳人重劝酒 "、" 美人争劝梨花盏,舞困玉腰裙缕慢 "(欧阳修《玉楼春》)、" 劝人满酌金钟,清歌唱彻还重 "(晏几道《清平乐》)等,也都通过对美貌歌妓的着意描摹,渲染出浓郁的享乐气氛。撩人心魄的娇姿媚态、清脆甜软的美妙歌喉、柔情蜜意的曲子歌词,三者有机结合,最能满足男性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也为三百余年的宋朝酒肆文化涂抹上了格外令人歆羡的旖旎声色、香艳情味。

北宋词人张先的《更漏子》(锦筵红)词上片描写美艳歌妓的出场和劝酒。" 十五六,解怜才 ",交代歌女正值青春妙龄,心怀爱才之心,寻觅意中佳偶。下片写道:"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她眉黛细长,樱桃小口,借着俯身斟酒的机会,邀请词人去她家幽会。这样的表白,虽然轻言细语,却炽热灼人,显现出歌妓对风流才子的痴迷钟情,充满着浪漫的青春气息。

多情公子晏几道经历了华屋山丘的人世沧桑、风流云散的情人离别,于词作中 " 追忆逝水年华 ",渗透着往事如烟、旧情不再的深重惆怅。他的《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上片首先追忆与情人邂逅的美好画面。"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词人聆听她婉媚娇娆的歌声,不禁为之沉迷,由此痛饮醉倒,回家之后还酒意未消。他所 " 未消 " 的,不仅是 " 酒意 ",更有初见玉箫后产生的绵绵情意。正因为如此,词人多年来一直心心念念,忍受着相思之苦,渴望与她再续前缘。最后两句 "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词人设想自己的梦魂在朦胧的月色中,踏着满地杨花,走过谢桥,去重会情人。理学家程颐笑称这 " 鬼语也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并曰:" 我见犹怜。"(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七)

与此词寄情于梦相比,晏几道的同调词(彩袖殷勤捧玉钟)则表现与情人久别重逢时的悲喜交集之情。上片回忆当年离别之际痴心如醉的情态:"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身着华美舞衣的歌妓捧着精美的酒杯,殷勤地劝酒,作者怀着对于美人的留恋不舍以及即将分离的无限苦闷,不惜喝得酩酊大醉。接下来,"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描写伊人为作者整夜献舞献歌,一直表演到明月西沉,落到杨柳楼下,美人的桃花扇底已经难以传出歌声。这是为了爱情声嘶力竭的绝唱,表现出深情离别的难舍悲怨。清人黄苏称此二句," 比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觉浓至。惟愈浓情愈深,今昔之感,更觉凄然。"(《蓼园词评》)陈廷焯亦评之曰:" 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白雨斋词话》卷一)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江南 太和 西湖 南宋 陆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