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8-14
互联网:远程医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正在改变我们获取健康服务的方式。远程医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便利,也为城市中的忙碌人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文将深入探讨远程医疗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应用与挑战,以及它如何通过各种形式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前面刚好碰到国家医保局在推进按病组和病种付费 2.0 相关的内容,所以大家聊了下医保 DRG 相关的内容。今天继续聊互联网医疗在远程医疗相关的信息化内容介绍,这篇可以跟前面的在线问诊的内容详结合来看,可能更为直观一点。

随着现代科技在医学领域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院正担负着一个跨时代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加强医疗会诊的精确诊断,如何提升会诊的效率及确诊率。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高清视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将诊疗过程的音视频以及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远程实时医疗会诊,主治医师与专家之间进行实时交流。

同时,医院又可将诊疗过程全程录制存档,通过信息化技术,解决目前需要远程会诊的医院管理者寻求的解决方案。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也称为远程医疗咨询或远程医疗服务,是一种通过电子通信技术跨越地理距离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它允许医疗专业人员与患者进行远程交流,提供诊断、治疗建议、健康咨询等服务。

远程会诊信息化是一套根据所需医院对于远程会诊的需求进行设计 , 整合了多种高科技的技术,能够实现医疗远程会诊过程的实时互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可以交换分隔两地病人的临床信息、专家的诊断意见,以及提供其他相关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资料。

远程医疗相对于我前面讲的在线问诊,是有不少的差异,远程医疗相对而言除了在问诊和处方以为,更多的是从医生的医疗行为来讲,提供另外一种新型的医学经验的宣教方式。

一、相关政策

健康中国正式升级至 " 国家战略 ",以三医联动、医药分开、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健康中国建设将成为 " 十三五 " 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2015 年 5 月 国务院 〔2015〕38 号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5 年 6 月 国务院 〔2015〕45 号文《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区城性检验检查中心,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疗机构消赤供应中心等方面实现结果互认和资源共享。

2015 年 9 月 国务院 国办发〔2015〕70 号文《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2018 年 7 月,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局联合下发国卫医发〔2018〕25 号文《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条件、执业规则、监督管理等要求,是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基础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但复诊患者可以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接受互联网诊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互联网医院的设置、执业、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互联网医院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互联网医院是远程问诊的重要载体,其管理规范直接影响到远程问诊的服务质量和安全。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主要内容:该规范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分类、服务流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远程问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了操作指南。

2018 年 8 月 卫健委 国卫医发〔2018〕28 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 " 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 " 的原则,以设区的地市和县城为单位,将服务区城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

2020 年 7 月 国务院 国办发〔2020〕25 号文 《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0 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继续推进区城医疗中心建设 ; 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化县城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城医共体试点,促进 " 县乡一体、乡村一体 "。

2021 年 12 月 国务院 国发〔2021〕29 号文【"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到要加快互联网医院发展,推广健康咨询、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

二、远程医疗的形式

远程医疗服务分为实时(在线)和非实时(离线)两种方式。实时方式适用于紧急情况,可以提供及时救助;非实时方式则是将患者资料传送给服务提供方,等待处理。

远程医疗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视频咨询:医生通过视频通话与患者进行实时交流,观察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2、电话咨询:医生通过电话与患者沟通,提供医疗建议。

3、在线聊天:患者可以通过在线聊天工具与医生进行文字交流。

4、电子病历管理:患者上传自己的医疗记录,医生可以远程访问并分析这些数据。

5、远程监测:使用可穿戴设备或远程监测系统跟踪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

6、在线处方:医生根据远程咨询的结果,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

7、远程手术指导:在某些情况下,专家可以通过远程方式指导手术操作。

8、远程诊断:通过远程方式,医疗专家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

9、远程会诊及护理:医疗专家通过远程通信手段,与其他医生或医疗机构共同讨论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远程护理指导。

10、远程教育:通过远程平台,为医务人员提供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

11、远程医疗信息服务:提供医疗相关的信息查询、咨询等服务。

三、远程医疗的价值

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分布不平衡所造成的问题,将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高端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辐射到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使用远程医疗可以在恰当的场所和家庭医疗保健中极大地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

3、可以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共享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照片,从而有利于临床研究的发展。

4、通过将图像照片等传送到关键的医务中心,管理和分配偏远地区的紧急医疗服务。

5、可以为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学教育服务。

四、远程医疗介绍

据调查,我国乡镇卫生院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在卫生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不足 2%,大专学历以上人员约占 15%。这个调查表明,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

鉴于国情和各种条件限制,业内一些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仍停留在学校学习阶段,专业知识通常只是在实际工作中被动而不系统的获取。医务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加之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绝非是仅从医务人员考虑,它关系到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信息化技术提升带来的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另外,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和传感器,参加远程会诊的医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药物使用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的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对病情进行有效管理。

一些疑难急症需要多地专家会诊,传染性疾病不易到公众医院就诊等等,传统的医疗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如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以上问题也都可以得以解决:医生和病人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安全、快速的交流,病人和医生在网上及时的交流能使得医生更好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发展状况和发病时的表现;病历和 X 光片等资料通过双流技术实现会诊时的实时传输;多家医院的专家对一例病例进行远程会诊等。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远程问诊消除了患者前往医院的时间和交通压力,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或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能够享受到医疗资源的平等和便利。

同时也减少了对医疗专业人员的频繁访问,也不用因为基层医院治疗效果不好,跑到大医院进行治疗,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挤兑以及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如图:搭建远程医疗场景

远程医疗信息化系统是一种结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的综合性服务系统,它允许医疗专家跨越地理障碍,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技术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检查诊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以咨询会诊为目的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以教学培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教育系统和以家庭病床为目的的远程病床监护系统等。

根据应用的目的和需求不同,在远程医疗系统中配置的设备和使用的通信网络环境也不同。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主要配置各种数字化医疗仪器和相应的通信接口,并且主要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运行。

终端用户设备包括电子扫描仪、数字摄像机以及话筒、扬声器等。远程医疗教育系统与医疗会诊系统相似,主要是采用视频会议方式在宽带网上运行。

如图:远程医疗系统架构

五、远程医疗: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允许不同地点的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结合病人的相关资料(如病程记录、检查化验结果等),进行异地交互式诊断。这一功能不仅有助于解决疑难病症,还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使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会诊类型包括一般门诊会诊、影像阅片会诊、超声操作会诊、手术会诊、腔镜手术会诊、外科手术会诊等。远程会诊系统用于将患者的电子病历、超声影像、影像, ( 核磁共振 ) ,等相关资料,或者手术室实况视频进行同步广播,专家端医院可以看到病人的基本资料 , 同时本地医院内的医生和外地医院的专家之间进行音视频互动。

如图:远程会诊流程

其中远程手术会诊系统可以让远程专家与手术室进行物理分离 , 同时又能将手术室正在进行的手术,清楚的在专家室异地同步实时复现,使会诊专家不必进入手术室,就可以直接的观看手术室内的全程手术过程,同时可以与手术医师进行指导互动。让医院有更多的手术会诊机会,极大的解决了医院目前面临的手术会诊难的这一难题。

手术室中的术野摄像机及其他视频设备、诊断设备,如全景摄像机、腔镜、超声、监护仪等也可以很好的与进行对接,更好的实现手术内容的完整直播。

如图:远程会诊业务操作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说明:

1、申请方医院提出会诊申请。

2、会诊前,申请方可以远程上传影像到云端 ( 如需要 ) ,供专家调阅。

3、中心平台或申请方医院进行会诊分派,会诊通知。

4、专家阅片:如有必要,专家事先调阅参考影像资料。

5、会诊时,专家实时在线与申请医师音视频互动:用于指导超声操作,指导手术,指导外科手术。

6、会诊后,专家撰写报告 : 专家在完成远程会诊后,写报告。如在院内,则直接进入电子病历系统,编写报告。如果是院外,则在系统里进行报告编写后,再传回申请方。

六、远程影像诊断

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医学影像资料(如 X 光片、CT、MRI 等)传输至远程会诊中心或专家端,由专家进行远程阅片和诊断。这一功能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等待诊断结果的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它也为医疗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

专家会诊室在接收到申请方医生的协助影像会诊请求后,专家会诊室可以接收到来申请方患者电子病历、诊断报告、X 光片 , ( 核磁共振 ) ,等影像资料,并在得到申请方医生的授权后可以对传递过来的患者信息进行相关的操作,协助申请方医生完成此次会诊。当进行远程会诊时,专家可以同时和申请方医生进行语音和视频的双向沟通。

医生对于病灶诊断关键图像可以在线无损传输至专家端,并可根据情况实现图像重复无损传输,实现如同专家在医院本地诊断效果,避免误诊。

为方便医生和专家在会诊过程中使用的便捷性,在申请医院会诊室和专家医院会诊室内各配备两台显示器,其中一台用于显示摄像机画面,另一台用于显示患者的资料,另外配置高保真的拾音器和音箱,用于完成医生和专家之间音频的互动功能。在得到科室医生的授权后,专家可以对此次会诊的患者的会诊信息进行操作。

( 1 ) 实时音视频互动:会诊专家、申请医生和参诊人员可以进行多方音视频互动,进行远程会诊的讨论。

( 2 ) 图像抓拍:远程会诊进行中,会诊专家可以对病人的病例资料、影像资料等进行实时抓拍,并保存到指定的路径下。

( 3 ) 在进行远程会诊的同时,系统可以对远程会诊的过程进行录制,录制诊断过程中的语音和视频,并且对录制后的文件进行回放或作为资料进行保存。

( 4 ) 专家出具诊断报告。

七、远程心电诊断

远程心电诊断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心电数据远程采集、传输和分析的医疗设备。它通常由心电监护手机终端、医院监护中心服务器和网络通信支持三部分组成。

通过系统能够采集和分析人体心电信号,自动识别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心电信号,并提供预诊断、评估和分类。

异常心电图可以及时捕获并发出报警,同时将有问题的心电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护中心,监护中心再将确诊结果和相应的处治措施反馈给心电手机监护终端,实现心脏的实时监护。

如图:远程心电检测流程

远程心电诊断通过采集患者的心电信号,并将其传输至远程会诊中心或专家端,由专家进行远程分析和诊断。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

远程医疗中的双向转诊是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技术手段,它通过信息技术连接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支持上下级医院间的门诊和住院转诊,包括向上转诊和向下转诊两个方向,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现病历资料的共享和转诊流程的管理。

双向转诊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无缝对接,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将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同时上级医院也可以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向上转诊时,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获取上级医院的号源信息和床位信息,直接挂号转入上级医院的门诊或预约登记入院,同时将患者的病历资料转至上级医院,实现病历共享。向下转诊时,上级医院可以将患者转至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门诊复诊或康复治疗,并打包患者的病历资料一同转下,指导基层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此外,远程医疗平台的双向转诊还具备申请转诊、转诊审核、转诊接诊、转诊记录和转诊提醒等,支持 PC 端和手机端操作,能够清晰地了解转诊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并提供消息提醒与历史提醒查询功能。

九、远程医疗:医学教育

远程教育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在线学习、培训和交流的平台。通过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医院和专家可以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病案讨论以及技术支持等服务。

基层医院可以与其余医院的医师进行典型病历或疑难病历的远程教学与研讨,方便对病历进行解析、授业,帮助提升基层医师的业务水平。

通过医疗培训系统进行大规模高清视频直播或互动,支持实时共享数据。利用视频会议医疗培训系统,专家讲师可以灵活地进行集中培训或与各地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医学交流。多样化的组织和交互方式让培训或交流内容更丰富,进一步提高交流和培训效果。

另外,可将临床实践案例、手术实操等技能实时地赋能到教学课堂中,实现医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助力基层医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赋能医学教育培训。

远程医学教育可采用互联网线上直播教学、互联网 + 视联网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教学的方式,开展 " 一对一 " 或者 " 一对多 " 的远程教学培训,同时在网页版、APP、H5、应用程序等多终端的互动与观看。

十、远程检查监护

远程病理检查:利用远程病理检查工作站,可把患者的病理切片传到专家端,病理专家为患者分析病理组织图,专家在远端控制显微镜 ( 聚焦、移动、放大和捕获图像 ) ,观察显微镜下的组织病理图片,并出具病理诊断报告,为患者端主治医生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远程监护:基于基层医院智能远程健康监护系统以智能护理床及配套的生理参数监护仪为家庭客户端,实时检测人体生理参数,视频监控被监护对象的身体状况,通过数据自动采集、实时分析监护对象的健康状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向医疗中心报警以获得及时救助。

系统能与现有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和共享,形成一个覆盖城市区域的医疗、护理和疾病预控网络。

另外,系统可以实现医生和被监护对象之间的远程视频会话,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得以诊治,这不但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减轻了患者因长期住院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除了老年人,主要监护对象还可以是残疾人、术后恢复病人以及高发病人群等。

十一、案例:远程心脏监测

患者简介

姓名:张华

年龄:65 岁

居住地:偏远山区

病史:心脏病史,近期有过轻微的心脏病发作

背景

张华因居住在偏远山区,前往最近的医院需要数小时的车程。考虑到他的心脏病史和年龄,他需要定期的健康监测和医疗咨询。

远程医疗方案

1、设备安装:医生为张华提供了一个远程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一个心脏监测器和血糖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张华的生命体征。

2、设备使用培训:医生远程指导张华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并确保他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监测。

3、数据传输:监测设备会自动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医生可以随时访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4、定期视频咨询:医生安排每周一次的视频咨询,通过视频通话与张华交流,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

5、紧急响应:如果监测数据显示异常,远程医疗系统会自动向医生发出警报,医生会立即与张华联系,必要时指导他前往医院或安排紧急救援。

远程医疗过程

第一周,张华的心脏监测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医生通过视频咨询进一步指导他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低盐饮食和适量运动。

第二周,监测数据显示张华的心率有时偏高,医生通过视频咨询了解到他可能因家中事务感到压力,医生给出了缓解压力的建议,并调整了他的药物治疗方案。

第四周,张华在一次监测中出现了轻微的心脏病发作迹象。监测系统立即向医生发出警报,医生迅速与张华取得联系,并指导他服用急救药物。同时,医生联系了当地的急救服务,并确保张华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作者:观海日记,公众号:观海日记

本文由 @观海日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远程医疗 医疗 互联网 医学 医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