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11-21
骑自行车去拉萨、乌兰巴托!他是“追风”的南审少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南京审计大学有个 " 追风少年 ",2021 年高考结束,他从家乡郑州骑往泰山;2022 年大一暑假,他骑过川藏线上 14 座大山,到了拉萨;2023 年暑假,还是那辆自行车,他从哈尔滨南下京津,再从内蒙古到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 他就是南审 2021 级税收专业学生郑铭尧。

自小与骑行结缘,旅程靠毅力抵达终点

郑铭尧与自行车骑行的缘分,要从小时候说起。那时,他和弟弟骑自行车去外面玩,他们骑了很远,发现平时乘汽车才能到达的地方骑自行车也能抵达。" 那种感觉很奇妙,仿佛只要我一直骑下去,就能到达更远的远方。" 骑行去远方的想法,正是那时在他的心里萌芽。

2021 年,郑铭尧结束高考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段骑行之旅。" 当时我想到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句,就有了骑行去泰山的想法。" 规划好线路,郑铭尧带好口粮和装备后便上路了。

不熟悉的路况、没有信号的农田,呼啸而来的大卡车 …… 第一次骑行之旅困难重重。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不适应,出现屁股疼、腿疼、手腕疼的情况。尽管这次旅程不算很成功,但郑铭尧积累了经验和勇气。

每次骑行前,郑铭尧都会提前规划好路线," 哪里有村镇、哪天要露营,我都会计算好。我每次出发都会备好厚衣服、雨衣、帐篷、睡袋、打火石、野炊锅这些物品,还要多带几条备胎。车辆出了小问题,我可以自己修好。"

郑铭尧介绍,除了骑行给身体带来的酸痛外,多变的天气温差、体力都是问题," 体力再好的人也坚持不了几天,余下的旅程全是靠毅力,咬牙坚持才能到达终点。" 郑铭尧说。

参加藏族婚礼、与骑友畅谈,他一路收获感动

在骑行的路上,郑铭尧能感受到很多美好。大一暑假,他骑行去拉萨的途中,在一家山中旅馆住宿。旅馆里恰巧有一对新人结婚,他受邀参加了婚礼。"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藏族婚礼,深刻体会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山高路远,他穿行在深蓝的画卷中看白云翩跹;寒风凛冽,路旁的积雪勾勒出了公路的轮廓。在翻越东达山途中,郑铭尧在路边休息时遇到了一对卖花的姐弟俩。两人都不大,郑铭尧教给姐弟俩一些推销的 " 话术 "。告别之际,姐姐送了郑铭尧一朵开得最好的花。

在前往乌兰巴托的路上,郑铭尧曾陷入大片的荒漠。带着不多的水和食物前行,周围荒漠里的壁虎、蜥蜴等动物,让郑铭尧心里发怵。第三天,极度口渴的郑铭尧缓慢骑行在路上。一辆停在不远处的车对他按喇叭,车主还大声招呼他过去。" 车主是当地人,他给了我一瓶冰可乐,对于一个一天多没喝水,还在荒漠中骑行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帮助!" 郑铭尧说,这一路上,他得到了许许多多陌生人的帮助,收获了许多感动。

路途中,他还遇到过一名意大利骑友,骑友向他分享了未来想在中国骑行的愿望。两人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畅谈," 他说他今年 44 岁,我说我今年 19,然后他说很佩服我。" 郑铭尧说,能够在异国他乡遇到有共同爱好的骑友,感觉非常美妙。

骑行开拓心胸和眼界,更好地规划人生

在骑行的过程中,郑铭尧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暴雨,明明近在眼前却怎么也骑不到的雪山,突如其来的爆胎,遇到了素昧平生的骑友,萍水相逢给予冰可乐的陌生人 ......

" 在学校时,我会和朋友一起学习生活。而在骑行的旅途中,我一直是一个人,一开始很不适应,但习惯了就会享受这种孤独。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郑铭尧来说,骑行也开拓了他的心胸和眼界,让他更好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更好地规划自己,好好沉淀自己。

郑铭尧的骑行经历,也吸引了身边不少的朋友加入。

下一段旅程的目的地在哪儿?郑铭尧说,也许是亚马逊雨林,也许是撒哈拉沙漠,也可能是未完成的新疆行," 只要怀着一颗充满热爱和向往的心,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止。"

通讯员 张婧怡 记者 于露

(图片来源于学校官微)

(校对 周露 编辑 高霞)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李白 拉萨 泰山 内蒙古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