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8-02
高质量发展成色不足,38岁中华保险遭遇“中年危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

无论是公司核心的财险业务,还是年轻的寿险业务,中华保险如今都面临艰难的处境。

"

文 / 每日财报 沐言

2024 年,是中华保险成立的第 38 个年头。

然而,步入 " 中年 " 的中华保险非但没能顺风顺水,反而迎来中年危机。

长期经营下,其引以为傲的财险业务已经跻身行业第二梯队,保费收入规模达到行业第五,但近年来却屡屡吃罚单,合规经营饱受诟病。

不仅仅是财险业务,其旗下的寿险业务也频 " 亮红灯 "。虽然成立了 9 个年头,规模也不断扩张,但公司寿险业务长期以来都在亏损,资产端收益显著下滑,彼时正值董事长换新,任职 8 年的董事长孙玉淳因年龄原因主动请辞,而拟任董事长邵晓怡虽擅长财务,但在保险业务方面资历尚浅,引领公司转型任务艰巨。

无论是老牌的财险业务,还是新兴发力的寿险业务,中华财险都面临窘境。

财险:高质量发展成色不足,质控成大问题

从 2023 年开始,中华财险 " 荣登 " 罚单榜上 " 探花 ",2023 年公司累计被罚超过 2000 万元,而到了 2024 年,这种情况也并没有好转。据统计,2024 年上半年中华保险核心子公司中华财险收到了 48 张来自监管的罚单,罚款总额 1140.3 万元,位列财险公司第三。

从具体被罚理由来看,既有大问题,又有小毛病。其中大问题出在内控上,尤其是对员工的管理上。2023 年到 2024 年上半年,公司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这类违规行为尤其严重,此外还存在虚列绩效套费、虚假承保、业务执行不到位等其他问题。

而导致公司频繁出现内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华财险业务高质量发展的 " 成色 " 不足。

单从保费规模看,中华财险确实表现不错,2013 年中华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 297.45 亿元,2023 年提高到 652.83 亿元,10 年时间里实现了翻倍。但公司的净利润不升反降,2013 年公司净利润为 11.39 亿元,而 2022 年仅为 10.88 亿元,2023 年更是继续下降到 6.73 亿元。

从险种结构来看,公司财产保险以机动车保险为主,但 2020 年车险综合改革后,公司机动车保险业务收入下降,直到 2023 年保费收入才恢复到 2020 年高点(具体如下图)。由于并不具备很强的渠道和品牌优势,过去公司主要依靠价格优势抢占机动车保险市场,但车险综改以后,车险价格整体走低,公司继续实施高返点抢占客户的策略必定造成更大亏损。失去高返点带来的价格优势后,部分客户转而选择线下网点多的知名保险公司,公司的车险保费业务因此受到一定的冲击。

▲来源:公司财报

尽管 2021 年以后,公司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车险保费恢复稳步增长,但整体看车险对公司的保费贡献呈持续下降趋势,从 2018 年车险收入占比 61.15%,在车险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公司承保业务面临较大挑战。

▲来源:公司财报

公司目前的看点在农业保险,得益于国家对粮食安全及农业保险保障的重视,农业保险成为近年来增速最快的财产险险种,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由 2022 年的 106.12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166.01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6%,2020-2023 年,公司农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 96.3%、98.1%、95% 和 94.3%,承保利润由 3.96 亿增长至 9.53 亿,表现优异。

▲来源:公司财报

但农业保险的优异表现尚无法弥补公司其他业务承保亏损的风险。从 2020 年开始,中华财险前 5 大商业保险中,除了车险和农业保险以外,其他险种均处于亏损状态。2022 年 1 季度 -2024 年 1 季度,公司综合成本率为分别 104.12%、101.20%、98.92%、99.48%、99.86%、99.82%、99.61%、100.28%、99.89%,综合成本率长期承压,财险业务本身并没有为公司贡献漂亮的业绩。

▲来源:公司财报

公司财险业务发展质量不足不仅体现在业务和业绩上,也体现在监管指标和风险控制上。2021 年,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 208% 和 183%,到了 2024 年 1 季度,对应的数据分别下降为 188% 和 150%,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 50%;公司的风险评级也在 2023 年上半年由 "AA" 下调为 "BBB",半年时间连降两级,此后便维持在此水平。

在宏观环境疲软、保险行业整体低迷的状态下,公司在行业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自身业绩表现较弱,业绩和罚单成本两相权衡下,中华财险违规多发,归根结底是公司这些年来只注重业务增长,而缺乏合规和内控意识,无论是制度还是服务都跟没能跟上业务扩张的步伐。

寿险:粗犷式发展难以为继

和财险业务相比,中华寿险虽然在违规事件方面收敛的多,但在业绩表现上却更加令人担忧。

从 2015 年展业至今,中华寿险的业务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刚成立时,中华寿险的业务收入不过 800 万元,到 2022 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已经突破了 65 亿,其中 2019-2022 年是公司保费增长的爆发期,这期间公司年均保费增速接近 50%。

但高速发展的寿险业务却并没有给公司贡献利润。除了 2016 年以外,中华寿险自成立以来一直逃不过亏损魔咒,这与公司粗犷式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中华寿险一直靠银保渠道推动业绩增长,公司银保渠道占比始终保持在 50% 以上,而销售的产品也以恒添财、福满盈等年金产品为主,个险渠道保费占比仅 5% 不到。

▲来源:中诚信

尽管银保渠道高利率产品在短期内能够推动公司保费规模的增长,但长期看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由于银保渠道客户购买保险产品主要用于理财,相比个险等其他渠道,银保渠道销售的产品盈利能力通常更差。据十三个精算师统计数据,以银保渠道为主的公司 ROE 显著低于以非银保渠道为主的公司,一旦投资端表现承压,公司就很容易陷入亏损。

而且,对单一渠道和产品的依赖也导致公司寿险业务在面对政策波动时变得极其脆弱。2023 年,受到 " 报行合一 " 政策的影响,公司银保渠道业务开展困难,渠道规模保费收入由 2022 年的 38.34 亿元降低至 30.58 亿元,而期间中介及个险渠道保费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短时间内还难以补上银保渠道的窟窿,导致公司 2023 年保费收入整体下降。

▲来源:公司财报

除了受到政策的冲击外,公司还将在未来面临现金流压力。中华人寿在 2019-2021 年作为主力产品推出的中华福满盈年金险将在今年后逐渐步入生存期,届时产品的现金价值达到最大,公司后续可能需面对退保给付的压力。

中华福满盈现金价值计算

▲来源:公司官网,胖虎保保公众号

这种退保给付压力在 2023 年就已经开始显现。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看,2023 年福满盈累计退保金达到 2.14 亿元,累计退保率 4.9%,成为公司 2023 年退保金额最高的产品,按照 5 年的期限来看,退保压力预计至少将持续到 2026 年,这对公司的流动性管理和资金运作均构成考验。

由于亏损的扩大,2024 年一季度末,中华寿险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下降至 71.47% 和 125.26%,尽管采取了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和增资扩股等措施,但公司的偿付能力却依然将将达到监管的最低要求。

未来:转型充满考验

无论是公司核心的财险业务,还是年轻的寿险业务,如今都面临艰难的处境。

屡屡被罚和换帅均只是表象,背后是中华保险长期以来注重规模和增速,而忽略发展质量的模式难以为继。过去公司依靠规模驱动,虽然业务成本较高,但由于投资端表现不错,整体来看尚且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回报。

但近两年投资端表现承压,进一步挤压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大多数保险公司一样,公司投资端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较高,财险和寿险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均在 70% 以上。但近年国债收益率下行速度增快,对公司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利率产生较大冲击:2022 年初 -2023 年底,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由 2.8% 下跌至 2.56%,公司的投资收益也从 18 亿元下降到 9.4 亿元,几乎腰斩。

进入 2024 年,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好转:今年初,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在 2.55%,到 7 月已经跌到 2.2% 左右,跌幅甚至有扩大的迹象。往后看,在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利率下行预计是大趋势,如果再采取以往粗犷式的扩张模式,公司势必面临更大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玉淳的离任恐怕不仅仅是出于年龄问题的考虑,也标志着公司有意在发展方向和管理策略上做出调整。

中华寿险新提名的董事长邵晓怡,过去一直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在今年 2 月获批担任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的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仅仅数月后便被提为中华人寿的董事长。邵晓怡是中华人寿目前董监高中唯一有东方资管背景的董事,孙玉淳在任期间未能有效推动公司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东方资管在这个时候选择自己人来 " 挑大梁 ",可能也是有意加强对旗下公司的管理和控制。

虽然过去邵晓怡在多个知名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作为保险公司的董事,除了精通财务外,对投资、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方面同样需要深入的理解,而邵晓怡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这对其未来能否顺利引领公司转型也是一个考验。

财险业务方面,公司目前则需注重加强内控管理能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投资端收益下降的背景下,公司再想靠过去高费率和返点的路径实现规模扩张已经比较困难,而在本身品牌及渠道优势本身不强的情况下,如果再频繁收到罚单,只会进一步让客户降低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更加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

2024

立即扫码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中年危机 高质量发展 车险 保险中介 财产保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