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曜 09-09
阿里健康:兜兜转转十二载,那些遗憾与代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阿里巴巴始终有一个 " 大健康 " 梦想。

早在 2011 年阿里就开始涉足医药业务,但受限于当时的监管政策,其在医药领域的布局只能浅尝辄止,并未深入精髓。

2013 年 8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首批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资质,河北慧眼医药成功拿到了牌照,成为最早一批可以开展医药 B2B2C 业务的十家公司之一。政策的开放很快吸引了阿里的目光,2014 年 1 月,阿里巴巴就联手云锋基金斥资 1.7 亿美元收购河北慧眼医药母公司港股中信 21 世纪 54.3% 的股份,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健康。

自此,阿里健康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此后二十年间,阿里巴巴不断向阿里健康注入资产,投资者也曾趁势将阿里健康市值推升至近 5000 亿港元。然而,随着京东、美团、抖音、快手等资本集团的入局,互联网医疗赛道竞争越发激烈,阿里健康也在竞争中逐渐沉沦,市值已经跌去九成。

图:阿里健康各财年营收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复盘阿里健康发展史,阿里健康资产的注入使得阿里健康基本面焕然一新,然而在资产注入的过程中,管理层的战略漂移还是让阿里健康逐渐误入歧途,从而错失了医药 O2O 这个现如今最大的风口。

如今曾经的 " 舵手 " 沈涤凡回归,仍是少年的阿里健康能够重回正确的发展方向吗?

01

王磊时期:医药 O2O 先驱

入局阿里健康后,阿里巴巴很快就做出高管调整,原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王磊出任阿里健康 CEO,统领全局发展。

尽管当时阿里巴巴并未向阿里健康注入任何资产,但公司整体规划却极为清晰:成为国内医药 O2O 的先驱。用现在的观点看,当时阿里健康的 O2O 布局及早,如果顺延下来,是有机会一统江湖的。

早在 2014 年 2 月,支付宝就与海王星辰、国大药房、漱玉平民、健之佳、大参林等 20 余家国内主流连锁药店开展 O2O 合作,为后续 O2O 布局打下根基。2016 年 5 月,阿里健康正式与百佳惠苏禾、德生堂、百草堂等 65 家连锁药店联合成立 " 中国医药 O2O 先锋联盟 "。

在当时那个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期,阿里健康前瞻性地瞄准医药 O2O 这个机会。也正是 2016 年,阿里巴巴首次向饿了么平台投资,这一动作与阿里健康聚焦 O2O 的方向相得益彰。

图:阿里健康 O2O 模式,来源:方正证券

医药 O2O 联盟首个项目落地在甘肃金昌,患者可以通过阿里健康网络医院平台为药房门店提供 " 一分钟诊所 " 在线医药咨询服务,实现从看病到取药的链路闭环。当时,阿里健康的 O2O 联盟已经拥有了现代医药 O2O 模式的雏形,公司需要做的其实就是将这个模式复制到全国更多城市。

正确的模式,雄厚的资本,阿里健康的 O2O 模式不出意外地将会跑通。然而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互联网医疗将迎来大结局的时候,意外还是发生了。

2017 年 5 月,阿里巴巴正式向阿里健康注入了第一笔资产:天猫平台 " 蓝帽子 " 保健食品在线业务。为了保障资产注入的流畅性,阿里巴巴任命原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为阿里健康 CEO。

新资产注入后,阿里健康营收规模飙升,由 2017 财年的 4.75 亿元增长至 2018 财年的 24.43 亿元。然而,资产的注入虽然增厚了阿里健康的业绩,但同时也让之前专注于医药 O2O 的战略失焦。

此后,阿里健康的 O2O 业务被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天猫为代表的传统 B2C 的崛起,标志着阿里健康由 B 端向 C 端的转变。

02

沈涤凡时期:整合驱动成长

沈涤凡入主后,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天猫健康资产的顺利注入,阿里健康的核心逻辑只有两个字:整合。

继 2017 年 5 月首次向阿里健康注入资产后,阿里巴巴又分别在 2018 年 5 月和 2020 年 2 月向阿里健康分别注入 " 天猫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 " 和 " 天猫产品及服务、天猫国际产品及服务 "。

随着天猫健康业务的分批导入,阿里健康的核心资产正式转化为极为成熟的 B2C 业务,天猫平台成为阿里健康的业务实体。天猫业务的注入,帮助阿里健康迅速获得了诸多阿里系流量入口,淘宝、钉钉、支付宝均开始为阿里健康导流。

图:阿里健康闭环生态,来源:中金公司

虽然当时阿里健康也在搞 " 买药不出门 " 业务,但公司整体的战略核心却早已从之前的 O2O 转变为以天猫平台为主的 B2C。

在那个互联网流量红利年代,拥有阿里系流量就好似拥有了庞大用户群。2018 财年至 2020 财年,阿里健康营收规模翻番式增长,整体营收由 24.43 亿元,飙升至 95.96 亿元。不过,虽然阿里健康营收爆发式增长,但公司整体经营却依然处于亏损之中,对于当时的阿里健康来说,天猫健康是十分成熟的业务,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规模转化为利润。

所以擅长资源整合的沈涤凡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拥有丰富商业化推广经验的阿里 " 老兵 " 朱顺炎。他是跟随 UC 浏览器一起加入阿里巴巴的,在入职阿里之前,朱顺炎就拥有丰富的 UC 浏览器商业化经验,此后又分别出任阿里妈妈、大文娱、阿里音乐业务。

朱顺炎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其最拿手的 " 商业化 " 赚钱。

03

朱顺炎时期:失败的品牌独立

在沈涤凡的治理下,天猫健康顺利整合至阿里健康,朱顺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做大阿里健康这个 " 品牌 "。

天猫健康属于存量业务,在并入阿里健康之前就较为成熟。想要让这块业务的价值进一步市场,朱顺炎最终选了品牌独立的道路。2020 年 9 月,阿里健康 APP 正式升级为 " 医鹿 ",新版本 APP 将医疗服务集合到了首页,弱化了电商属性,很明显朱顺炎寄希望于放大 " 医 " 的属性来提升阿里健康的价值。

图:阿里健康 APP 转型前后,来源:浦银国际

当时恰逢新冠疫情,人们对于互联网医疗接受度显著提升,再加上阿里健康拥有手机淘宝、口碑、钉钉、支付宝等流量入口,这也促使其股价持续攀升,并最终在 2021 年 2 月达到 30.15 港元的股价顶峰。

然而,尽管阿里健康股价喜人,可却被老对手京东健康悄然超越,随着京东健康创下 6300 亿港元的市值纪录,阿里健康的股价逐渐开始下跌。尽管 2021 财年至 2023 财年,阿里健康营收由 155.18 亿元增长至 267.63 亿元,但公司股价却仅用一年时间,就由巅峰的 30.15 港元跌至不足 4 港元,跌幅远超 86%。

这样骇人的跌幅,显然是难以让股东接受的。

回过头看,虽然阿里健康希望通过聚焦 " 医 " 属性来提升价值,但经过疫情的教育,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 B2C 业务,而是更加聚焦于即时服务。这其实正是阿里健康最开始布局的方向,但如今却已经被京东健康和美团医药所占据,这也使得 " 医鹿 " 品牌并未打响。

为了提升 " 医鹿 " 的价值,阿里健康开始通过收购进一步提升价值,先后收购了零氪科技、吉因加、小鹿中医等多家初创企业,然而这一切却并未阻挡 " 医鹿 " 用户关注度的流失。对于当时的阿里健康用户而言,他们依然主要通过天猫、淘宝、支付宝等流量入口使用阿里健康的服务,而朱顺炎竭力打造的 " 医鹿 " 却缺少核心用户。

严格意义来说,朱顺炎并没有很好地完成阿里巴巴交给他的任务,尽管 2021 财年和 2023 财年阿里健康均取得了盈利,但这一切依然是依靠原天猫健康业务扎实的根基," 医鹿 " 的独立转型显然是失败的。

04

沈涤凡回归:重新聚焦 B 端

2023 年 11 月,阿里巴巴再次出手向阿里健康注入资产。

阿里健康宣布与阿里集团签署股权认购协议,以 135.12 亿港元对价,获得阿里妈妈医疗健康类目的独家营销审核权及附属权利,公司将以收取服务费形式获得阿里妈妈医疗健康类目下就商品推广收取的营销服务费的 20%。这是阿里集团第四次向阿里健康注入资产,也是首次注入数字营收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与阿里妈妈健康业务一同注入阿里健康的,还有曾经的 " 舵手 " 沈涤凡。2023 年 11 月 28 日,阿里健康正式任命沈涤凡为公司 CEO,接替了朱顺炎的工作。当年沈涤凡入主阿里健康,就是为了保障阿里巴巴注入资产的顺利整合,如今阿里再次请回沈涤凡,同时也再次注入新的资产,似乎七年前的 " 整合 " 剧情又将再次上演。

阿里妈妈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数字营销平台,覆盖全域消费者的搜索、展示、信息流、互动等营销产品及阿里巴巴商业化营销 IP,满足商家全链路经营诉求的各种数智商业工具。注入阿里妈妈健康类资产后,阿里健康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同时也更加侧重于 B 端业务的拓展。

注入阿里妈妈资产的四个月后,阿里健康 " 暂时 " 关闭了 " 医鹿 "app 的运营,这也就意味着阿里健康正式放弃了朱顺炎 C 端影响力的构建,重新回归到对 B 端营销能力的聚焦。

" 医鹿 "APP 关闭之后,对于阿里健康整体 C 端业务的影响较为有限,因为其依然拥有淘宝、支付宝等重量级流量入口,同时对于 C 端的聚焦也能进一步提升阿里健康的盈利能力。再加上沈涤凡十分擅长资源整合,不排除阿里健康后续还有更多 B 端资产注入,如 SaaS 平台、云计算、AI 服务等业务。

沈涤凡的回归相当于阿里巴巴的一次 " 纠错 ",不再去与医院争夺 C 端流量,而是学会更好地融入整个医疗生态建设之中。

05

结语

在 " 卖药 " 这件事上,阿里健康输得很彻底。用户早已经不再满足于 " 性价比 " 的 B2C 服务,而是更在乎 " 体验 " 的 O2O 服务,这也是为何京东健康、美团医药崛起的根本。

曾经阿里健康是中国医药 O2O 第一平台,但由于需要为公司整体战略让步,最终导致阿里健康不得不放弃 O2O 业务而改去深耕 B2C 业务。如今医药电商之争,早已转化为用户心智之争,在 O2O 领域有短板的阿里健康注定不再会成为 C 端用户心中的第一选择,因此它其实逐渐失去了 C 端竞争力。

其实对于阿里健康的发展,是存在诸多争议的。在阿里健康聚焦 O2O 的时期,他实完全没有必要贸然注入天猫资产。天猫业务规模虽然很大,但却是已经成型的存量业务,而当时阿里健康在做的医药 O2O,才是符合时代脉搏的潜力创新业务。阿里健康放弃了潜力,去选择兑现业绩,这无非对错,只能算得上是一种遗憾。

不过,现在就将阿里健康定义为失败仍为时尚早,毕竟阿里健康背后是家大业大的阿里巴巴,其依然可以利用阿里巴巴在 B 端的家底,去巩固自身在 B 端的价值。

所以阿里巴巴在 " 医鹿 " 平台孵化失败后,果然换掉了朱顺炎,并且重新制定了新的发展策略。随着沈涤凡的回归,以及阿里妈妈业务的注入,阿里健康的业务将会越来越难以 " 看懂 ",但公司盈利能力可能会悄然提升。

· 靶点格局  ·

  |    |  

   |  

   |

  |   

·  产业地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阿里健康 o2o 阿里巴巴 河北 王磊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