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海情报局 Author 星海老局
作者 | 曾航 资深媒体人,军武科技 CEO,旗下有知名账号军武次位面、星海情报局、杨叔洞察、测评界的野路子等。曾任 21 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
来源 | 星海老局,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图片来源于 pixabay
中国厂商欧洲攻城略地
感觉中国厂商快要攻占柏林了。
出租车快到展馆的时候,大老远就能看到,美的和欧洲著名球星哈兰德的巨幅落地广告,抬头一看,展馆最显眼的进口广告位置被海尔包了,在大门口的广场再转一圈,几根最显眼的柱子上的广告又被中国厂商追觅、海信占据……
这是有 100 年历史的柏林 IFA 电子展,它以家电为特色,我在飞机上碰到一名德国本土大型家电厂商的员工,她形容到 " 今年公司市场预算砍了又砍,其它的很多展会都不去了,但是 IFA 展是一定要来的。"让他们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是突飞猛进的中国厂商。
在 IFA 展逛一圈,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没有那么多科幻的未来科技演示,更多的是今年就在卖的当下产品,有大量的经销商和消费者到场挑货。
日本厂商的展台已经缩到了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美国厂商也越来越少,只有来自韩国的三星和 LG 两家厂商,还有一些欧洲本土品牌,勉强在声势上可以和中国厂商匹敌。
展会角落上的苹果、谷歌、微软广告牌
欧洲市场是传统的高端市场,消费者收入高,消费能力较强," 在这边卖一台家电抵得上有的市场卖 10 台赚的钱多。" 我碰到的一位国内家电厂商的朋友形容道。
德国许多日常生活产品以及能源转型的重要产品大部分来自中国。所有进口光伏系统的 85%、所有便携式计算机的 86%、所有智能手机的 61% 以及所有锂离子电池的 45% 来自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来自中国的汽车进口份额上升至 25.9%。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今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的举办场地,在这里还能依稀看到欧洲杯的遗迹,就是这样一场跟中国几乎没有关系的体育比赛,13 家顶级赞助商有 5 家来自中国,海信、比亚迪、阿里巴巴速卖通、蚂蚁集团、VIVO 组成的中国赞助商,成为欧洲杯最大的赞助商集群,足见中国厂商对欧洲市场的重视。
家电、手机、PC 这几个市场,都已经进入成熟竞争的格局,因此规模开始变得至关重要。
在欧洲市场,海尔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45.05 亿元,同比增长 9.2%,欧洲市场份额提升了 0.1 个百分点,位居欧洲第四。美的和格力没有公布上半年欧洲市场的销售额数据,然而这两家的海外收入增长都不错,美的集团上半年海外收入为 910 亿元,增长了 13.09%,格力电器 2024 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达到 148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5.64%。
联想 2024 年第二季度在全球 PC 市场的市场份额为 23.4%,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其中至关重要的欧洲市场也贡献了相当多的出货量。我在德国考察了几个当地的电子卖场,联想的电脑都摆在很显眼的位置。
联想在欧洲市场的崛起始于他们 2011 年在德国并购的一家叫做 "Medion" 的公司,这家总部位于鲁尔区埃森的企业成立于 1982 年,刚开始公司只生产电视机,后来,陆续开始生产收音机、CD 机、音响、GPS 等家用电子设备,后来成为德国最大的 PC 厂商之一。并购 Medion 使得联想快速切入德国的优势渠道,仅仅一年之后联想便成为德国市占率第一的 PC 品牌,这一仗为联想日后在欧洲成为 PC 品牌老大奠定了基础。
在手机市场,小米目前在欧洲市场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为 18%,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其它中国手机厂商目前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则较小。
东亚电子制造业的崛起始于 " 电脑化 " 红利
在巅峰时期,欧洲有很多知名的家电品牌,比如说伊莱克斯、西门子、博世、飞利浦利勃海尔等。然而时至今日,大部分欧洲家电企业已经风光不再。和家电产业类似,欧洲的电脑、手机产业已经基本没落。
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家电是非常依赖规模的一个行业,你每年卖出 1 亿台冰箱和你每年卖出 1,000 万台冰箱,在采购成本和渠道建设上就完全是两个概念。
如今中国家电企业在全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只剩下少数韩国厂商,主要是三星和 LG。日本、美国和欧洲的老白厂商的竞争力都越来越弱。
三星、LG 这样的韩系厂商击败日本、欧洲厂商的关键分水岭是在 2000 年以后,韩国厂商在半导体和液晶显示等关键零部件上后来居上。事实证明,此后的手机、电脑,还有家电产品,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屏等关键零部件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德国品牌为代表的欧洲厂商依然有非常优秀的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功底,然而在 " 电脑化 " 这一波浪潮当中,欧洲厂商却没有抓住,世界电子制造的中心转移到了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我曾经在之前的文章当中讲过,以后世界上大部分工业制造产品都可以看作一个异形的电脑,例如汽车是可以开的电脑,无人机是可以飞的电脑,家电、手机、可穿戴设备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电脑。
中国电脑产业的起飞始于 2001 年加入 WTO 开始,仅仅十年时间,中国电脑产量从 800 万台一年猛增到一亿多台一年,并迅速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电脑生产基地。同时中国抓住苹果产业链机会,一跃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同时崛起了小米、华为、OPPO、传音、荣耀等本土手机厂商。
这一波 " 电脑化 " 的红利让中国受益至今。
AI 决定制造业下一波浪潮
下一波浪潮的争夺,很可能是围绕着 AI 和制造业的结合来展开的。
这两年中国国内很喜欢提一个概念,叫做" 硬科技 ",我个人对硬科技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产品或者技术,它和实体的制造业相结合,它就是硬科技。它和实体的制造业没有结合,就不是硬科技。我们以 AI 为例,如果 AI 仅仅是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层面,那它就不是硬科技。而 AI 一旦和制造业实体进行深度结合,那它就是核武器般的硬科技。
" 硬科技 " 无人驾驶的电动矿卡穿梭在矿区里进行运输作业
AI 的出现,让许多产业有了重新做一遍的机会,例如家电、手机、电脑、汽车都可能面临颠覆式创新。
如果看 AI 和制造业的结合,中国将毫无疑问在这一轮的竞争当中占据一个非常有利的身位。
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手机生产国,世界第一电脑生产国,世界第一家电生产国,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在新兴的无人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产业上,中国也非常有竞争力。
我在联想深圳工厂的生产线上看到过,机器在不断模拟人工进行自我学习,例如进行质检,先通过扫描把待出厂的笔记本电脑扫描成数字孪生,然后机器不断的学习人工对这个设备进行检测,看看哪里有问题。然后根据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不断改进强化。人每天都要休息,但是机器可以 24 小时不停的学习,所以 AI 应用在生产线上,潜力也非常大。
许多被认为是传统行业的产业,现在已经进入到市场竞争后期,换句话说已经 " 卷完了 ",例如电脑市场全球已经只剩下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等少数几个厂商,其中联想以 24% 的份额成为全球第一 PC 厂商。家电市场中国的美的、海尔、格力、海信、TCL 等几家也已经成为了全球少数剩下的成规模的厂商,手机行业更是只剩下少数五六家厂商在卷,中国厂商占了好几家。
在这种很依靠规模、已经卷完的市场,一旦出现一个 AI 这样的新的应用,老牌厂商的想象空间一下子被拉开了。
而当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出现了类似的场景。当移动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一度有人预测微软、谷歌、Facebook 等老牌互联网巨头可能被颠覆掉,甚至衰落。但事实证明,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新冒出的市值 100 亿美金以上的企业只有 Uber 一家,反倒是微软、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几大原有的美国老牌互联网巨头,借助这一波把业务重新做一遍,市值上了好大一个档次。
如今当 AI 时代到来的时候,全世界在 AI 产业上的领头羊只剩下了中国和美国两家,美国依然遥遥领先,中国稍微比美国落后一点,但是已经甩了日本、韩国和欧洲好几条街的身位。
而中国在 AI 产业上最大的想象力,莫过于 AI 和制造业的结合,简单的说就是 AI 和汽车、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家电的结合。
通过视频通话,让 AI 帮助玩家破译《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经文
例如联想在 IFA 期间发布 10 多款 AI PC,展示了 AI 硬件普惠的趋势。现在各家厂商都在抢发 AI PC 产品,但是价格普遍非常高,比如苹果的 AI 产品就只限定于少数高端产品。而我在德国看到,联想一口气发了十几款 AI PC 的产品,有分别搭载高通、英特尔、AMD 的芯片的产品,价格带也非常丰富。在各家的 AI 都还在抢占用户的阶段,这个策略有助于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行为数据,更快的迭代产品。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集团总裁 Luca 认为,现在 PC 行业的复杂性比以前多了不少,包括 PC 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都需要发展一个新的 " 肌肉 " ——那就是软件方面的能力。以往 PC 厂商往往被认为是拿成熟电子零组件组装,但是在软件方面的能力很弱。现在联想决定在软件和服务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所以 Luca 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过一两年后,许多消费者都将由一台 AIPC,这些电脑出厂的时候都会内置一个基础模型,它带有大量个性化功能,会根据消费者的习惯不停机器学习,越来越懂消费者,就跟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将不再是 " 每台 PC 都是一样。
TCL 发布了一些依托 AI 算力和深度计算模型的电视机,能对画面进行系统级画面增强处理,还融入了诸如 AI 推荐内容,AI 生成画作,AI 画质优化,AI 健身应用等探索应用,给用户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些欧洲和日韩厂商则发布了 AI 智能洗衣机、AI 冰箱、AI 智能烹饪机器等产品。
AI 家电的概念其实已经炒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特别大范围的普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所谓的 AI 家电的人机交互都是很机械的,比如说你要跟设备发出一个指定的指令,关闭窗帘打开冰箱门,打开空调等,它本质上更像是一个声控的遥控器而已。
AI 产品的精髓就是不断的机器学习,不断的进化,它需要持续的人机交互,而传统的所谓 AI 控制的家电,人机交互过于简单机械,导致机器自我学习进化不足,其体验可想而知。
而 ChatGPT 这样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出现以后,人机交互的频率大幅提升,用户会对 AI 提出很多很复杂的语言指令。
例如,用户对 AI 说," 我今天心情不太好,想一个人静一静 ",AI 就会理解,把灯光调暗,窗帘自动关闭,营造出一种很安静的氛围。
或者你对 AI 说 " 我感觉有点热 ",它就会理解你的意图,自动把温度调到你最喜欢的 24 度。同时,AI 还会记录大量的用户的数据,它就像你的家人一样,对你的脾气习惯了如指掌。
简单来说,传统的语音指令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在控制,它缺少自我学习的能力。而新的 AI 大模型是一个在不断自我学习的机器,它会越来越聪明,你把产品买回家的那一天就是它最差的一天,以后它会在和你的不停交互中越来越懂你,越来越好。
AI PC 的概念这两年也开始热起来了。在传统的 PC 时代,PC 实际上是一个利润很微薄的产业,它的平均毛利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 PC 公司的零部件是高度标准化的,他们通常都采用少数几个厂商的芯片、电池、内存、电路板等组件,绝大部分 PC 使用的都是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PC 厂商并不掌握用户的数据,所以他们无法获得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的增值服务收入,也没有办法采集大量的用户数据用于不停的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著名供应链专家林雪萍老师在他的新书《供应链攻防战》当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龙头电脑化现象 "。他指出,电脑产业的龙头企业的体量往往都很大,规模大约在 5,000 亿人民币左右,而且是寡头垄断。
联想、戴尔和惠普三家电脑公司占到全世界 60% 以上的份额,但是电脑公司的利润率并不高,像英特尔、英伟达、微软等企业占据了价值链上最大的环节,这种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定价权不相匹配,就被称作龙头电脑化现象。最终,电脑行业形成了橄榄型的市场形态,产业链最上方和最下方都是垄断型的局面,中间则是多元化的零部件和软件商。手机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橄榄型的局面,三星、小米等公司占据了智能手机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他们在整个手机价值链上只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同样,芯片厂商和显示屏厂商拿走了相当大的利润。
现在,AI 的出现似乎给 PC 厂商和手机厂商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他们在提供 AI 产品之后,使他们的智能硬件设备变得更智能,一部分的 AI 运算在本地进行,而不是 100% 放在云端去处理。这也就意味着 PC 厂商和手机厂商能够截留一部分的用户数据,使他们的产品根据用户的交互越改越好。
中国的荣耀手机在 2024 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向全球推出的 AI Agent,通过讲话就可以帮助用户找到并关闭 app 的自动扣费
而这一点恰恰是欧洲厂商和日韩厂商不具备的优势。要理解为什么中国的 AI 发展的一定比日本、韩国厂商还有欧洲厂商更好,从新能源汽车就可以看出来。在燃油车时代,日本、韩国和欧洲厂商的汽车都比中国厂商有优势,然而新能源汽车中国却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韩国和欧洲有着很苛刻的用户隐私保护,这些厂商要采集用户的数据用于 AI 产品的迭代是很麻烦的。而中国在隐私保护上大致和美国类似,厂商可以不断的借助用户的数据去改进他们的硬件和 AI 产品。
所以我们可以下一个非常大胆的结论,那就是—— AI 和硬件结合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中国,因为中国同时拥有强大的 AI 大模型产业和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集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