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08-08
【秦医卫·疾病透视】听微决疑,让新生儿罕见病无处可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024 年 4 月 29 日,一个平凡的上班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一位出生 5 天的黄疸宝宝,因为经皮测胆红素高达 19mg/dl,由儿童保健门诊收入新生儿病区。

原以为这就是一位普通的黄疸宝宝,入院后积极给予完善查体、问诊及相关检查,宝宝除皮肤重度黄染外,肺部及心脏查体基本正常,肌力肌张力、神经系统查体均正常,给予了蓝光照射等退黄治疗,且经过 12 小时的治疗,该宝宝的黄染消退非常明显,这本是主管医生、患儿家长最开心的事情。可是在第二天早上三级查房时,却打破了这个 " 治疗顺利 " 的平静氛围。

付惠玲副主任查房在听取了病史汇报后发现,该患儿孕期无明显特殊异常,足月,顺产,无缺氧、感染、溶血等病史,但在入院时的检查中,除了胆红素明显高以外,宝宝的心肌酶:肌酸激酶 4428U/L(正常最高值 310u/l),肌酸激酶同工酶 116u/l(正常最高值 24u/l),较正常高出了近 14 倍,这说明患儿心肌受损严重,是新生儿危急值,如果是心肌受损,后果会相当严重,因为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出现问题,停跳或跳动不规律,都会危及宝宝生命。于是在宝宝暖箱旁立即展开了讨论:

是宫内缺氧所致心肌损伤?

——宫内及分娩时无缺氧病史;

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

——孕期母亲无明显感染及 TORCH 病毒均阴性;

爆发性心肌炎?

——目前心脏查体,心律齐、心音有力、血压、指脉氧、血气、食奶均正常;

心肌病?母亲自身免疫性疾病?

……

所有的可能性都被审视了一遍。

付惠玲副主任立即指示:1. 立即联系检验科,紧急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排除心肌炎可能;2. 立即联系心电图室、超声科对患儿进行心电检查及心脏 B 超检查,以明确有无心脏异常放电或心脏结构异常;3. 详细追溯其母亲从怀孕开始的所有检查;4. 立即向家属交代患儿目前的异常情况,希望医患之间能达成一致意见,积极筛查明确病因,让患儿能转危为安。

患儿肌酸激酶动态变化

家长接到这样的消息也是非常诧异、不解、焦虑、恐慌,喜获宝宝的开心顿时烟消云散。科室一组医护对家长进行了开导,家长也表示积极配合科室,另一组医护积极联系相关科室进行紧锣密鼓的检查,并对患儿进行严格的生命体征监测、退黄、营养心肌等治疗。

为了减少宝宝氧耗,避免哭闹,护士 " 妈妈们 " 整个晚上抱着宝宝哄着睡觉、吃奶。一线医生刘彩芳不知对着检查结果刷新了多少遍,二线医生焦书真不知在暖箱前巡视了多少次,副护士长彭程在每次喂奶时都守在身边,生怕出现意外情况。

漫长的 2 天,像是过了好久好久。等到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心脏 B 超、动态心电图、自身免疫、病原学检查等均提示基本正常,黄疸也基本消退到正常范围,宝宝就像一个健康孩子一样,没有了任何症状,但复查的心肌酶仍持续升高,甚至达到了肌酸激酶 6814U/L(正常最高值 310u/l),肌酸激酶同工酶 219u/l(正常最高值 24u/l)。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妈妈在孕后期筛查心肌酶时提示肌酸激酶高 1333U/L(正常值<310U/L),但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未做特殊处理。详细追溯母亲,其没有心脏不适表现,但从小运动耐力不好,其还有一个大儿子,目前 6 岁,活蹦乱跳,完全正常。

经过全科医生查阅国内外文献后,一致认为这个宝宝不能排除肌营养不良症,尤其他还是个男宝宝,进一步对该宝宝进行了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近端肌可见肌源性损害迹象。结合心肌酶持续高,我们希望说服家长,给予宝宝、爸爸、妈妈进行基因检查,经过近 1 周的思想斗争,家长终于将信任给到了我们,于是联系了全国权威的基因公司进行检查。

肌电图报告

在等待基因结果的 20 多天,所有人都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基因结果能揭开宝宝疾病的面纱,另一方面真心不希望宝宝是这类疾病,因为一旦确诊,将对宝宝、家庭是多么大的打击。在矛盾中大家翘首以盼。一天早上,孩子爸爸给付惠玲副主任发来了一条微信和 PDF 文件," 付姐,我孩子的基因结果刚刚回来了,我看不懂,我立刻发给您了,请帮我看看,谢谢 "。点开 PDF 文件,里面检查结果里豁然的一行字:在扩张型心肌病 3B 型、杜氏肌营养不良、贝氏肌营养不良相关 DMD 基因上检出与受检者表型相关的 1 个致病变异。付惠玲副主任迟迟没有回复家长的短信。

基因检测报告

可是宝宝的爸爸、妈妈终究需要面对。在 2 小时后,付惠玲副主任接通了家长的电话:

" 孩子爸爸,您好 ……"

" 付姐,检查结果是不是 …… 不好 ?"

" 嗯,确实结果和我们的预料是一样的,小朋友的基因里存在该类致病基因。但是我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就在几天前今年 5 月 13 日,北京协和医院举行了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临床急需药品地夫可特临时进口交接仪式,并在国内开出首张处方,说明这种罕见病从有药可用到有药可选,千万不要泄气,现在宝宝还没有肌肉不良表现,这个是曙光,是希望,我们也帮您打听打听,这类宝宝的救治、医保报销等渠道,一定和我保持联系,不要泄气哈。"

爸爸在电话那头停了好一会," 嗯嗯,付姐,我们也有了心理准备,听到您这个消息,也给了我们希望,我们一定和宝宝加油,谢谢您们,一定保持联系。"

DMD 急需药品临时进口交接仪式

罕见病大约 80% 为遗传性疾病,大约 50% 发病于儿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预防和治疗罕见病的重要手段。重视罕见病群体,让 " 罕见 " 被看见。

什么是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症是由遗传基因突变所致的罕见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也可累及心肌,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疾病。X- 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 Duchenne 型营养不良症 ( DMD ) 和 Becker 型 ( BMD ) 。

DMD 是由 X 染色体的 DMD 基因突变致抗肌萎缩蛋白丢失引起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为基因携带者,50% 男性子代发病,发病率为 1/6000~1/3500 活产男婴,症状前期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里程碑落后 ( 延迟的仰卧位起立及独走能力 ) ,或因其他原因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偶然发现肌酸激酶 ( creatine phosphokinase,CK ) 升高。

多数患儿从 3~4 岁开始出现肢体无力,行走易跌倒,鸭步,爬楼梯、跑跳和起蹲困难,腓肠肌假性肥大,Gowers 征阳性,肌酸激酶可达正常上限的 50~100 倍。大部分患儿自 7 岁左右起病情迅速进展,运动功能逐渐丧失,9~10 岁丧失独走能力,10~12 岁依赖于轮椅,14~15 岁丧失独坐能力,并逐渐累及上肢,至 18 岁时几乎均有心肌病,往往因呼吸或循环衰竭导致死亡,鲜有病例可存活至 30 岁。

BMD 的发病率为 1/30000~1/12000 活产男婴,发病较晚 ( 通常在童年晚期或青春期 ) ,进展缓慢,疾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但均轻于 DMD,肌酸激酶可达正常上限的 5 倍以上。BMD 患者心肌受累较为常见 ( 60%~70% ) ,部分患者可先期出现扩张型心肌病,未经干预者平均在 40 余岁死于心力衰竭。

目前尚无 DMD 的根治方法,早期诊断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矫形康复等治疗可以延长 DMD 患儿的存活时间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今年进口的地夫可特副作用较糖皮质激素小,应用范围更为广泛,这是对该疾病重大的进步之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给 DMD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主要包括外显子跳跃、无义突变通读和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微小抗肌萎缩蛋白 ( AAV micro-dystrophin ) 基因替代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正在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肌营养不良症将不再是无药可治之症。

来源 /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