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仕派 07-26
第二代AION V探店试驾:直接点,它能挽救埃安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如果没有这一次高层的公开失言,广汽恐怕连站在舆论风口的机会都没有。除了 " 网约车 " 的标签之外,恐怕真正愿意了解广汽旗下的自主产品的人并不多,这与其年销量 50 万的体量及其不相配。然而,广汽的产品力并不差,在燃油车盛行的年代更是不缺乏爆品,GS5、GS4、GS8 都在历史上曾经做出过月销破万的成绩,影豹也曾赢得过流量的青睐,M8 直到现在也是 30 万价位的 MPV 首选之一。

步入新能源年代,新孵化出的埃安也是很早就已经入局的玩家之一,甚至小鹏的三电技术团队本身就是广汽背景出身的班底。虽然 AION S 如今已经 " 沦为 " 了网约车主力,但是如果你把时间倒回 2019 年的时候,便会发现 AION S 是当时市面上为数不多的纯电车型中,完成度几乎最高的作品之一,完全是以相对高标准的 C 端家庭用车为目标打造的。

而埃安如今的处境,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和埃安将重注压在昊铂品牌上,却高估了自身在市场上的地位有关。这直接导致埃安母品牌在纯电渗透速率最高的前两年,几乎没有全新的产品序列能吸引市场的眼光。从这一点来看,这款新一代的 AION V,其实对于埃安的意义非常重大。

似乎官方很想给这台新的 AION V 营造一个不同的形象,所以换上了一个和以往的埃安系列车型完全不同的新风格,而且不断在营销上强化所谓 " 霸王龙 " 的绰号。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行为,更有点像是在蹭如今流行的 " 方盒子 " 潮流的热度。

事实上,新 AION V 的造型设计,看上去更像是从提升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的。

由于定位全球车,需要兼顾东南亚等其它地区的市场需要,所以新车的车身尺寸相比现款反而有所缩水,长宽高仅有 4606、1854、1660 mm,轴距仅有 2775mm。

但是从侧面就可以看得出,整车比例更加贴近于 " 四轮四角 " 的姿态,前悬和后悬都被大幅缩短,尽可能为乘员舱腾出布置空间。后排车门的长度已经与前排车门相差无几,尾门的倾斜角度也更倾向于直立,由此可以看得出,空间被放在了很高的权重位置。

让我有些遗憾的是,新车充电口依然是位于车头,估计是考虑到成本因素。

激光雷达的出现算是个意外,这意味着高阶的智驾能力也被下放到了埃安 10-20 万区间的主力价位车型上。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埃安也已经有了 " 无图智驾 " 的能力。考虑到目前诸如零跑 C10/C16 这样的竞品,已经在 17 万左右的价位提供了高阶智驾功能,埃安这一手也不能说是没有必要。

内饰的设计也跟随了当下的主流风格,同时也融入一些广汽惯用的细节风格。譬如中控台在目前流行的横贯式 T 字型造型的基础上,分成了上中下三层,中间一层明显突出,营造出了一个可以临时放置一些物品的小平台。中控台的纵向宽度也控制在了比较合理的范围,避免坐姿过于靠后影响对车头的观察。

方向盘的设计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双幅式造型,环身适中,同时左右两侧按键的部分采用了镀铬表面,滚轮的外围也加了一圈镀铬,显得更精致。

仪表屏没有像昊铂那样被推到风挡前沿,依然维持了传统的安装位置,但是尺寸相比现款明显缩水。虽然不容易被方向盘遮挡,但是可显示的信息量也简化了不少。

基础的挡位、车速、电量、驾驶模式和时间等信息被 " 挤 " 到了仪表左侧,剩下的部分几乎全被智驾的路面感知信息所占据,我甚至摸索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切换仪表主题的功能——也就是说,仪表将无法直接观察诸如电耗、里程这样的基础统计信息,以及多媒体信息。智驾的优先度,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车机系统也如同很多其它的传统厂商一样,换成了模仿鸿蒙系统的首页布局方式,采用了 " 大壁纸背景 + 横向 Dock 栏 + 横向小尺寸快捷卡片 " 的布局,虽然视觉上更清爽,而且也没有诸如 3D 车模这样的 " 噱头 " 来占据多余的算力。但是这样的布局,相比于之前快捷卡片集中在首页左侧的设计,操作便利性是有所下降的。

不过,主页的设计也保留了一些自己的特色,譬如带有功能入口的车模壁纸,可以在地图、壁纸和车模之间切换的首页风格软按键等等。

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在于,空空荡荡的应用商城,除了有三个视频类 APP 之外,其它品类的选择很少,甚至像主流的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音频应用都没有。

Console 位置只有一个无线充电面板,但是面板的角度花了一些心思,做了一定的倾斜,便于行车时有临停等空当机会瞄一眼手机。

虽然埃安一直都在想办法将智能化作为自己的主打卖点,但是在我看来,空间、座椅和底盘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前排座椅的填充柔软而厚实,而且不会膈腰,这台高配车型还带有八点式的座椅按摩。靠背注重包裹性的同时,坐垫的外侧两翼被尽量平整化,以免上下车的时候膈腿。

两侧的车门面板方面,前后风格相互呼应,不过前门的面板明显档次感会更强一些,一方面皮革包裹的面积明显更大,另外一方面前门的车门把手镀铬也更大更亮。但是前门的把手凹槽预留的空间太小了,而且融入了网纹纹路里,视觉上不够明显,甚至一瞬间让人找不到门把手该抓哪里。

冷暖箱的温度可调范围很大,官方宣称最低温度甚至能达到 -10 ° C,然而这也是我觉得全车设计问题最大的地方,根源问题在于没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最常用这个冷暖箱的人,是谁?

箱体的盖板开口,并不是像主流的设计那样,放在 Console 背部,而是直接取代了传统扶手箱的位置,一个起码能做到的小尺寸扶手箱就这么没了。

更值得商榷的是,冷暖箱的开口朝向的是副驾驶,调节面板却还在 Console 背部的位置,坐在后排的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还以为是后排空调的调节面板。也不知道如此折腾的原因,是不是就为了保留那个小小的 USB 口……一个冷暖箱,把包括主驾、副驾、后排的全车人都得罪了。

后排才是这款车真正主打的亮点,大得夸张的腿部空间,延续了上一代车型的优秀表现,无论是坐垫的长度、角度、填充柔软度、厚实程度,还是靠背的柔软度乃至靠背角度的可调程度,都几乎是无懈可击。这是一个可以实现接近于所谓 " 零重力 " 坐姿的后排。

上一代车型的大后排,是通过牺牲了一部分尾厢空间而实现的。这一次新款彻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尾厢的容积巨大,虽然试车时官方标称的容积只有 427L 左右的容积应该是没问题的,但实际上,尾厢的地台下方,隐藏了另外一部分的储物空间,可拓展性很强。

同时尾门的开口面积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尾门的门槛也比市面上大部分同级车型更低,取放大件物品会更方便。尾厢的地板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在后排放倒之后营造出几乎全平的地台。空间实用性上,它和传统的日系车有得一拼。

最后简单讲下动态表现,虽然只是粗略地在公开道路上跑了一圈,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得出 AION V 的调校上是有底线保证的。

动力的输出风格,很像是一台 2.5L 的大排量自吸,除了油门响应性略有一点延迟之外,其它方面都没什么毛病,输出充沛、线性度高、平顺性好,无论是 Tip-in/Tip-out,还是突然大脚给油,都不会有突如其来的闯动。动能回收分为关、弱、中三档,哪怕是最大的 " 中 " 一档,减速效果也显得比较克制,不会让人产生拖曳眩晕感。

底盘的水平,也要比不少新势力扎实得多。转向颇有些液压转向的风格,低速挪车的时候足够轻,便于原地挪车,一旦开上路之后就会明显加重,虽然依然残留了一些电子味,但是随速、随角度的阻尼增益做得很自然。

悬架颇有些福特的影子,厚实感很足,虽然不算紧绷,但是能很好地将路面比较大的冲击吸收掉,同时也不失去路感,保留一定侧倾的同时,车身动态又不会显得很狼狈,维持着不错的抓地能力。

驾仕总结:

单论技术和调校层面,这台 AION V 很难挑出什么毛病。它的问题都在更高的维度上,小到设计奇葩的冷暖箱,大到没有增程动力单元可选。可以说,它很贴切地诠释了一点:光靠所谓的技术和质量,是不足以让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的。

再回过头来看新出炉的指导价,12.98-18.98 万的价格区间显得十分讨巧,相比老款的价格门槛大幅降低两万,可以说对自身的状况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横向对比来说,车身尺寸上比比亚迪元 PLUS 大了一圈的同时,标价只贵了 1 万,可见它的定位之巧妙。

不过,由于缺乏可油可电的配置,它和零跑 C10 这样的车型竞争还是有些吃力的。另外,它的定价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家更走量的 AION Y。不过,如今的埃安正急需能同时走量和带来利润增幅的新车型,如果它能达到月销 5000 以上的成绩,也不失为一次突破。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广汽 网约车 aion 东南亚 激光雷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