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终于"是因为早有写的念头,但因多方面原因未动笔,一晃15年过去。
2009年6月下旬,我有幸和河南报界的十多位媒体人到台湾考察。八天七夜,在考察台湾新闻出版现状的同时,我努力去多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考察结束后,我写了篇有关台湾报刊出版方面的文章,但总觉得还有很多所见所闻值得述说,可由于工作忙及有些内容分寸不好把握就此搁笔至今。
如今,两岸关系和当时的状况相比大相径庭,"台独"分子的行为甚嚣尘上,致使两岸关系日趋恶化,但两岸民间交流出现好的势头,马英九、夏立言及17位国民党"立委"访问大陆,许多台湾政商各界名流纷纷到大陆参观访问交流、认祖祭祖,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两岸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两岸民间应多交往多沟通,尤其是台湾民众应多到大陆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大陆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今天。
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15年前台湾行记述的风土人情、社会见闻回忆整理,这对于增加大陆民众对台湾的一些了解也是很有意义的。
终于踏上台湾岛
22日下午两点半,香港国际机场,我们搭乘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CI644航班,短短75分钟就到达了台湾桃园机场。当飞机在一万多米高的云层上面穿越时,当飞机将要降落低空飞行在台湾海峡看见蔚蓝色的大海时,我一直思绪万千:就这最窄处仅130公里宽的海峡,由于内战、蒋介石的拒统及美国的干涉等人为因素,两岸人民骨肉分离60年,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造成了两岸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至今两岸仍未统一,令人心痛!
一下飞机,当我踏上台湾的土地,心情更是激动,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感情,充满了欣喜,这是祖国的宝岛啊!这是我们国家的土地呀!
台湾,我们终于来了!儿时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从记事起,我就知道祖国的宝岛台湾。要说咱中国人谁不知道台湾,俺就是在"打倒蒋介石反动派"、"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声中长大的。上学后,在课本里、在老师娓娓动情的讲述中我了解了台湾,那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矿藏丰富、风光秀丽,阿里山、日月潭是镶嵌在宝岛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儿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解放台湾呢?什么时候能到台湾去看一看?可那只是个梦,似乎是个遥远的梦。
这世界变化就是快,没想到做了40多年台湾梦的我如今竟能有机会到至今还没"解放"的台湾岛去看一看,真是美梦成真。这完全得益于当时国共双方高层领导灵活务实的两岸政策,"三通"的解禁使国人能自由地到这个梦萦神往的祖国宝岛一览风光,实现梦寐以求的多年夙愿。
我们用八天时间,从台北到台南,从西海岸的新竹到东海岸的花莲县,从台北故宫到基隆港,从阿里山、日月潭到太鲁阁大峡谷环岛一周,几乎转遍了有名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饱览了这美丽的祖国宝岛。台湾导游风趣地说:"毛主席、周总理一生没有实现的愿望你们实现了,你们用八天的时间横扫了全岛,解放了台湾!"我接上他的玩笑:"当五星红旗插上台湾岛时,那才真正叫‘解放’"。他没搭腔,还用眼斜了我一下。看来,这家伙的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过来。
许多人都说台湾风光美。对于台湾的山水之美,我并不垂涎,说实话,我也曾游览过国内的一些名山大川、沿海都市,我可以想像出在大陆的许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与它媲美的山水景色。我好奇的是它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神秘的政治色彩。试想,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土地,可近代,台湾与大陆的隔绝竟达百余年。1895年4月,甲午战争,大清战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8月,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重新回归了祖国。前50年时间,台湾处于日本占领下。1949年,蒋介石内战溃败逃到台湾,解放后又60年,两岸对峙近乎无往来。百余年的隔离,"国统区"与"解放区"人们意识形态的差异会是何等之大?所以,我没想更多地去细览台湾的山水,而更想了解的是它的人文社会。
珍宝荟萃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28日,我们参观了闻名中外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很早我就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非常丰富,有近70万件,而且几乎全是从大陆运去的珍品,它被举世公认并列英、法、美世界四大博物馆,并被认为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馆。据资料载,英国博物馆收藏文物近700万件,70%是掠夺国外的,其中6万多件是掠夺中国的;法国的卢浮宫馆藏文物珍品达40多万件,其中掠夺中国文物3万件以上;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文物300多万件;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馆藏文物270万件。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公布数据显示,中国流失到国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其中,被日本掠夺文物最多,达几十万件,其次是英国。这些被掠夺的文物不乏价值惊人的旷世奇珍。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阳明山脚下,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建成,1966年启用。它占地240亩,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风格清丽典雅,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台北故宫博物馆
据导游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69万件,且大部分是稀世珍品。由于博物院受展厅面积所限,通常每三个月会换一次展品(珍贵书画、丝绢类每40天换一次),即便这样,要把这里珍藏的60多万件稀世文物逐个在世人面前亮个相,至少需要30多年时间。
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有三件宝物始终没有换过,这就是翠玉白菜、毛公鼎和东坡肉形石,它们被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在导游的带领讲解下,我们看了几层楼,每件都是珍品,都有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在这里我看到了古代法国绘制的巨幅彩色中国地图,按照那幅地图现在的越南、缅甸、朝鲜、日本等南亚、东亚在当时都是中国的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明朝画家朱瞻基的"子母鸡"画
北京故宫现在馆藏文物180多万件(套),更是有大量的绝世珍品。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的确是在北京故宫挑选的。
抗日战争前夕,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怕北京故宫文物遭到破坏,就将故宫珍贵文物装箱南迁,辗转贵州、重庆、南京、桂林等地。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将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等地文物精华又挑选用军舰、船只分三批运往台湾,共运走了3800多箱约50余万件(套)。
其实,据专家讲,两岸博物院的收藏各有特色,各有专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80万件(套)藏品中,古籍特藏、殿本书书版50多万件,其余100万件是书画、器物等,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9万多件藏品中,55万多件是明清档案、古籍善本,另外还有书画器物约10多万件。在古书画方面,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有14万件,收藏种类比较全面,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有9400多件,其中山水画很有影响。
在运台文物贵重的选择上,迁台的文物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最重要,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青铜器,计2400件。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尽量拿,共拿走5400多件,仅宋画即达近千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约1.8万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的精品,可谓名窑必备。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河南温县人)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却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可我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见到一幅"清明上河图",他们说他们这幅是真品,开封说他们有一幅是真品,到底谁真谁假,我是搞不清)。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流传下来,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龙袍也没有。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们欣赏着一件件传世珍宝,几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仍流连忘返。
对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导游一一给我们作了介绍:
一是青铜器。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珍藏文物中,旷世奇珍数不胜数,最让游客争睹的要数国宝——西周的毛公鼎。它是2800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于清道光末年(1843年)在陕西岐山出土。这只鼎高53.8cm,口径47.9cm,重34.7公斤,下有三足,即所谓鼎立,上有两耳高耸,花纹简洁,外形古朴,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
二是瓷器。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是宋代青瓷极品。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就占了24件。闻名于世的古月轩瓷胎珐琅器,是世界上其它地方罕见的,但在台北却拥有450件。
三是玉。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展品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件翠玉白菜,是国内外知名的国宝。这件国宝玉料本身具有白绿双色,玉工利用这个色泽将白色雕成白菜的下部,绿色部分雕成上部,白绿相接之处过渡非常自然。白菜叶上还雕有两只小虫,一只蝗虫一只螽(zhōng)斯虫。该玉白菜是清代光绪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白菜叶上的螽斯虫(包括蝗虫)当时代表了多子多孙的意思。翠玉白菜简直与实物一样,真是巧夺天工。还有一件也是闻名世界的国宝,它是天然石头形成的"红烧肉石",它的逼真简直会让人直流口水。
四是书画。在馆藏书画文物中,名家作品极多,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而前部长卷现在大陆。这幅秀丽的山水画,至今无法统一。
五是书籍。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古旧书籍之多令人咋舌,其中,乾隆年间由礼部尚书纪晓岚主持编选的宏篇巨著《四库全书》,全书共3503种计79337卷,其内容包罗万象,称得上我国古代一部罕见的大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由于卷数太多难以印刷,仅手抄了七部,分别藏于各地,现仅存四部,其中经校勘、最精确的一部书却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出来,除了因看到一部分文物珍宝而兴奋外,更多是内心沉甸甸的感觉,这么多的馆藏文物,这么多的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竟漂泊在这个孤岛60年。
有专家曾讲,只有两岸故宫的文物合在一起(当然还应包括那些流失在海外的160多万件珍贵文物),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博物院,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完整记载。就是仅仅为了这些文物,台湾也应该早日回归祖国(顺便说一句,2007年陈水扁当政时,"台湾行政院"提出将收藏的大陆文物改成"国外文物",被当时的台"立法院"否决)。
台湾最独特的饭店:悬挂胡锦涛像
26日,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花东海岸、有世界级景观之称的"太鲁阁国家公园"、蒋经国因思念母亲主修的"慈母桥"。
安排晚饭时,导游似有神秘地说:"今天我们要到花莲县吉安乡一个不大的饭店就餐,也给这家老板捧捧场"。什么意思?我们不解。
这个老板叫林连明,因为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林老板的饭店是全台湾唯一敢挂五星红旗、悬挂邓小平、胡锦涛巨像的饭店,在全岛引起轰动,后台湾有关部门干预以及"台独"分子捣乱,他只好撤掉五星红旗,将邓小平和胡锦涛两米高的巨幅彩照挪到里面,挂在了饭店一楼大厅。所以说,林老板在台湾也是一个知名人物。
当我们下车时,看到这个饭店名叫"小巨蛋大食堂"。老板很高兴地迎接我们,一到门口就看到了邓小平的巨幅彩照。就餐大厅内,胡锦涛、马英九两幅巨幅彩照挂在上位两侧。
看到照片,我们顿时有一种温馨的感觉,有如同在大陆。林老板主动地给我们介绍,其祖籍福建泉州,到台湾他是第六代人。我问他为什么挂邓小平、胡锦涛的像,他很钦佩地说:胡总书记不简单,对台湾很宽容,很会处理问题,才使两岸关系得到缓和,走到今天,我们很感谢他!我们的小马哥(马英九)好啊,老百姓很喜欢他。这时他竖起了大拇指动情地说:邓小平更伟大,若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强大的中国,我们在台湾也很清楚呀!
他说他到过许多国家,提起中国外国人很是高看、很尊敬的,作为中国人很自豪。台湾是中国的,中国肯定得统一!他的一番话说得我们心里热呼呼的,我们问他这样说这样做不怕吗?他头一扬:"怕什么!我还是花莲县议员呢,他们能咋了我?!"在吃饭间,他几乎一直陪着我们,讲两岸交流沟通的好处。饭后他把我们送上车,连连招手,骨肉情深溢于言表,我们也提出欢迎他到大陆、到河南、到郑州来作客。
说实话,对这顿饭,我倒没注意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但对林老板的一番话,我感到特别有味,特别有意义,我们一行人都感到特别高兴!
神秘的两蒋陵寝地
据导游的安排,23号早饭后,我们乘车前往"慈湖"。
这绝对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不仅对我们,就连普通台湾人也是这感觉。一是因为它是蒋介石的陵寝地,卫兵把守30多年;二则它曾是国民党重要的军事要地,军事管制50年之久。
过去能到这个地方的人一定是有特殊身份的人,好在现在开放了,我们也能一睹"慈湖"真面目。
慈湖位于桃园县大溪镇,占地约450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蒋介石生前经常驻临大溪镇,觉得此地景观极像他的故乡浙江奉化慈溪山水,所以将此地更名为"慈湖"。(蒋介石逃到台湾后,思乡情绪甚浓,故将台湾的许多建筑、园林、街道起名、改名为大陆的省、市名或和大陆相同的街道名,如:天津街、哈尔滨街、重庆路、山东路、青岛路、沈阳路、承德路、柳州路、哈密路、敦煌路……几乎许多街道、路名都是用大陆省、市、县名称。)
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当局策划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时,他也怕大陆的飞机轰炸台湾,所以就选择在这个隐蔽的地方建有五座战备办公室,且有战备隧道,蒋介石及军方主要领导均在此办公。这五栋战备办公室以树荫步道紧密相连,却又各自带入茂密的森林中,隐蔽性极强。这里群山环绕,林荫遍布,飞机从空中飞过也不易发现,所以,慈湖作为军事管制区有50年之久。
导游领着我们沿着完全林荫的步道,边走边讲他所知道的几十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切,还极富有想象地说,咱们走的步道也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走过无数次的步道。
此地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完整,静谧的湖水映照着层峦叠嶂,满地的桐花配衬着虫嘶鸟鸣,神秘而清幽的气息扑面而来,真好似一幅人间仙境。
我们漫步到慈湖内的一个核心观光点——蒋介石陵寝。这是一座面积并不太大的小院,门口有两个卫兵持枪把守两侧,倒显得十分肃静庄重。
蒋介石1975年4月去世后,由于他生前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壮志未酬",所以,临终前留下遗嘱,遗体不埋葬,有朝一日返回大陆要埋葬在老家奉化。故蒋介石去世后,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封存在黑色的大理石棺木里,该灵柩就一直暂时安放在慈湖这座神秘的小院上房中央。
观看蒋介石陵寝的人络绎不绝,台湾和国外的游客面对蒋介石灵柩多行磕头礼或鞠躬(我曾巧妙地询问他们是哪里的游客),而大陆游客没见有人行礼的,我的心情也许同他们一样,是复杂的。
站在蒋介石灵柩前,我静静地看,脑海里思绪万千,就是这位已成为历史人物的蒋先生杀了无数共产党人,整整和共产党斗了一辈子(除了抗日),最后斗败跑到了这个孤岛,后半生再也没有回到自己思念的家乡,且造成了两岸骨肉分离60年,引发了多少人间悲剧,至今使国家无法统一,后患无穷。
蒋介石去世后,他的陵寝一直有卫兵把守,2007年12月24日,陈水扁下令将蒋介石的陵寝卫兵撤哨,台军仪队交接操演仪式取消。三个月后陈水扁下台,马英九上台,桃园县县长朱立伦于2008年5月31日下令重新开放,恢复陵寝军仪队。开放后,这里已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
离蒋介石陵寝不远,车行几分钟,我们又来到距此两公里远的蒋经国陵寝地——头寮。这也是一个小院,比老蒋的院子略小些,也是大理石棺木放在上房中央(导游讲,其实真正的遗体是在棺木的下方地下,只是不太深),两个卫兵站岗。这个地方游人似乎少一些,比较冷清。
据导游讲,其实小蒋(台湾人多称蒋经国为"小蒋")在位十几年为台湾还是做了很多好事的,经济发展较快,口碑不错,特别是抓了振兴台湾经济的"十大工程",才使台湾发展起来。
蒋介石初到台湾后,一心想反攻大陆,打回老家去,根本没想过在台湾久呆,所以也没想过怎样发展台湾经济,他不搞建设,有点钱也用在反攻大陆上了。因此,十几年台湾一直很穷,老百姓怨声载道,到1962年以后,蒋介石看反攻大陆不成,知道要死心踏地地留在台湾了,才决定在台湾发展经济,大搞建设,并亲自委派蒋经国抓振兴台湾经济的"十大民心工程"。所以,此后的几十年,许多台湾人还念念不忘小蒋的好处。小蒋在晚年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有限度地解禁了到大陆探亲政策,有意和大陆接触交流。话说回来,蒋经国就是多活几年,两岸关系也不一定就发展很快,因为在他的遗嘱里也和他父亲老蒋的遗嘱一样,提出要与共产党为敌、收复大陆等内容。直至1988年78岁寿终,连接班人也错选了"台独"分子李登辉。
独特的雕塑纪念公园
在慈湖内蒋介石陵寝旁边有一个雕塑纪念公园,建造于2000年,它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为个人铜像而设立的纪念园区。
陈水扁上台后,大搞"台独",大搞去蒋化、去中国化,蒋介石、蒋经国在全岛各地的塑像纷纷被推倒、毁掉,这时,台湾一个大富翁(记不清名字了)就出资把在全岛各机关、学校的蒋介石铜像收集安放在该园内(目前有110多座),供各地游人观看。其中有一尊最大的蒋介石座像最引人注目。该铜像原立于高雄市,高雄市长陈菊是民进党、"台独"分子,她就把蒋介石铜像大卸100多块,扔遍地。该雕像公园老板得知后就自费派车将这些碎片拉回重新拼凑安放,结果蒋介石座椅两边扶手的碎片找不到了,并且身上许多地方缺少"部件"。导游说有人给这尊铜像起了个名字,叫"破坏与修复",他说这也寓意着两岸关系吧。如今,这个"破坏者"70多岁的陈菊的"台独"理念也似乎有所转变。
"忠烈祠"里辨"忠烈"
28日,导游安排我们参观台湾"忠烈祠"。说实话,对于这个地方,我曾问去过台湾的人都说没去过。台湾的"忠烈"让大陆去评判,对一部分人肯定是截然相反的评价和结论。
忠烈祠也叫"国民革命忠烈祠",位于台北市圆山饭店旁。它北倚青山,面临基隆河,建于1969年。在忠烈祠大门口大牌坊两侧有"成仁"、"取义"横题,"忠烈祠"三个字是蒋介石亲笔所题。整个祠院面积75亩地,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它的主建筑形式主要是仿北京故宫太和殿。入祀的"烈士"都是经"中华民国国防部"造册报请"总统"明令行之,该祠奉祀殉职官兵共39万余人(包括国共内战死亡的部分官兵)。
围绕"忠烈祠"四周,祠内供奉历年阵亡烈士牌位,密匝匝一大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就是一个10cm宽、20cm高的木牌,有更多的阵亡士兵则连个牌子也没有。在大殿四面墙上,展示着部分遗照及事迹。在这里,我看到了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秋谨、林觉民等烈士塑像,我看到了抗日名将张自忠、李宗仁、赵登禹、佟麟阁等将军的大幅照片,也看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毙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廖耀湘等照片,更看到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五次围剿中剿共"有功"和1962年蒋介石反攻大陆时击落我军两架飞机又被我军击落的"空军英雄"的"烈士"照片。看到一幅幅照片、一个个"烈士"的名字,我的心情是五味杂陈。
对于"忠烈祠",每逢春秋两季,均由台湾地区领导人率领文武百官来致祭,访台的"友邦"元首政要也会来此献花致敬。
其实,对许多外国的游客来讲,他们来看"忠烈祠"的确是走马观花,因为对这些亡灵他们毫不感兴趣。我问一个新加坡的游客,他说就是想看看忠烈祠门口那酷似雕像的卫兵、每小时的卫兵交接换哨仪式,那高超的"耍花枪"动作还真叫人目不转睛。
在"忠烈祠",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尤其是蒋介石对红军五次围剿、三年内战、1962年反攻大陆的战事描述,有些用语、说法我感到很可笑。走出大门心中又有说不出的滋味。内战是场悲剧,这些阵亡的国民党将士抗日时是功臣、是民族英雄,一转身打内战,丢了性命……可惜啊,但愿他们的亡灵都得到安息吧!
"中正纪念堂"里的"中华民国全图"
台北"中正纪念堂"也是台湾的一个旅游景点。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后,台湾当局就决定修建蒋介石纪念堂,并于1980年4月4日建成开放。
中正纪念堂位于台北市中心,是台北市一个很大的纪念性建筑,112亩地的园区里座落着中正纪念堂、中正公园、牌楼、围墙、瞻仰大道、"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等。纪念堂建筑格式采用北京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主体部分为白色大理石墙,蓝瓦金黄琉璃宝顶,整座建筑气势宏大。目前纪念堂已经成为台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动广场和文艺表演中心。
走进纪念堂大厅,门口是蒋介石的铜塑像,一进大厅内即见两部蒋介石乘坐的黑色凯迪拉克轿车,这是从美国订制的防弹车,价格昂贵,据说性能现在还是十分良好。
厅里的文物展示室主要陈列蒋介石的衣冠、文献及许多生前活动的照片,大量是抗战时期的(为了对大陆游客开放,很敏感刺激的内容及照片也调整了一些),也看到了他与孙中山的合影、孙中山为蒋介石的题词。在蒋介石纪念室,则完整呈现了"总统府"原来的蒋介石办公室形貌,在这里我看到了蒋介石办公桌后面挂的大幅"中华民国全图"。
孙中山(右)和蒋介石(左)的合影照
说来也挺有意思的,"中华民国全图"采用的一直是1949年前的行政区划及名称,如南京是"首都",镇江是江苏省会,还有河北省省会是承德,河南省会是开封,察哈尔、绥远等一大堆早已取消的省名,当然也包括一些现今已归属外国或有领土纠纷的国土,也都在"中华民国全图"内。
过去,一些人根据一张"中华民国全图"就给蒋介石戴上了一顶"爱国"的桂冠,说台湾一直不承认外蒙的独立,蒋介石是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其实,外蒙的独立才真是蒋介石一手造成的。
在此,有必要将蒙古独立情况简单作一介绍。
外蒙的分离倾向十分久远,独立过程比较复杂。从19世纪沙俄就直接怂恿支持外蒙独立,长年战乱,分合不断,由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民国政府的混乱及军阀的混战,一直无暇顾及外蒙的事,外蒙一直是事实上的半独立状态。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迫于前苏联的压力和逼迫,1945年6月蒋介石派行政院长宋子文为代表团长,率蒋经国、王世杰等人赴苏联谈判,主要内容是外蒙的独立、疆界的划分、中长铁路的管理权等等,苏方态度非常强硬。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谈判,蒋介石政府最终做出妥协,宋子文、王世杰在蒋介石的授权下与苏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下,允许外蒙公投,据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宋子文认为这是不公正条约,是出卖主权,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并辞掉外交部长一职。蒋介石立即委任王世杰为外交部长。王世杰代表中华民国在条约上签了字。同日,中苏两国外交部互致照会。这样,蒋介石政府就事实上同意了外蒙的独立。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给蒋介石打电话说:"我请阁下执行雅尔塔协定,但我未曾请阁下做超过该协定之让步。"指蒋介石抛弃了中国对外蒙的主权。
回国后,王世杰竟恬不知耻地称该条约可保中苏30年和平,并于1945年8月24日国民党立法院在孙中山儿子孙科的主持下,通过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10月20日,外蒙举行全民公投,蒋介石派人去参观,并叮嘱"不与外蒙当局进行任何交涉",结果外蒙公投通过从中国独立出去。12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就外蒙独立通过决议:1946年1月15日之前完成承认手续,15日正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当年报纸上刊登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独立的消息
随后,蒋介石政府"大方"地表示支持蒙古加入联合国,1946年2月13日,国民政府许诺与蒙古建立外交关系。但由于之后国民党政府与蒙古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小的军事冲突,加之政府内一直有人反对,所以,蒋政府一直未和蒙古建立外交关系和同意蒙加入联合国。
1950年,苏联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废除了之前和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政府大怒,1953年台湾当局援引苏联并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条件",而废除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外蒙古的换文,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民国的版图之内,尽管已无实质意义。1961年10月,在苏联及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大会第1630号决议同意蒙古加入联合国(之前蒋介石和美国达成协议,只要美国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这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就不反对蒙古加入联合国)。
这就从事实上说明,蒙古的独立是前苏联挑动胁迫的结果,更是蒋介石为了打击中国共产党、阻止新中国建立而不惜出卖了中国领土,外蒙的分裂独立,蒋介石负有巨大的历史责任!
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版图范围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许多该收回的领土领海至今还未收回,相信我们的高层领导、相信我们的后人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在纪念堂,导游还告诉我们,陈水扁执政时曾将"中正纪念堂"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但当时国民党与台北市文化局不同意改名,对新名字不承认。国民党执政时据说名字又改回来了。
漫步在蒋介石官邸
士林官邸在整个岛内外颇负盛名,也是游客们喜欢去的地方。
它位于台北市士林区,早期为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住所,目前为台北市第一座生态公园,面积375亩。现官邸内只保留二层小楼别墅一栋未开放,其余皆开放民众参观,已成为市民亲近绿地和休闲的去所。
该官邸之前是台北园林管理所的一部分,自1950年蒋介石的官邸设于此后,便成为岛内居民眼中最神秘之地,至蒋介石1975年去世,共在此居住26年(当然蒋介石在阳明山还有一个官邸)。经过46年的严密护卫,士林官邸于1996年正式开放,成为游客的必游景点之一。官邸内有士林园艺所、园艺展览馆、欧式花园、中式庭园(宋美龄喜欢欧式,蒋介石喜欢中式)、兰亭与喷泉及作礼拜的凯歌堂,有温室盆栽和玫瑰园、假山奇石造景,花木扶疏,丝荫遮天,满眼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四季交替的花卉,我们感觉如沐于皇宫的后花园。
据导游讲,蒋宋二人的私人别墅目前不仅保留原有的陈设,更保留两人的大量私人物品,当时仍未开放,但我们看到别墅外边搭的脚手木架,导游说这是正在修缮,很快就会开放。看不到蒋宋二人的"私密空间",这不免使游客们有些遗憾。
门头数变的"总统府"
台湾"总统府"位于台北博爱特区凯达格兰大道。
"总统府"原名叫"总督府",于日本占领台湾时期的1912年动工,1919年正式建成,当时是台湾最高的建筑物,一直是台湾总督统治台湾的明显地标。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台湾地方领导为庆祝蒋介石60岁大寿改"总督府"为"介寿馆","总督府"门前的大路也改为"介寿路"。
1950年蒋介石宣布台北市为"临时首都",此建筑就成了名义上的"中华民国总统府"。以后历任台湾当局领导均在此办公,直到2006年3月25日,"台独"分子陈水扁大搞"去蒋化",将"介寿馆"门首衔牌换下,正式更名为"总统府",门前的"介寿路"是之前陈水扁当台北市长时就已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导游说,这条路上很热闹,经常发生游行示威,当时的"红衫军"倒扁活动都是在这条街上,经常堵路。
据导游讲,"总统府"是要害之地,所以"两蒋"统治时期,"总统府"周围很远就戒严了,不准通车辆行人,现在管理松多了,但是把守还是比较严的,周围都有卫兵,只是能离得更近一些。经卫兵许可,我们在离"总统府"十几米远的地方照了几张相,再近些卫兵就不愿意了。
耐人寻味的是距"总统府"大约200m的凯达格兰大道一侧,一个民间组织("台独"分子组建)在此立了一个高约十几米的黑色纪念碑,叫白色恐怖纪念碑。
在一边的墙上专门写有介绍,大意是在国民党(两蒋)统治时期,台湾当局政治大屠杀,大搞白色恐怖云云。到底是纪念哪些人,导游不讲,我们也弄不懂,就象"台湾二·二八"起义,真正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对大陆一往情深的台湾老兵
27日早上6时许我就起床了,没事到街上转一圈。我们住在花莲县吉安镇的一个宾馆,早上街上行人较少,离宾馆不远处有一位老先生在散步,当他看见我时就很热情地打招呼:"你是从大陆来的吗?"我答"是。""大陆什么地方?""河南郑州。"我也问他老家是什么地方,他说是四川泸县,我说你们那里出好酒啊,接着我们二人就很高兴地攀谈起来。
老人精神很好,也很健谈,他说他已88岁,抗日时他就是国民党赴云南、缅甸的远征军,回国后在上海吴淞口驻扎,1949年随蒋介石撤退台湾。他说当时来台湾光部队就60多万,还有那么多的政府官员及家属,刚到台湾后,吃住都成问题,条件很差,可吃大苦遭大罪了。我问他回没回过大陆,他说回了四五次了,20多年前就回过四川老家。他问了我许多大陆现在的情况,我都一一作答。他也给我谈了好多台湾的事,他说陈水扁这个人很坏,把台湾的钱都用在买武器、"建交"上了,老百姓意见很大。马英九好,不大量扩充军力,不去花大钱买武器,和大陆关系也缓和了。
老先生懂的挺多,对我很热情,他邀请我到他家坐一下,我怕不方便就说我们早上7点半开饭,怕来不及吃饭,他说没关系,我家就住在你们那个宾馆后门口,于是我就跟随他来到他家。
他家住在一楼,大概有六七十平方米面积。他一到家就翻出了他的"荣军证"、身份证、医疗证,似乎证明他给我谈的许多都是真实的。我看到"荣军证"上注明他是国军上士军衔,1973年退役,在部队供职30余年,是真正的台湾老兵。身份证上显示他叫张国祥,出生于1921年,籍贯四川泸县。
他给我讲了许多他本人和家庭的事,并且给我留了他家里的电话及详细地址,他说他年龄大了以后去大陆不方便了,希望我们再去台湾时再到他家坐坐,他就是想和大陆的游客多说说话。
看得出老人的大陆情结、思乡情结。我给他照了一张相,现存在我的电脑里。当时我说"看你身体不错,可以再到大陆转转,到家乡再看看,现在大陆的变化更大了"。
他说"中国统一好,应该统一,终究要统一"。聊了近一个小时,他最后又亲自把我送到了宾馆。老人的热情好客使我十分感动,其实我明白,主要是他骨子里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情结!
亲民党荣誉副主席和王任生的宴请
28日晚,也就是我们结束台湾之行的头一天晚上,台湾东裕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丹尼斯百货董事长王任生老先生在台北一家豪华大酒店宴请我们一行,既是欢迎我们也算是为我们饯行。和王任生董事长在台北见面纯是一次巧合。
22日早上7点多,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候机大厅,我猛然看见了郑州丹尼斯百货董事长王任生老先生,我就上前打招呼并把王董事长介绍给了一同赴台的报界同仁们。当王董知道我们是去台湾并且同机时,显得十分高兴,并当场诚邀,第二天晚上在台北他宴请大家,并认真地记下了我的手机号。
王任生老先生不仅在台湾是知名的企业家,且在郑州、在河南也是知名的台商,他还是郑州台商投资协会会长。他的企业在国内开了许多家,当年仅在郑州就开了10家百货商场及大卖场,在全省开了近30家大卖场,而且家家都生意火爆。他老家是河南新安县,他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具有很浓厚的爱国爱乡情结。
王董是个很认真的人,第二天果然他让助手给我联系。由于第二天我们直接去了西海岸的嘉义,而不在台北,所以宴请就推迟。以后他又让助手给我联系了许多次,了解具体到台北的时间安排。可见老先生对家乡人的一片深情,也令我们一行人很感动。
28日晚,当我们一到大酒店就看见王任生携夫人及助手们在大厅迎接我们。更使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他还特邀请他的多年挚友、台湾亲民党荣誉副主席、台湾"立法院"前副院长、台湾社会名流钟荣吉先生来陪同。
落座后,钟荣吉先生一一询问了我们的工作单位,并认真地记在了本子上。他首先致欢迎词,然后王董事长也热情洋溢地讲了话。当某市报社社长代表大家向王董事长、钟主席致谢后,王董事长特意指名让我"河南商报的刘社长"讲几句,他说"你们的报纸办得不错,经常登我们,我也参加过你们的活动。我知道。如果不是你介绍,我和大家还不认识哩"。我也不便推辞,就发自内心地真情地讲了一番话,再次表达了对二位老先生盛情款待的感谢!
饭桌上,钟主席不愧是亲民党秘书长出身,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他说他的名字很好记,南方人口音不清,都叫他 "朱镕基"。他说,他随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在北京,国家政协贾庆林主席宴请他们,介绍来宾时,当介绍到他时说"钟荣吉先生",坐在他旁边的吴仪副总理猛地一愣,明白后笑着道:我猛一听想着朱总理怎么会来呢!以后我记住你了,和朱总理一个名字。说完逗得我们都笑了。席间他不时地讲几个笑话,宴会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赞叹钟主席才思敏捷,记忆力超好,一会他就把我们十几个人的名字和单位都记住了。
钟先生对我们特别热情,显得十分兴奋,宴会上基本上都是他在说,谈大陆、谈台湾的情况,谈两岸关系,他不愧是岛内政界名流,对许多问题都很有见地。他说,他到过许多国家,也到过大陆的许多地方,许多省涉台的经贸活动他几乎都参加过,新郑的黄帝祭祖大典他也来过,河南省的高官及有些地市领导他也很熟。他感慨地说,大陆经济发展非常快,发展空间也非常大,台湾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只有两岸携手,才会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才会越来越受到尊重。所以,我们都应该为我们这个国家而感到自豪,凡是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事我们都要努力地去做好!
钟先生讲话如同在演讲,很有鼓动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言语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当我端着酒杯给他敬酒时,我告诉他在中央四频道"海峡两岸"节目中我几次见过他的镜头、对他只是未曾谋面时,他显得很高兴。王董事长接着告诉我们:钟主席是台湾政坛很活跃的人物,他大学时学的是新闻传媒,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曾是台湾一家报社的总编。他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后任亲民党秘书长、台"立法院"副院长、亲民党荣誉副主席,连战、宋楚瑜来大陆访问他参与了其中的许多工作,并陪同访问和胡锦涛总书记会见。所以,钟主席也是国共高层往来两岸关系缓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笔者(左)和钟荣吉先生(中)合影
最后,钟荣吉先生很真情地嘱咐我们:"通过这次来台,你们之间也都熟悉了,一定要珍惜这次缘分,你们之间要多走动、多聚会,以后在你们聚会时一定不要忘了我,给我先打个电话,我一定立即乘机去河南和你们聚会,真的,我一言为定,绝不会说空话,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好朋友、好同学!以后你们要多来台湾看看,报纸上也要多报道,让更多的人来台湾了解台湾,也让台湾人了解大陆。只有多交流沟通,才能化解误会,消除隔阂。再过两个月郑州到台北的每周定期直航就很有重大意义,是很值得宣传的事。只有我们大家都努力做好两岸沟通交流的事,中国才能尽快统一!"看得出钟先生不仅是性情中人,豪爽义气,是可交的朋友,而且更是一位热切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人士!
临别时,王董事长、钟先生和我们集体合影并分别合影,而且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台湾特产,并亲自安排车辆将我们送回宾馆,这使我们非常过意不去。
在异地他乡,在祖国的宝岛,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割不断的、难舍的浓浓的乡情!
台湾游的一点感受
台湾之行,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八天七夜的行程,由于安排的景点活动多,到哪都只能是走马观花,行色匆匆。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景观外,还有我们看过的许多景点,有的在台湾甚至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只是未能一一介绍,在此顺便都提一下:
台湾八景中的绝胜——日月潭风景区,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面积略大于杭州西湖。
参观了文武庙、玄奘寺和邵族部落。邵族部落是台湾有名的原始部落,蒋介石、宋美龄生前最爱乘舟到这里观赏邵族山地歌舞。
闻名中外的阿里山更是所有游客的必选景点,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令游客惊呼连连。
南台湾佛教胜地佛光山也是非常有名的地方,到台湾的游客多到此拜谒,其建筑的气派、庙宇的宽广、佛像的雕塑、庭院的规划、殿阁的布置等皆与众不同,建筑格局相当恢宏。
在基隆,我们游览了"西子湾风景区",这是一处以海水浴场、夕阳美景及天然珊瑚闻名的湾澳。
导游又特地带领我们观看了位于基隆港口一侧半山腰的"英国领事馆"旧址。旧址的前面300米就是茫茫大海,风景十分宜人。
随后,我们又进入"垦丁国家公园"风景区、"猫鼻头"公园、"鹅峦鼻灯塔"。这里位于台湾的最南端,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遥遥相望。
巴士海峡原本就是中国的,但现在却被菲律宾抢占管辖,虽离台湾最近,但台湾却无能力收回。
我们畅游了花东海岸,沿线欣赏了水往上流、东河台、三仙台、长虹桥等独特的海蚀地形景观。
观看了有世界级景观之称的"太鲁阁国家公园"和难得一见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
北回归线碑
我们行经北滨海公路,观赏"北关海潮",远眺"龟山岛"景观,走雄伟的"清水断涯",经亚洲第二长的公路隧道"雪山隧道",最后来到了台湾最大的城市台北市,参观了繁华的"信义商圈"及曾经是世界最高大楼台北101大楼。
尽管看了这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据导游讲,其实还有许多很值得观看的景致,只是时间不够用,就等以后再来吧。
由于台湾地处亚热带,又是四面临海,所以,自然风光很是美丽。对人文景观来讲,虽然蒋介石逃到台湾后新修建的建筑、园林等也很宏伟、古典,但可能由于台湾本身面积太小,所以大多显得小气,绝对没有北京的古建筑大气。
蒋介石把一个"国家"的机构设置搬到了台湾,把台北当成"首都"去规划,许多建筑也是仿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皇家庭园来设计、建设,但终归没有北京的气势、气派。
如台湾的"国家大剧院"、"国家音乐厅"、台北故宫博物院,它和北京的相比绝对不是一个档次。
八天七夜台湾行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我觉得两岸民间只有进一步扩大交流沟通,意识形态方面才会缩小差异,两岸的共识才会更多,虽然我们对台湾的蔡英文、赖清德这些上层的铁杆"台独"分子的回心转意并不抱什么幻想,但对绝大多数民众,我们还是希望多来往、沟通交流,这样才会消除隔阂,缓解对立,为将来台湾的无论是和统还是武统都打下一个良好的民意基础。
作者简介
刘天智,河南省温县人,高级经济师。曾先后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商品流通论坛》杂志社副社长、执行主编,河南商报社副社长,信阳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平桥区委副书记,后又任河南商报社正处级纪委书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顶端新闻副书记、纪委书记。在全国公开报刊先后发表文章40余万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