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08-22
全方位、全周期密织保障网,北京健康指标领跑全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8 月 22 日,在 " 迎接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北京急救中心通过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疾控事业发展成效、中医药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以及坚持 " 三医联动 " 等举措,详述了北京如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下,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北京 472 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完成标准化建设,120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 12 分钟左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 2012 年的 81.35 岁增长到 2023 年的 82.51 岁,婴儿死亡率由 2.87 ‰下降到 1.5 ‰,孕产妇死亡率由 6.05/10 万下降到 1.56/10 万,健康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至 12518 家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适应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扩大资源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介绍,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 2012 年的 9974 家增至 2023 年的 12518 家;床位数从 10.6 万张增至 14.9 万张;卫生人员由 27.7 万人增至 41.9 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 4 人增至 6.12 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由 4.6 人增至 6.98 人。

在中医药资源及服务供应方面,截至 2023 年底,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 1340 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 11%,其中三级中医医疗机构 35 家。全市共有中医医师 2.5 万人,中医类医院床位数 30572 张,千人口中医师 1.14 人,千人口中医床位 1.4 张,居全国前列。

除了医疗资源持续增长,北京市的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高。目前,北京市建成国家医学中心 13 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3 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335 个、市级重点专科 144 个,全市 16 区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建成研究型床位 3815 个,推进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以医学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医药产业发展。

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优质可及,更加高效便捷。北京已建成 62 个综合医联体、122 个市级专科医联体、36 家儿科紧密医联体成员单位,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下沉。数字赋能就医全流程。" 三医 " 协同打造 " 京通 " 小程序 " 健康服务 " 模块,建成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 300 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统一共享号池、统一放号周期、统一科室设置、统一支持挂当日号,让挂号更顺畅便捷;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 74 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医疗机构 254 家,14 家互联网医院实现 " 京通 " 小程序统一入口,指尖上的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北京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 2012 年的 81.35 岁增长到 2023 年的 82.51 岁,婴儿死亡率由 2.87 ‰下降到 1.5 ‰,孕产妇死亡率由 6.05/10 万下降到 1.56/10 万,健康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率先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 " 预防为主 " 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突出位置,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黄若刚介绍,北京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传染病症状监测等 47 个监测系统已覆盖全市 400 余家医疗机构、1000 多所中小学校和多个药店、绿地公园、轨道交通场站等,监测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目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实现了 24 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 " 全人群、全区域、长跨度 " 监测,实现了 20 余种新发突发未知病原 72 小时内初步鉴定分型,全市总监测病原数量已从 2012 年的十余种增加至 30 多种,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不断提升;2024 年,北京市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完成,实现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染病疫情自动交换、自动报告,各项监测更加灵敏。

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以及免疫规划服务不断

规范等举措的共同促进下,北京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北京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超过 99%,病死率已降至 0.21%;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比 2012 年下降了 44.2%;持续保持碘缺乏和危害消除状态,连续 39 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连续 28 年无白喉病例,连续 21 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麻疹、狂犬病、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围绕预防、发现、管理、急救、治疗、康复等六个环节,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强化慢性病防治措施。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11 个,市级示范区 5 个,建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等健康场所共 2124 个。2023 年,北京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早死亡率比 2012 年下降了 13.8%。

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 12 分钟左右

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刘红梅介绍,北京市构建起由北京急救中心、各区急救中心站和覆盖城乡的急救工作站组成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完成了 472 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标准化建设,较十年前增加了 239.56%。

此外,北京还推进急诊急救 " 五大中心 " 建设,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建立率达 100%,危重症患者在救护车上得到早期评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实现 " 上车即入院 ";建立多模式院前院内急救信息衔接平台,5G 救护车与 120 调度指挥中心、医院急诊高清医疗影像数据同步传输,提供 " 一站式急救 " 服务;推进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电子病历、电子收费、电子发票和医保实时结算,努力打通院前医疗急救环节 " 最后一公里 "。

通过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升调度指挥智能化水平、加强医疗急救技术能力以及提高

院前院内衔接效率,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推进,群众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得到多措并举的保障。2023 年,北京 120 受理急救电话 90.52 万人次、出车 89.11 万车次,较十年前分别增长了 130.76%、169.69%;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 99.99%,较十年前提高了 17.11%;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 12 分钟左右,较十年前缩短一半以上,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在加强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方面,北京市已完成标准化救护车洗消站建设 21 处,负压救护车配置占比超过 40%;在推进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方面,北京市整体规划急救设施设备配置、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衔接、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 AED 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发布 AED 电子地图,并与 120 调度指挥系统联通,方便公众查询使用等。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北京 医疗 医疗机构 专科 卫生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