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8小时前
跨学科融合引领智能教育新篇章,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工程学院迎来五周年庆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19 日," 跨界融合,智驭未来——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 " 西浦 ")智能工程学院创新成果展暨五周年庆典 " 在西浦举行,师生代表共 100 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庆典现场

自 2019 年成立以来,智能工程学院整合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优化升级为通信与网络工程系、计算机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智能科学系和智能机电系五个前沿新科系,促进人工智能、电气、计算机、通信、机械等学科融合。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对智能工程学院成立五周年表达了祝贺,并阐述了 " 人才多维,成功多元 " 的教育理念,他指出,智能工程学院通过专业精英培养、行业人才塑造以及教育生态创新这三种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培养了大量面向未来、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术副校长阮周林教授

学术副校长阮周林教授在谈到智能工程学院过去五年的发展时表示,学院秉持着 " 引领教学与科研,推动智能计算与工程技术发展 " 的信念,坚持科研导向教学、强化科研实力,在多个领域实现超越。从最初的两个系合并到如今集教学、科研和合作为一体的综合体,智能工程学院的每一步跨越都彰显了无限潜力。" 在 AI 时代下,我们期待智能工程学院的师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造福更多学校乃至社会各界的人们。" 阮周林说。

△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林永义教授

据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林永义教授介绍,在学院成立之初,教学团队全面梳理了现有课程,进行合理分配和重构,确保每个系都拥有既独立又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则根据教学专长和科研兴趣,跨越传统学科界限,自由加入最适合自己的部门。这种自由选择的机制,灵活的组织架构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学院内部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交流。自此,跨学科与融合已成为智能工程学院的底色。" 跨学科融合是学术发展的趋势,智能工程学院支持师生跨越传统学科壁垒,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务实的态度提出创新方案,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 林永义说。

△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波力(Mark Leach)教授

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波力(Mark Leach)教授展示了学院五年来在科研突破、学生竞赛、国际合作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指出,五年间,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均取得了国际认证,并且打通了毕业设计,让学院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跨专业选择机器人、人工智能、电气、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毕业课题,鼓励跨学科研究。

据悉,智能工程学院即将出版五周年特刊《独墅湖畔 秀木成林 因聚而智 因融而能》,书中回顾了学院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收录了师生故事、大事记等内容。" 教育的力量在于启迪智慧,也在于服务社会。学院也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林永义总结道。

通讯员 金画恬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何洁 徐晓安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科研 教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技能 马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