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保 10-16
再探健康和养老保障堵点,蓝海的机遇到底在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从小红书上的 " 全家健康保障买这些就够了 " 到 " 个人养老金这么选就对了 " 等攻略、笔记,可见健康和养老这热闹劲儿。

道理其实很简单:钞票有了,对健康的重视也就起来了;父母老了,对养老的认识也就具体了。

大的方向也没错,毕竟健康和养老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从 " 健康中国 " 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再到今年 9 月 " 国十条 3.0" 强调的 " 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 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 ",便可知这就是大势。

今日,创新型保险经纪机构小雨伞携手创信保险销售,联合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发布第五期《2023 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及《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测算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度洞察健康险与养老保险发展路径,直面行业前行路上的堵点。

比如,从前线的营销员到中台的精算师乃至各大咨询公司,都说健康险的需求很旺盛,那具体的需求点,在哪?又是啥?

再比如,调研数据显示,大家认为自己攒的钱够养老用了,但调研数据同样显示,要过上理想中的养老生活,还需要在养老规划上做更多功课,下更大功夫。如此,养老规划的功课和功夫,又该从哪下?怎么下?

1

-Insurance Today-

健康险的需求逻辑很通畅

但从消费者角度看,还有啥堵点?

一般说健康险发展空间巨大,其实主要说的还是重疾险的保额问题。逻辑很直白,重疾险人均保额偏低。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重疾险的覆盖人数已达到 3 亿,当前全市场重疾险的平均保额约为 12 万左右,与倡导的补贴型重疾险保额,50 万,还有很大差距。

不过这只是行业的视角,在以客户为中心的今天,我们还需站在客户角度,从客户需求出发,看看为啥有那么大的差距。

尽管消费者对保障的需求是有增无减的,但不得不说,这些年惠民保的风靡,以及百万医疗险不断的 " 卷 ",缓解了消费者对重疾巨额支出的恐慌,从而导致重疾险需求出现下滑。

根据《报告》整理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仅有 34 款惠民保产品,而到了 2023 年市场中共有 193 款惠民保产品。

而身为行业 " 卷王 " 的百万医疗险在传统的保障项目上和增值服务上已卷无可卷,0 免赔额和保证续保的新卷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打消了消费者继续加保重疾险的念头…或者退一步说,让消费者加保的难度,更大了。

《报告》调研结果也显示,商业健康险保障需求与实际购买的缺口不高。

重疾险、商业医疗险的持有保额与预期保额相近的消费者分别占总人群的 81.9% 与 84.3%。

再者,从价格来看,重疾险甚至是商业医疗保险给到客户的让利,也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根据《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健康保险保障消费匹配度充足率为愿意用于购买重疾险 / 商业医疗险的年度最高支出与个人预期重疾险 / 商业医疗险保险总保额之比。

匹配度超 10% 的比例分别为 1.23% 及 1.73%, 大多数调研人群对于重疾险及商业医疗险的消费匹配在 1% 以下。而当前市面上商业健康险保险费率大多超过 10%。

这组数据怎么理解?多数消费者的 " 期望 " 过高,而 " 付出 " 太少,难以获得充分的健康保险保障。说直白点,从消费者角度看就是 " 保费 : 保额 " 这个比率高了,杠杆太小了。

当然,性价比低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有业内专家表示,如今的疾病发生率较 5 年前提升了 30%,让保险公司对新增重疾险的定价更为保守,对加保的条件限制更为严苛,产品杠杆效应因之降低。

2

要打通堵点,或需换个思路

什么样的健康险才是消费者想要的?

近两年行业中的各个主体,无论是保险公司也好,中介机构也好,纷纷把突破点转向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方面。

不过,产品设计也好服务创新也好,终究还是要合消费者的胃口,要看懂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健康险产品。

重疾险方面,《报告》调研数据显示:

消费者最为看重的还是 " 免赔额、赔付比例、赔付范围 "" 理赔时效 "" 保障责任丰富度 " 和 " 保额高低 "" 保费高低 "。

而各路营销员宣传重疾险时所强调的 " 公司品牌 "" 健康管理服务 ",其实消费者并没有那么看重…消费者关注的,还是在核心功能上。

商业医疗险方面,《报告》调研数据显示:

消费者最看重 " 免赔额、赔付比例、赔付范围 " 和 " 理赔时效 ",毕竟医疗险的理赔材料和流程都较重疾险更复杂些。和重疾险不同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医疗险的时候,反而更看中保险公司的品牌。

保障期限方面,47.5% 的消费者偏好终身型保障,而选择定期型和一年期型产品的消费者占比均在 25% 以下。可见,保证续保终身类型的商业健康险或许是商业医疗险保障期限设计的创新方向。

保障责任方面,重疾住院费用、目录内住院费用、门诊特殊病和慢病费用、目录外住院费用是消费最重视的四项责任。特殊治疗、普通门诊、私立医院及昂贵医院费用,以及高值药品、意外医疗、牙齿保健、中医理疗等费用,次之。考虑到此类责任的保障范围更广、就医品质更高,意味着商业医疗险消费呈现出中高端化的趋势,这表明当前行业主打的中端医疗险路子走对了。

有趣的是,《报告》调研显示,消费者对医疗险中的 " 健康管理服务 " 的期望并不高,对 " 线上问诊类 " 的服务期望最低。相较而言,消费者较为关注 " 康复类 " 健康管理服务的和 " 线下就医协助类 " 服务。

这表明,线上问诊并没有保险公司想象中那样受消费者欢迎,消费者更喜欢的还是看病中及治疗后的刚性需求,比如就医协助、康复管理等。

从小雨伞平台上的热销产品来看,涵盖次标体保障责任、专病保险及赔付体验好的重疾险,长期保证续保且涵盖特定治疗保障并具备较高杠杆的的百万医疗险等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

此次发布会全新发布的超级玛丽 12 号,就涵盖了次标体保障责任,对肺结节的核保更加宽松,即使是 8mm 肺结节也可投保,可以说是一款 " 肺结节人群友好 " 的产品。

3

和健康一样重要的,便是养老

97.9% 的人说已经做好了养老准备

如果说健康险保障的是人这个标的物本身,那么养老金保障的就是人的钱。身处长寿时代,最痛苦的莫过于 " 人还在,钱没了 "。预期寿命更长了,当然需要的钱也更多了。

那,大家养老的钱,存够了吗?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74.0% 的调研人群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另有 26.0% 调研人群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三支柱方面,31.4% 的调研人群购买了 "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专属商业保险、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较低,分别为 9.3%、8.5%、10.7%。还有约 40.1% 的人,没做第二、三支柱安排。

看起来,似乎大家的养老准备,有点捉急。不过,《报告》调研数据却显示,大家似乎没有那么急。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相比疾病风险,消费者对养老风险的担忧并没有那么强烈,仅有 8.2% 的人将养老风险视为头号风险。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养老风险虽然大,但相比更具象的疾病风险,显得很抽象。并且,60 后婴儿潮人口才将将迈入退休阶段,很多潜在的养老风险,可能还没有暴露出来。而在养老风险被掩盖的当下,也使得很多消费者对养老储蓄颇为乐观。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近半数调研人群表示,在 3 年内便可完成养老储蓄,仅有 3.3% 的调研人群表示要准备十年以上;97.9% 的调研人群表示能在退休前完成养老储蓄。

显然,在如此乐观的情景下,第三支柱发展缓慢,也是情理之中了。以第三支柱中的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 为例。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尽管有 9.1% 的调研人群已经购买并将继续持有,且 37.6% 的调研人群打算购买,但依旧有 52.6% 的消费者表示 " 不太了解,不打算购买 "。另有部分调研人群认为,如果有多余资金会选择购买,还有部分已购买人群未来不想继续持有。

至于更适合作为养老现金安排工具的长期年金,也很难说受到消费者青睐。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21.9% 的调研人群表示养老保障充足,不会购买年金;32.5% 的调研人群表示打算购买一份新的年金保险产品,并且正在寻找合适的产品;48.1% 的调研人群认为年金保险收益和灵活性不如其他养老金融产品,不考虑购买;仍有 20% 调研人群不了解年金险也不打算购买。

并且,从对养老风险保障的需求调研结果来看,似乎大家对完成养老储蓄 " 信心十足 "。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约有半数的调研人群在 3 年内可通过收入完成养老储蓄,仅有 3.3% 的调研人群养老储蓄年限超过十年。97.9% 的调研人群养老储蓄基本充足,存在储蓄可持续性缺口的调研人群也大部分缺口在十年以内。

4

但考虑到对养老服务的期待

以及不算小的支出

养老的准备,仍是进行时

虽然消费者认为养老金的储备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如果把养老金储备和预期中的养老服务放在一起,可能还是不太够。

对于老年人而言,最担心的其实还是卧床、失能等方面的照料问题。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调研人群中,54.7% 的人担忧 " 卧床无人护理照料 ",49.4% 的人担忧 " 外出行动不便利 ",49.3% 的人担忧 " 生活自理不便利 "。和这些 " 切身之痛 " 的失能风险相比,只有约 30% 的人担忧 " 缺乏娱乐活动 " 和 " 养老金储备不足 "。

一言以蔽之,尽管居民养老保障资金储备意识较为淡薄,但关于失能后的生活照料需求程度却很高,毕竟这是 " 看得见摸得着 " 且能感受到的需求。调研数据显示,养老服务中医疗类服务的需求占比高达 70.1%。

不过,由于老年慢病多为综合性疾病,且病程时间较长,后期更多存在长达数年的深度照料阶段,无论从看病、药品还是照料服务上,与之相关的开销并不是个小数目。此外,养老方式的选择本身,也有不小的资金支出。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26.9% 的人群选择 " 医养结合养老 ",居家或社区享受 " 医养一体 " 服务;17.0% 的人群选择 " 居家养老 ",由子女或护工在家照料;还有 9.3% 的选择 " 机构养老 ",入住养老机构。

居家养老将面临适老化改造的支出,一套较为全面的适老化改造,基本等同于全屋重新装修。而机构养老每年所需支付的金额,也不小。

那,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呢?以 " 生活不可自理阶段 " 的护理费用为例: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在生活不可自理阶段时,仅有 10% 的调研人群接受 1 万元及以上的月护理支出,23.1% 的调研人群期望的月支出在 5000 元以下。近一半的调研人群接受 5000-7000 元的月度护理费用。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假定月护理费 5000 元,生活不可自理阶段将持续两年,那么一对老夫老妻的该阶段护理支出或达十余万元。而这仅是其中一个阶段的开销。

再看看,从退休到最后的不可自理阶段,以现在的人均寿命来看,还有 20 来年,一线城市甚至达 30 年以上。况且,要是再考虑到未来人工费用的上涨和医疗膨胀的影响,上面简要测算出的开销,可能是打不住的。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36.8% 的调研人群退休时的家庭储蓄不到 50 万元,64.4% 的调研人群退休时的家庭储蓄低于 75 万。

如此一看,如果准备 75 万的养老储蓄,那么有约三分之一用在最后的不可自理阶段,再加上十多二万的适老化重新装修,所剩无几…

故而。考虑到支出,说养老储蓄的准备充分了,这显然过于乐观了点。

对此,《报告》表示,针对消费者普遍期待提高年金险的收益和灵活性、降低产品费用、提高保障范围和程度、简化购买流程等方面,建议保险公司着力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并加强养老安排的科普和宣传,推进消费者养老金的储备。

同时面向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医疗服务、生活照料等方面养老需求,拓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成本节约,从开销端降低消费者的养老服务支出。

显然,对于保险机构来说也是大有可为。

养老金方面,尤其是面向人民群众的第三支柱养老金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养老服务方面,除了现有的中高端的机构养老外,如何满足普罗大众对养老阶段何时能会照料的需求,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如何实现普惠而不普通的品质,或许也是保险机构的一大蓝海方向。

后记

"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可见健康于人于国的重要。

随着 60 后这波婴儿潮人群 " 挤兑式 " 退休,让家庭的健康问题,人们的养老问题变得复杂了起来。如今,健康和养老也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大势不言自明。

对于保险公司,这个健康和养老重要支付方而言,都看到的这个大势,大家也都知道当前健康险产品创新、养老第三支柱以及养老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堵点。

但具体是啥,依旧众说纷纭,行业缺乏前行的地图。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尤其是在当前健康险创新的突破阶段和第三支柱养老金及养老服务的破局阶段,只有了解消费者想要什么,看清消费者的认知盲区,才能真正地做好产品创新工作,才能快速地打开万亿规模的第三支柱市场,以及对接前景更为辽阔的养老服务需求。

而小雨伞同创信保险销售一道,联合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连续 5 年发布的《2023 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及《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测算研究报告》,通过详实的一线消费者调研数据,为行业勾勒出消费者的所想和所需,帮助行业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路径。

这,或许也是学界和保险中介价值的一种体现。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腾讯企鹅号 | 新浪微博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 站   |   快手   |   西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养老 重疾险 健康险 养老保险 医疗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