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范儿 07-27
超短片,影像世界的后印象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超短片,一个由 vivo 与 FIRST 青年电影节联合发起,将作品时长限定在 300 秒之内的影像单元,在收到第 44611 个作品后,走过了它的第五个年头。

1

在今年所征集到的 443 部超短片作品中,手机作为创作工具占据了近半壁江山。

在默片时代,庞大而笨重的摄影机意味着仅限于工业级的协作,8 毫米胶片摄像机赋予了私人影像创作的可能,直到 1999 年,首款具备摄影功能的手机在日本面世,把创作的权力彻底下放到普罗大众。

通讯工具与创作工具的结合,意味着当每个平凡之人怀揣着表达渴望的时候,他的口袋永远都有一把随时出鞘的利剑。

今年超短片单元入围作品《妈妈的拳击赛》,把手机录屏变成短片叙事的主体,视频通话、录像、写日记、发朋友圈,这些数字行为构成了数字时代的全新叙事。

今年 16% 的作品出自 20 岁以下的年轻人之手。

对于 Z 世代而言,手机和影像如同一代人的书籍和文字一般,成为了他们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语言。

手机和影像正在塑造新的表达。

2

300 秒,7200 帧。

对比更长叙事单元必须所考虑的技巧、灵感、深度,超短片意味着更大的限制。

那些经过了天人交战后深思熟虑后反复删减的画面,往往在单位时间内蕴含着更大的能量。

但超短片未必是高度浓缩的电影,它可以打破类型片的牢笼,放弃大荧幕的限制,去创造全新的语法。

获得影像探索奖的《在另一个夜晚》,以万花筒般的视觉,抽象的幻觉般的梦境,描摹了一个缺失了萤火虫的工业社会的夜晚。

在整部作品中,蒙太奇失效了,我看不出任何视觉元素的叙事性。

限制,往往能踏足无人之境。

3

在艺术和精英的视角下,我们经常纠结于录像艺术和电影技术的界限,它们关乎身份、技巧以及媒介。

但技术正在磨平这一切。

戏谑的是,回归技术的起点,你会发现 90 分钟的电影是商业化的产物,电影最初的形态就是短片。

当受众被社交媒体千篇一律的 BGM 的短片冲刷着审美的阈值,那些 300 秒的短片正在以百花齐放的多元表达对世界予以回应:

短视频,何尝不能是严肃创作。

4

影像技术引领创作观念的故事,并非始于今日。

19 世纪,当一个法国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的照片,另一波法国画家开始重新审视写实艺术的传统。

面对「落选者沙龙」那些大巧不工、只可远观的画作,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家们不禁质疑道:这画的是漫画?

不久后,梵高、高更、修拉和塞尚,则通过雕塑般的颜料堆砌、互补色彩的点彩技巧、几何图形的结构化抽象以及打破常规透视的手法,彻底颠覆了古典美术的传统框架。

这是自史前人类在拉斯科洞穴画下公牛以来,艺术第一次从对外部世界的描摹,转向对内心情感的探索。

从所见到所知,从挑战既定规则,到探索新的边界。超短片,就是影像世界的后印象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艺术 朋友圈 法国 日本 短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