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法治网评: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保障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

2025-04-15 09:57:1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李恒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也是新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十周年。连日来,各地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引领下,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新高度,对“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作出新部署。目前,我国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已实现历史性飞跃,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以20余部专门法律和110余部相关法律条款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科学立法,构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四梁八柱。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该法以法律形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明确国家安全内涵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网络、生物等领域,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国家安全法为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明确指引,推动了多个关键领域的专门法律相继出台或修订,针对新兴安全领域风险,立法步伐显著加快。党中央统筹顶层设计,明确立法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外安全法治与国际规则衔接,制定反外国制裁法,构建反制外部干涉的法律工具,有效应对国际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增强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建立多部门协同立法机制,注重立法技术创新。如在生物安全法中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确保法律条款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严格执法,打造高效权威的法治实施机制。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形成构建了集中统一高效的执法体系。国家安全法明确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权,包括侦查、调查、拘留、预审、执行逮捕等。重点领域执法成效显著,坚决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国家安全法通过明确重点领域执法范围、强化跨部门协作、拓展新兴领域规范,构建了覆盖传统与新型安全威胁的立体化科学化的执法体系。如在网络与数据安全领域,针对非法采集气象数据行为,国家安全机关依据数据安全法和《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规范数据跨境传输规则。

公正司法,筑牢国家安全法治最后防线。国家安全法通过明确司法机关的职权边界、规范执法程序、强化公民义务与监督机制,构建了司法与国家安全协同治理的法治框架。如司法机关始终保持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惩颠覆分裂、渗透破坏、间谍窃密等犯罪。在科技创新领域,2024年审结侵犯商业秘密、专利侵权等案件1万件,对盗用技术秘密长达10年的孙某等人判赔1.6亿元。针对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新兴领域,制定司法解释规范技术应用边界,既鼓励技术创新,又防范技术滥用风险。推动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建立涉外法律适用协调机制,妥善审理首起反外国制裁侵权诉讼、国际商事仲裁等案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全民守法,夯实国家安全社会根基。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每逢此时,各地都会通过主题展览、知识竞赛、法治讲座等普法形式,推动国家安全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常态化教育机制,增强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当前,法治文化浸润成效显著,社会共识深度凝聚,全国90%以上的社区设立“国家安全法治宣传角”,开展“国家安全示范家庭”评选活动;已出版《国家安全教育读本》《反间谍案例汇编》等书籍超200种,发行量突破千万册,全面普及“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截至2025年4月,全国已有30余所高校开设国家安全学本硕博专业,累计培养国家安全专业人才超2000人。

百年变局下,我国坚持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大安全理念,保障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后)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