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大哥大,iPhone ……哪一个爆炸伤人,我们见怪不怪了。
然而,唯独没有听说过 ,BP 传呼机发生爆炸。
今天,发生在黎巴嫩的爆炸事件,造成 10 多人死亡,约有 4000 人受伤,震惊全球。而引发爆炸的装置竟是 20 年前普及的 BP 机。
这种过时通讯工具,为何他们还在用?又是如何在同一天发生多起爆炸呢?
01 BP 机重启背后的安全考量与复古趋势
在智能手机全球普及的今天,一个看似已被遗忘通讯工具—— BP 机(寻呼机),却悄然在一些特定领域和场合重新受到关注。这背后的原因,与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和芯片大多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密不可分。
智能手机虽然便捷,但对于身处高位、可能成为攻击目标的官员和军事特勤人员来说,却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安全风险。因为智能手机很容易被定位、窃听,甚至成为暗杀的工具。相比之下,BP 机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不易被定位的特点,成为了一些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人群的新选择。
BP 机,这个在 40 年代由美国人发明,在 80 年代传入中国,2000 年前后达到顶峰的通讯工具,主要依靠无线电波进行通信。与智能手机和 PC 不同,BP 机的信息传输不依赖互联网,而是通过寻呼台中转。这种 " 复古 " 的通讯方式,虽然在现代看来有些落伍,但在安全性上却有着显著的优势。
事实上,BP 机并未完全退出市场。在大部分国家,虽然运营商已经停止向一般用户提供寻呼机通信服务,但在医院等一些特定领域和场合,BP 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美国,BP 机的使用量仍在增加,这反映出美国人对通讯工具安全性的高度敏感。
然而,BP 机的重启并非全然无忧。近年来,有关 BP 机被用作袭击工具的报道屡见不鲜。例如,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就曾截获真主党的新型寻呼机,并在其上安装炸药实施袭击。这些事件提醒我们,任何通讯工具都可能成为双刃剑,既可能带来便捷,也可能潜藏危险。
因此,对于 BP 机的重启,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态度。一方面,要认识到其在特定领域和场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在选择通讯工具时,我们应综合考虑便捷性与安全性,确保自身信息安全不受威胁。
02
BP 机爆炸案揭秘:原厂设计杀人武器引发关注
BP 机(寻呼机)爆炸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这些爆炸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还引发了人们对 BP 机安全性的担忧。那么,这些 BP 机为何会爆炸?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有种说法认为,爆炸可能是由 BP 机中植入的黑客软件导致的。但专家分析指出,如果传呼机未经改装,仅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导致异常发热,其本身很难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力。因此,BP 机中植入黑客导致爆炸的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给出了自己的分析。他认为,这些爆炸的 BP 机很可能是原厂设计、制造的杀人武器。因为要在 BP 机中安装烈性炸药和控制器,并且要将控制器装上 BP 机的主板进行控制,就需要在 BP 机中留出较大空间。而临时改装一两台容易,但几千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肯定需要设计、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环节的紧密配合。
然而,这也引发了人们的另一个疑问:黎巴嫩官方在采购这些 BP 机时,为何没有进行仪器检测?如果进行了检测,这些炸药肯定能被检测出来。除了可能的管理漏洞外,不排除技术落后,对高科技产品存在盲区的原因。
BP 机爆炸案不仅揭示了战争形态的多样化,也提醒我们高科技手段的重要性。未来的战争不仅是航母、无人机、导弹等尖端科技的较量,不起眼的小把戏也可能成为杀人利器。我们不能局限于 BP 机,智能手表、手环或者智能穿戴,都是极其危险的电子产品。
全球的公共设备包括汽车、火车、飞机、电网、水网、气网等,还有,现在争议巨大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一旦被美国垄断机构掌控,或者被某些犯罪集团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投入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只有不断加大对高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才能确保我们的安全和利益不受威胁。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进口高科技产品的监管和检测,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之,BP 机爆炸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电子产品,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受制于人,恐怕连生命安全也掌控在别人手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