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股票都已经跌的不忍直视,他的企业股价自年初以来已大涨快 50%;
当别人还在为活下去而拼命挣扎时,他的订单已经拿到手软;
当别人都忙着收缩阵线准备过冬,他却逆势疯狂扩张,随便一出手就是近百亿投资。
如果要问谁是今年最快意的中国企业家,非曹德旺莫属。
01
挡不住的财运
" 今年大家都说生意不好做,但我的订单是爆满。"
9 月 7 日,久未露面的曹德旺现身 " 鼓浪屿论坛 · 世界商业领袖共话全球投资 " 活动现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图源:厦门日报
曹德旺并没有说大话,2024 年,他治下的福耀玻璃火力全开。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3.40 亿元,同比增长 22.01%,归母净利润 34.99 亿元,同比增长 23.35%,其中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高歌猛进的不只有业绩,还有股价。
在大盘整体下挫的背景下,福耀玻璃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已接近 50%,距离历史最高点也仅有一步之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还远不是曹德旺的上限,他和他的福耀玻璃势必还要再上一个大台阶。
从小天窗,到全景天窗,再到如今的全景天幕,汽车玻璃始终在升级,而每一次升级都必然伴随量价齐升。
数量方面,小天窗玻璃的面积仅 0.2-0.6 平方米,全景天窗玻璃面积增长到 0.5-1.2 平方米,全景天幕玻璃面积则高达 1-2 平方米。价格方面,传统天窗玻璃单车在 100 元左右,全景天窗玻璃上升至 300-800 元,天幕玻璃又进一步上升至 900 元以上。普通前挡风玻璃在 200 元左右,而现在的 AR-HUD 前挡风玻璃则要 1000 元左右。
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推进,天幕玻璃和 AR-HUD 前挡风玻璃正在成为汽车的标配。2021 年,中国汽车市场天幕玻璃的渗透率仅为 2% 左右,到 2023 年已提升至 14%,有机构预测到 2025 年这一数据将高达 55% 以上。
2023 年底和 2024 年初,曹德旺分别在福建、合肥投下 32.5 亿元、57.5 亿元,建设年产 2050 万平方米汽车安全玻璃产能、2610 万平方米汽车安全玻璃产能和两条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合计新增 4660 万平方米汽玻产能。
在此之前,福耀玻璃虽然在国内已有 10 个汽车玻璃生产基地,但大多数项目投资额不超过 10 亿元,最大的一笔是苏州项目,也不过 22 亿元投资额。
这两笔合计 90 亿的投资项目已经创下福耀玻璃国内投资纪录,达产后福耀玻璃的产能将在 2023 年产量规模的基础上再提升 32.5%。
事实上,福耀玻璃早在 2021 年就与一些汽车客户签订了订单合同,约定在 2025 年实现供货,但 2023 年福耀一度出现供货紧张,为了确保订单能按时交付才做出扩张动作。
换句话说,这部分新产能的效益,曹德旺已经稳稳揣在兜里了。
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下,躺着赚钱的曹德旺无疑成了一个另类,而他之所以能创造独立行情,根源在于提前预判和布局。
要论对宏观形势的洞察与判断,曹德旺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是独一档的存在。
02
贤者预变而变
2020 年,曹德旺在与杨澜的一次对话中透露了一个细节,他早在 2018 年就预感到危机即将降临,于是提前做了布局,把欠银行的钱还掉,对内则加强管理,所以危机到来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事实也的确如此,2017 年以后,福耀玻璃的三费开支占营收的比例始终维持在 15%-20%,没有任何扩张性动作。2020 年,公司短期借款从上一年的 84.92 亿跌至 61.66 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上一年的 11.24 亿骤降至 2.7 亿。
后来事情的确如曹德旺预料的那样,2018 年 -2020 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为 9563.46 万辆、9178.69 万辆和 7762.16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 1.71%、4.02% 和 15.43%。在此期间,福耀玻璃的净利润从 41 亿跌到 26 亿,虽然也受到冲击,但并没有伤筋动骨,而对此毫无准备的同行们就惨了。
以福耀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旭硝子和板硝子为例,前者在 2020 上半年宣布关闭其位于法国西南部的 Boussois 浮法玻璃厂,又在 2021 年 6 月将北美建筑玻璃业务出售给了 Cardinal;后者玻璃业务长期亏损,2022 年以后开始转向高附加值的光伏玻璃领域。
曹德旺则坐收渔翁之利,2021 年,福耀汽车的玻璃营收正式超越旭硝子,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到现在全球每三辆汽车就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
曹德旺有句名言:贤者预变而变,智者遇变而变,愚者见变不变。在他的创业史中,类似这种提前预判,然后未雨绸缪,最终转危为机的经历有很多,其中最经典的一次就是对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拿捏。
2006 年,中国沿海加工业一片欣欣向荣,福耀玻璃则在整个上半年创造了营收增长 39%、净利润增长 43% 的佳绩,但曹德旺却有一种山雨欲来的莫名恐惧。
后来在自传《心若菩提》中,他详细回顾了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
首先,他判断人民币很可能会升值;其次,国家相继出台了劳保法、环保法、公路法。一旦这两条同时落地,中小企业的成本将瞬间被击穿。
为了印证自己判断是否准确,曹德旺在那段时间经常到一线调研,在和当地干部聊天的过程中,他愈发感觉自己是对。
2006 年 12 月,曹德旺向全体福耀员工发出危机警告,并立即发布四条自救措施:
第一,抓紧在建工程收尾,停止一切扩张性投资,回笼资金。
第二,全面清理应收账款,收窄销售信贷规模。
第三,做好思想准备,必要时关停低效产线。
第四,展开一场提升产品质量、降本增效的全员培训,推动精细化管理。
在冲锋的途中突然收到撤退命令,高管们全都不理解,但曹德旺无比坚定。到 2007 年,上证指数狂飙至 6000 点以上,集团财务部兴致勃勃的提出要增发股票,曹德旺听后则直摇头。
很快,所有对曹德旺的不解全部转变成了对他的佩服,2008 年,全球经济巨震,上证指数一头扎到 1664 点," 三农专家 " 温铁军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了一个数据,这场金融海啸导致了 2009 年中国沿海 6 万家企业倒闭。而福耀玻璃在 2006 年 -2008 年这两年时间里成本下降了 20%,成功渡劫。
03
永远自以为非
曹德旺之所以能始终保有危机意识,是因为他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不足,他说自己很笨,一辈子只能做玻璃,干不了别的,表面看是在自我贬低,但这种 " 自以为非 " 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事实上,伟大的企业家商业哲学是相通的,巴菲特 " 只做自己能看懂的投资 ",乔布斯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比尔盖茨 "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 18 个月 ",这些其实都与曹德旺的理念暗合。
反观近几年倒下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他们都曾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如今却相继走下牌桌甚至身陷囹圄,归根结底大都犯了同一个毛病,就是自以为是。在自己高光的时候不计后果的扩张和跨界,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把偶然当必然,毫无风险意识,最终只能是鸡飞蛋打。
美国《财富》杂志之前有一项数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 2.5 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7-8 年。而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40 年,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高达 58 年。
企业短命,背后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想法太多,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就是什么也得不到。
企业如此,个体也一样。
近两年一些人日子过的不容易,很大程度上就是之前加杠杆太狠,总想着换大房子、开豪车,完全超出自身能力范围,最后不堪重负。
所以,曹德旺用自己的又一次成功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不要 " 既要,又要 "。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就不简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