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4 月 13 日,2025 年跳水世界杯加拿大温莎站女子单人 10 米台决赛,陈芋汐以 417.55 分夺冠,全红婵以 407.55 分获得亚军,中国队包揽该项目冠亚军。
赛后,全红婵说自己要适应体重的变化,适应了就进入平稳期了。同时全红婵觉得自己的发挥超预期,没想到能有这么好。
几天前,2025 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站的女子单人 10 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几分之差屈居亚军,获得银牌。赛后,全红婵接受了采访。谈到成年后第一场比赛的感受时,全红婵表示,距离上次比赛已经过去 8 个月,心态和动作上都有很多变化,体重也涨了不少,导致动作变形," 曾经的感觉可能找不到了 "。
预赛第一晋级的全红婵第四跳失误成了转折点
两天前的预赛,全红婵以总成绩 404.15 分排第一位晋级决赛,而陈芋汐总成绩 376.45 分位列第二。
决赛上,依然是大众再熟悉不过的两人 " 神仙打架 " 的剧情。全红婵在前三个动作延续了预赛时的稳定表现,107B 拿到 84 分,407C 拿到 86.40 分,6243D 拿到 86.40 分,三轮过后,以 256.80 分排名第一。
陈芋汐前三轮则是 107B 拿到 81 分,第二跳 407C 一点小问题 73.60 分,第三跳 626C 拿到 84.15 分,均低于全红婵,以总分 238.75 分位列第二。
第四跳成了比赛战局的转折点。陈芋汐 207C 发挥出色拿到 92.40 分,而全红婵的 207C 却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只拿到 64.35 分,不仅 18.05 分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以 10 分的分差排名降至第二。四跳过后陈芋汐 331.15 分第一,全红婵 321.15 分紧随其后。
第五跳 5253B,陈芋汐和全红婵均拿到 86.40 分,最终陈芋汐 417.55 分拿到金牌,全红婵 407.55 分拿到银牌。
体重增一斤身高长 1 厘米在跳水比赛里都关乎胜负
今年 18 岁的全红婵和即将迎来 20 岁生日的陈芋汐,被誉为中国跳水队的 " 双子星 ",全红婵是东京、巴黎两届奥运会女单 10 米台冠军得主,而陈芋汐已经拿到了个人的第 16 个世界冠军,在胜率上更胜一筹。但凡两人同时出现在赛场,分数断层领先最终包揽冠亚军几乎没有悬念。
时间来到 2025 年,关注跳水比赛的观众发现,此前这对女子 10 米台冠亚军 " 双保险 " 互有胜负的情况有了变化,相较于陈芋汐的稳定发挥,全红婵在决赛上的表现起伏更大了。
" 体重涨了,动作有点找不准感觉……以前那种劲儿,可能找不回来了。 " 上一站比赛失利后,全红婵面对采访时低着头轻声说道,手指还无意识地绞着运动服下摆。
跳水项目对体型、重心控制近乎苛刻。自 2021 年东京奥运会以来,全红婵身高从 1.43 米增至 1.53 米,体重从 38 公斤涨到 46 公斤。身高增长导致全红婵的身体重心上移,体重增加则影响了她在空中翻腾的转速与入水精度。
国际泳联的数据很残酷:体重每增加 1 公斤,空中转速就会减慢 0.1 秒;身高每增高 1 厘米,入水角度偏差可能超过 2 度。
尤其在 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核心动作上,让全红婵不得不直面 " 成长的代价 ":此前她在东京奥运会时,该动作的平均得分超 95 分;墨西哥站决赛中,这一跳只拿到 79.20 分,本站比赛更是低至 64.35 分。
" 就像突然换了一双不合脚的舞鞋,每个动作都要重新找平衡。 " 教练陈若琳透露,为了适应新的身体状态,全红婵每天训练延长到 8 小时,光是 207C 就分解练习上百次。
此外,全红婵比赛中后背和手腕胶带缠身,也不免让观看比赛直播的跳水迷们揪心。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导致全红婵关节疼痛频发,而肌肉量提升 3%、体脂率下降 1.5% 的数据背后,是每日额外 1 小时的核心力量训练。陈若琳表示,全红婵需重新找到力量与技术的平衡,同时也要避免受伤的风险。
暖心的一幕出现在赛后,虽然又是银牌,尽管心有不甘,但全红婵依然跟队友陈芋汐深情拥抱,对着镜头竖大拇指、扮鬼脸。面对主持人的采访,与陈芋汐越来越流利的英语表达形成对比,全红婵则对着观众看台连连挥手,简单喊了一句 "Hello(你好)!"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央视新闻、潮新闻、京报体育、新华社、世界泳联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